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绵阳大学考试>正文

四川传媒学院 | 2025年专升本招生简章(37个专业拟招生)

2025-04-22 11:36

来源:四川传媒学院

作者:四川传媒学院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5〕12号)《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关于做好我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川招考委〔2025〕47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我校2025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升本科教育(简称专升本)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开展,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制定本简章。

一、学校简介
         四川传媒学院始建于1997年,其前身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综合类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办学思路 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坚持“地方性、应用型、行业性”定位,秉承“博学笃行、德艺双馨”校训精神,践行“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立足“媒体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艺术与科技融合”,主动对接传媒行业和地方文化产业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四川文化强省战略和现代传媒体系建设。

       办学条件 学校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总占地面积约2400亩,总建筑面积90.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2210.85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39.55万册。学校有4K超高清电视转播车、箱载式转播系统、2200多台高清和超高清摄影摄像设备及高端数字摄影机、3800多台后期编辑设备和图形工作站,以及大型录音棚、大型摄影棚、艺体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

       教师队伍 学校自有专任教师1247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为87.16%。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四川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四川省“教学师”“教书育人师”“师德标兵”6人,“天府青城计划”人才2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委员1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1人。近3年获批省级教学团队4个(其中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3个),省“双师型”师工作室1个,“双带头人”工作室2个。

        学科专业 学校开设50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6大学科门类,形成覆盖传媒全产业链的7大专业群。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应用型示范专业、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等15个。“戏剧与影视”学科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教学改革 学校入选教育部规建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院校,是四川首批“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协同育人改革试点”院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47门/次;承担省级“质量工程”、教改项目60余项。获近三届省政府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1项一等奖,为全省民办高校唯一。

       产教融合 学校长期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成功建设“成都影视硅谷”产教融合园区,形成“根植传媒、产教融合、园校合一、实践育人”办学特色。以“成都影视硅谷”为核心区域的成都影视城,被成都市列为产业功能区之一。建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的“中国(成都)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首批“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创造‘学教研产城一体化’示范基地”。

       科学研究 学校拥有“虚拟现实视听技术创新与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等部(省)级实验室(基地)6个。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省艺术基金等纵(横)向课题420余项,项目经费3400余万元。教师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SCI、CSSCI、北大核心等刊物发表3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0余部,获各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授权85项。受邀参与国家广电总局《5G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技术白皮书》《5G高新视频-VR视频技术白皮书》等行业标准的研制。

       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八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包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徐萍,湖南卫视知名制片人和导演任洋,第三届全国好记者和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获得者李丹,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得者鲍泰良,金鸡奖最佳编剧获得者孔大山,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马赵凌云,全国最美大学生村官肖琳,短视频博主、《逃出大英博物馆》主创兼导演张家俊等为代表的优秀校友。近年来,学生获得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铜奖等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奖80余项。

     国际交流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有合作交流协议,并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合作举办了“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开设了国际本-硕连读、专-本/硕连读、国际本科及各类短期交流项目。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培养更多具有行业竞争力、能胜任传媒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民办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阔步奋进。
  
二、招生对象
  
(一)2025年全日制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以获得教育部电子注册的专科毕业证为准)。

(二)从四川省应征入伍,符合条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

三、2025年专升本拟招专业

四、报到与交费
  
(一)收费

     学生按编入专业三年级学费标准缴纳学费,住宿费严格按照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有关政策执行。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按照规定的项目,坚持学生自愿、不得营利的原则收取。

     艺术类专业学费20000元/生·年,普通类专业学费17000元/生·年。

(二)报到

      录取学生凭录取通知书和原专科院校毕业证书原件在规定时间内到校办理入学手续。未经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视为自愿放弃入学资格。新生入校后,学校统一进行新生复查工作。凡复查不合格的新生,将按照有关招生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五、学籍管理
  
      录取学生学籍信息由教务处统一在学信网平台注册,编入本科相应专业三年级学习,升本后其在专科阶段所修课程的成绩由所在二级学院认定后记为本科成绩。原则上按相应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培养方案进行修读,学制两年。

    专升本学生的管理按我校在校本科学生相同办法实施。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不接受专升本学生转专业申请。
 

六、毕业及学位证书发放
  
      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高等学校学历证书规范管理的通知》(教学〔2002〕15号)要求,普通高校专升本学生毕(结)业证书标注“在我校xx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学习”字样;学习起止时间按进入本科阶段实际学习时间填写。符合授位条件者,由我校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七、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8-87953006、87953008

邮件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学院街67号 (四川传媒学院招生处)

邮编:611745

招生处邮箱:scmczb@126.com

四川新东方为专升本的同学专门打造了一系列的备考资料和课程安排,以确保你在升本之路上稳步前行。四川新东方专升本采用六大阶段教学体系, 精细化多轮滚动学习,综合提高同学们的应试能力。 大二、大三的同学,现在可以直接咨询右下方弹窗的在线老师! 获取免费的学习规划!了解更多升本信息! 新东方为你升本之路保驾护航!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