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人生的“CEO”
2019-01-15 20:30 新东方重庆学校 李明丽老师
读完崔璀的《做自己人生的CEO》感慨良多,不仅企业需要管理,一个人也需要管理,因为一个人就像一个企业一样,如果做不好管理,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人生的失败。
很多人对“管理”的认识是进攻性的、强势的。而这本书中所讲的管理是后退一步的艺术,在很多失控的、冲突无法避免的时刻,停下来,后退一步,用“管理”的思维,尝试看到“真相”,就会发现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事,都能迎刃而解了。
一、精力管理
巧用分工思维,牢牢掌握关系中的主动权。
在工作中也许我们都会遇到上司因为不满意自己做的方案而发火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我们往往会很慌张,因为我们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做的方案不好而让上司特别生气,是自己无用,是自己没有把工作做好,从而会进一步的自我否定,萎靡不振。
而如果我们转换一种思维方式,上司很着急,是因为上司没有办法接受一个不完美或者不可执行的方案。在这种思维下,我们就会立马去修改方案,而不是自责,一蹶不振。
再比如以催婚为例,被催婚一族总是以为“我不结婚,让父母很伤心”,因此觉得自己有很大的负罪感。但是自己又不愿意将就,也达不到父母对自己婚姻的要求,导致矛盾再度升级,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不好,从而更加的内疚、自责,如此恶性循环。
但要是我们试着转换一下思维,父母很伤心,因为他们没有想清楚我没有结婚的原因。这样转换主语之后就会发现,这是父母的困扰,不是我们的困扰。当然作为子女也不能让父母总为我们困扰,所以要和父母心平气和的沟通,一起解决“我还没有结婚”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目标都是想让儿女幸福”的角度出发,父母希望儿女早点结婚,找到归属,找到幸福;儿女也想和自己喜欢的、满意的人结婚,获得美好的婚姻生活,既然父母和儿女都希望可以婚姻幸福,那两者的目标就是一致的,那何不为了这一共同的目标心平气和的沟通,共想对策呢?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人都有获得幸福的能力,但要获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意思就是说,谁的困扰,谁负责。
所以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分清楚困扰是谁的,不要都往自己身上揽,导致自己一身负累,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更多的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情,把工作做的更加的出色,把生活经营的更好。
二、行动管理
快速有效的说服别人。
如果有小孩的朋友可能就会遇到孩子有特别能拖延的情况,比如吃饭、刷牙,即使大人也会有拖延的时候,比如工作项目到截至日期了才交,我们也会常常看到周边的人新年定的目标,到年底了并没有实现,比如要瘦10斤,在美食面前却抵挡不住诱惑,也没有毅力去锻炼。这些是因为当事人完不成吗?
其实不是的,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有小朋友等他玩的时候吃饭效率很高,在有好玩的游戏等着他的时候刷牙也很快,这说明孩子是可以不拖延的;工作也是一样,如果老板说你要是不提前把方案做出来,这个月绩效就没有了,那工作起来也没有那么拖延了;瘦身计划也是一样的,如果说自己再不瘦下去就要影响生命健康了,那控制嘴和坚持锻炼就不算什么了。
以上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点:当事人对结果预期的改变。
孩子在有小朋友等他的时候能高效的吃完饭,是因为如果自己磨蹭小朋友就不等他玩了,而这个小朋友对他很重要,两者相比更愿意快速吃饭,也可能是大人为了让孩子高效吃饭尝试了多种奇特的方式,这让孩子觉得很好玩。毕竟玩是孩子的天性嘛,所以大人可以尝试找出孩子拖延背后的“真相”,有了这个“真相”,解决孩子拖延的问题也就不难了,因为孩子对拖延结果的预期不一样了。
工作拖延也是一样,如果不给绩效,就改变了员工内心的预期,如果自己再拖延将失去绩效,这无疑是让人痛苦的,至少是大于拖延的痛苦,所以就可以达到按时收到项目方案的目的,因为对工作拖延结果的预期不一样了。
瘦身计划再不执行就要危及生命,那有求生欲的人都会坚持锻炼、节食,毕竟好好的活着比被病痛折磨要好很多,因为对生命的预期不一样了。
所以提升行动力的关键就是改变当事人的心理预期,不按常理出牌,用如果不做某件事会导致的坏结果激励对方,预期不一样,行动力就不一样。
三、思维管理
撕掉标签,看清困扰你的人和事。
在日常生活中,给人贴标签是十分快捷而简单的事情,然而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贴标签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在商业上可能会失去重要商机,对自己贴标签可能会限制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比如斯坦福大学的诞生就是因为哈佛大学校长给斯坦福夫妇贴了“穷”的标签,本来斯坦福夫妇是要去哈佛大学捐钱建一栋教学楼以纪念死去的孩子,结果哈佛大学校长看他们朴素的外表就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们捐不起那么多钱而拒绝了他们,所以斯坦福夫妇只能到外面新建一个学校,就是现在有名的斯坦福大学,已经是哈佛大学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这就是贴标签“惹的祸”。
再比如我们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常常会说“哎呀,又胖了,我就是没有自控力”、“我就是太感性了,我也没有办法”、“没办法,我就是没法早起”等,这些听上去都很科学,但是都隐藏了一个念头:我就是这样的,我也没有办法。往更深层次看就是:我改变不了,我不想改变。
其实这些已经把我们限制在了原地,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那要怎么做呢?
1、列出清单
拿出纸和笔,选择一个你很想改变的人,这个人也可以是自己,比如我就是选择了我自己,我特别想坚持锻炼和早起。
然后在纸上写下五个词,这五个词代表了你对他或自己最深刻的印象或者看法,也是对他或者自己贴的标签,可以是“90后”、“坏脾气”、“懒”、“心直口快”、“粗心”,再从这五个标签中挑选一个最让自己头疼的标签。
2、奇迹提问
挑选出这个标签以后,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有一天奇迹发生了,你选的那个人或者自己身上让你最头疼的那个标签消失了,比如“坏脾气”,这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怎么发现他或者自己的标签消失了的?
他或者自己具体做了哪一件事情,让你觉得和以往不同了?
你们的表现中哪一部分是好的?
比如你发现原来“坏脾气”的朋友或者自己可以跟别人柔和的说话了,不会随便把糟糕的情绪发泄给无辜的人。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别人说话的时候,能安静的听人讲完,不再打断别人,也不再说“你不对”这样的话了。
通过发现这些关键点,你也就离撕掉这个坏标签不远了。
这个提问法就在于,不让你去猜想奇迹是怎么发生的,而是让你想象一下发生奇迹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从而让自己弄明白哪些才是需要改变的。
3、具体描述
具体描述就是用客观的视角、具体的描述来代替主观上的笼统评价。
比如我们在给人贴“坏脾气”标签时可以尝试用具体描述法,把“他脾气太坏”,替换成“他和人说话很急躁、声音很大”,进而优化成“他和某些人说话时,会着急,会声音大”,再优化成“在某些时候,他和某些人说话时,会很着急,会声音大”。这就大大的削减了标签的魔力,从而可以更好的和他相处,如果是自己就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改掉“坏脾气”。
4、例外观察
例外观察法就是让我们在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中都有办法找到特例,只要找到特例就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让我们看到改变的希望。
比如孩子老是做作业拖延,但是快接近期末考试时居然能熬夜完成功课,而且做的也不错。这就是常规中的特例:平时很拖沓,关键时刻不管怎么样都能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完成的不错。只要有了这样的特例,就有改变常规拖延的希望。
以上这四个由浅入深的步骤,可以帮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改变的方向,找到改变的路径,找到改变的希望。
自我管理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大到事业拐点、情感选择,小到今天的谈判,和父母的沟通。所以我们在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提升自我管理的能力,人生只有一次,不想让它来管理我们,我们就要去管理它。
本期精彩推荐: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