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25周年人物专访|宁子锐:她成就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出国梦
20年前,身在加拿大的宁子锐凭着在新东方学过的应试功底,顺利通过考试进了美国的学府。在那里,认识了自学新东方教材成功跨出国门的先生,成就了一段姻缘。
现在,她已是某一线VC机构的高层,工作之余,考虑得更多的是儿子的未来。“现在我儿子刚在新东方学完小托福,正在前途出国进行出国前的准备。可以说,真的是因为新东方,圆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出国梦。”宁子锐笑着说。
口碑和小广告认识新东方
上世纪80年代初,刚上小学的宁子锐跟着父母从西北来到了北京,“那时候甘肃没有英语课,北京也是87年左右开始有了英语课。” 在90年代初的北京,天安门前见着个外国人,都算个新鲜事,公园门票也会单分出卖给外国人的,而那时的宁子锐有幸跟着亲戚进过贵宾楼“开了眼界”。
1993年,新东方横空出世,渐渐将出国留学的种子埋入大学生们的心中。那年的宁子锐考进了人大的国际金融专业。“可能因为专业的关系,我们平时课程已经有了英语授课,学校里也有英语角。后来师哥师姐们每年有出国的,才听说了新东方。”当然,宁子锐也见过校园里贴着的“小广告”,慢慢认识了新东方。
有过出国经历的父母,希望她能出国读研,“他们总说出去会更好,应该去美国看看。怕我工作了就不再想去学习了。”于是,还没有成熟的出国规划和留学想法的宁子锐,抱着先学学看的心理,在1996年先后参加了新东方托福、GRE、GMAT等课程的学习。
课堂氛围特别不一样
每个上课的日子,她都骑着自行车,从人大往返于中关村礼堂、北大化学楼,四五百人的大阶梯教室,也要提前半小时去抢座儿。“那时候俞老师主讲GRE的词汇,红宝书嘛,把不常用的单词都分解了,方便记忆。印象里他的课特别生动,而且互动性很强。”
更让宁子锐感到震惊的是王强老师的口语课,“他一张嘴,那个发音一听就跟这边的老师不一样。肯定是出去过回来的,真的特别不一样。”虽然已经习惯了英语授课的形式,但王强老师标准的发音和幽默的课堂,还是给了宁子锐很大的震撼。
她的随身听里除了王菲的歌,常听的还有美国之音的广播,“课上的知识是应试的形式、题型、技巧、方法论。但托福不像四六级,没有一定知识的积累,文化的了解,根本不可能做得出题的。而这些也是新东方老师告诉我们要去听、去看、去了解的。”
背着课本飞去加拿大
1998年2月大四毕业的宁子锐,仍然没有选择出国留学,而是先进入了企业工作。机缘巧合下,她进公司没多久,便被派去了加拿大,这是她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坐飞机。“那会儿那边就有语言培训课,不只是针对中国人。”独自一人在国外的日子,宁子锐靠着电视上播的新闻和《老友记》强化了听说,慢慢融入了异国他乡。加拿大的生活可以接触到中国人,工作的大多事务也都是对内的,用到英语的机会不多。但视野的开阔,想问题角度的差异,相对于国内信息闭塞的环境,都让她感到世界的新奇。
她开始有了去美国继续读书的想法,大胆果敢说做就做,可能是骨子里的东西,同年12月她就已经通过了所有的考试以及择校申请,办好了辞职、入学等一切手续。“我去加拿大是背着所有新东方的课本和笔记的,也是当年学的那些应试的技巧,积累的知识,才可以考得很顺利。办好手续,我回国来看了父母,他们说我长大了。”
仅凭教材自学出国的先生
虽然新东方学习的知识足以顺利通过考试,但初到美国的她,仍会有口语太差,不敢张嘴的感觉。但在此,她结识了同样于1998年出国的挚爱。
“我先生虽然没上过新东方的课,但他自学能力特别强,是新东方的教材帮他来到了美国。”宁子锐的先生,原是湖北人,那个年代新东方还没有在湖北开分校,他有了出国的想法,便拖人从北京帮忙买教材。也许是没有更多的选择,朋友帮他捎去的正是新东方的培训材料。苦学出国的先生选择的是编程相关专业,毕业后留在了休斯顿工作。
人生的两次抉择
一向喜欢新奇与挑战,不想安于现状的宁子锐,在读完MBA毕业后进入了毕马威美国公司,但无限循环模式的会计工作,让她开始厌倦,“我仿佛看到了我几十年之后的生活。有了想回国的想法。”先生和周围的朋友都在劝她留在美国,可是祖国天翻地覆的快速革新似乎有另一种魅力在吸引她。
经过反复地沟通,宁子锐和先生放弃了美国的生活,飞往香港工作,并有了可爱的儿子。2013年,宁子锐又一次站在了人生的路口,这一次不是为了自己,更多的是考虑儿子的未来。“那会儿周围人又在劝我把孩子留在香港,可我觉得英语那些都是简单好学的,中文才是难得,传统文化需要整体的氛围。先把中文学好再走外面的路。”她们一家三口回到了北京。
孩子出国毫不犹豫选择新东方
现在11岁的小伙子,已经在北京新东方学习完小托福的课程,在前途出国进行择校的手续,准备初中就去美国学习了。说起出国,小伙子像同龄孩子一样,是有些抵触的,“但当我们带他真正到美国的中学去看了看,他感觉到那边的学习氛围,相比这边老师管教的压抑感,他就很向往了。”
小托福的单词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背起来也并不轻松,但在美国的博物馆里,小伙子看见介绍上有他背过的单词,便有了兴趣,“他发现他背的绿宝书上的单词,都是很实用的,跟生活紧密结合,就乐意去学了。”
在宁子锐看来儿子出国选择新东方来“助攻”是不用犹豫的事,“时间的沉淀很重要,我相信这么多年来新东方积淀的应试方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是有用的。”而面对教育资源集中,擅长培养考试型人才的国内教育,她更希望孩子能从小获得全球化的视野,“艺术、天文、地理……多方面知识的融合很重要,这样培养出来的是通才,在未来的社会可能更具竞争力。”
相比于当年她上课时几百人的阶梯教室,她感觉现在的小班教学很不错,“一个班孩子不多,老师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学生,互动性也会很好。”当年她周围俞老师班的同学们,很多还在异国他乡奋斗着、幸福着,但有份感动却是相通的,“新东方这个平台成就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出国梦,也给了很多人出去看世界的机会。”宁子锐坦言。
(责任编辑: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