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正在惩罚“中国式逻辑”的我们

2017-11-22 14:42 新东方重庆学校 郭洋老师

早安新东方 第448期

前言:这篇文章的触动是缘于我与不同国家的人们交谈时,他(她)们对问题的思考逻辑与中国人固有的思考问题的逻辑对比时,我发现了有很大的不同,当然在这里,我们不寻求该现象产生背后的教育、文化,制度等等其他因素,而是来看看这种中国式逻辑的表现形式,以及我对“中国式逻辑”所引发的思考,也寄希望于能够引起更多老师对于教学的思考。


一个场景


闲适的午后,来到我时常到的咖啡馆,点上一杯咖啡,捧一本书,这样闲适的状态让我很是喜爱,倦了怠了抬头看看周遭,昏黄的灯光,古朴典雅的格调,很是舒爽。正看得入迷时,被一阵阵不协调且吵闹的声响打断,不爽地抬头去寻找那声音的源头,发现原来是两个3岁的小孩子在争吵,而他们的大人就在旁边聊着自己的,丝毫没有觉得孩子的吵闹声过大。


“你好,能麻烦小点声吗?”我走到跟前说道


“不好意思哈,宝宝,别闹了,叔叔生气了”家长一边略带歉意一边向孩子训斥道。


转身,世界是安静了许多,但内心却波涛汹涌,对于家长的回应我没有任何能够挑剔的,她表达了对我的歉意,也训斥了那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对于我而言,我已经达到了我此行的目的--消除噪音。噪音的源头已经消除了,而在这个事情解决的过程中,家长用了一个极其荒唐的理由去给孩子解释这样行为不对的原因:“因为叔叔生气了,所以宝宝你这样闹是不对。”深入思考后,让我后背不禁一阵冰凉同时也想到了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个场景:一个小孩摔倒在地,他(她)的父母会急切的拍打地面,并告诉孩子是地面的不对才导致了你摔跤的。这样的逻辑思考真的让我一阵后怕。


因为别人生气,所以你是不对的,那换句话说如果别人不生气,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划个重点


大家是否都有过这样的感觉:


1.因为别人生气了,所以你错了


2.因为别人不开心,所以你不对


3.因为别人不看好,所以你要放弃


4.因为没有别人好,所以你要去拼命


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受,说明你也正在和我一样经历着“中国式逻辑”的折磨,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它所牵引,所羁绊…….


中国人历来很重视“人情”,很重视他人的看法和意见,这也是“中国式逻辑”滋生的土壤,但这样不能是我们对于他人过度关注的借口,对其视而不见,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们就应该这样做。


那么“中国式逻辑”的一些表现形式又有哪些:


①对于自己以外的他人关注太多。我们所做的决定都会一定程度上围绕他人,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以至于我们在做出的决定后,又时常会非常懊恼当时的自己所做出的决策,懊恼当初的自己为何没有追寻自己的心,跟随自己的心。


②处理事情时会过多关注责任的归属。我们在面对事情时,在这样的逻辑思考下,我们会过多地关注事情的责任归属问题,而忽视我们目前应该先解决是“事情”本身。在这样的逻辑思考下,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第一反应是如何将自己从责任中抽离出来,而不是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失败时会将责任过多地归咎于“他者”。在这样的逻辑思考下,我们在面对失败时,不会更多地反思自身的不足,而是会更多地将自己失败的缘故归咎于其他人或其他事上。比如:有学生考试失利,恰逢他(她)考试那天有一些身体不适,诚然身体的不适会影响一定实力的发挥,但学生更多的应该反思是否自己这段时间分心了,或者学习方法上出现问题,以及试卷下发后,应该关注自己在错误的原因上分析,而非简单一句“身体不适导致的考试不理想”。


以上是我自己所观察到了几个“中国式逻辑”的表现形式,而将其总结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自己其实并没有我们自己认为的那样理智,理性。


几点思考


对于教育教学的思考:


相信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听到很多学员的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评价是:“孩子就是不喜欢学校的老师,才学习提不上劲头,希望能有一个有趣的老师,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真的是由这样的原因造成的吗?诚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里面,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寻求的是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而不是教会他(她)去逃避,去选择换一个老师,换一个环境。


而作为老师的我们,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细节中发现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深层原因。新东方的课堂是很活跃,老师的风格也很多变,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但作为新东方老师做到课堂有趣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发现学生成绩不理想的根源,从内而外地驱动学生爱上学习,使学生能够接受枯燥学习的事实,同时能够自主地在这样枯燥学习生活中发现趣味,能够认识到无论做任何事,都需要经历难熬的初始阶段。因为不辛苦的,永远都是在走下坡路。


对于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明白,我们应该避免自己的思考落入“中国式逻辑”的魔咒中,固然学生处在一个容易受周遭环境影响的年龄,但对学习兴趣不大的根源不仅仅是在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是他(她)自身内在对于学习的认识。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树立起学生对于学习一个正确的认识,而非简单粗暴地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者”。


对于中国爱情婚姻的思考:


“中国式逻辑”的一个最为明显的体现便是中国的婚姻和爱情,有多少真心相爱的人到头来只能“隔岸相望”!在中国的传统婚姻观念中,对“门当户对”很是强调,因此这也是阻碍众多真心相爱的情侣在一起的症结。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式逻辑”是怎么造成的中国的婚姻观和爱情观的。


我们会时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某某女孩有福气,嫁的男方很有钱……”。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我那暴脾气,真的很想问下这些议论的人们:“婚姻和爱情不应该建立在彼此喜欢的基础之上吗?”为何人们的关注点永远是在这些外在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当然也很重要,但它不应该是首要考量的因素,人生的路还很长,为何要以现在的目光是看待未来的发展?


“中国式逻辑”思考下的中国父母,更多的是考量子女的婚姻是否会受到周遭人的误解,如果一对年龄差别极大的情侣,这样必然会让父母极力地反对,而反对的原因是由于周遭人的不看好,人言可畏实在是可怕。这点委实让我不是很理解,在我的那些外国朋友中,有很多是年龄差距很大的夫妇,他(她)们在一起很是幸福,没有让我看到所谓中国父母所阻碍时撰写的那些不好境况的发生。


很多时候父母是不能够理解和体谅作为爱情婚姻主体的我们的感受,他(她)们更在乎的是面子和排场。如果孩子的婚姻落了他(她)们的面子,便会极力地排斥和阻碍孩子婚姻的成功,而不会丝毫关注孩子的感受和考虑。


由于我自身备受这样“中国式逻辑”的折磨,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寄希望能够引发更多人的共鸣,以及对于自身思考的方向的变化。


本期精彩推荐:


>>年轻人的贫穷思维:才二十多岁,就活得千篇一律


>>好好吃饭,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我要投稿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