新东方网>app资讯>绵阳大学考试>正文

全日制VS非全日制研究生,你更适合哪一种?

2024-10-22 10:48

来源:

作者:

  在考研的征途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研模式至关重要,那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你该怎么选呢?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他们的区别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

  根据教育部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全日制研究生是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那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有哪些区别呢?

  一、在学习时间上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两到三年,具体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为二到四年,存在弹性学制的情况。

  二、在学习方式上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系统而全面,提供丰富的课程、实验与科研机会,从而促进学术能力的快速提升。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则更灵活,适合在职的同学们,通过周末、晚班或集中授课等方式,实现工作、实践与学习的平衡。

  三、在费用与奖学金方面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费相对较低,且通常可以享受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以减轻经济压力。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费因报考高校所在地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均超过全日制学生的学费,部分高校的学费还是相对较高的;而且,目前大部分学校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

 

  以下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准确界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

  二、统一下达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

  从2017年起,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全国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相关投入机制、奖助和收费等政策按《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执行。

  三、统一组织实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录取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简章须明确学习方式、修业年限、收费标准等内容。考生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培养单位招生简章自主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

  四、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

  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社会需求自主确定不同学科、类别研究生教育形式,根据培养要求分别制定培养方案,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

  五、做好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管理工作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时,所在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调整现有的招生计划安排办法,规范招生宣传和正确引导,加强学籍管理,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强化培养过程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

 

  虽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两种培养方式有非常多的区别,但是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都会获得具有相同法律效力的学历证书与学位证书。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有着其不同的适用场景与优势,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做适合自己的选择噢~

 

  如果备考压力较大、学习效率跟不上,想要了解一下考研课程培训,或者想要了解更多考研信息,包括考研大纲、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等,可以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也可以在线进行咨询。

 

新东方考研培训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