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二刷,跟着吴军老师长《见识》

2019-03-14 09:35 新东方杭州学校 李程老师

早安新东方 第448期


寒假课多,每天晚上看一点,一点一点读完了吴军老师的《见识》,真好呀,这又是一本在给人推荐时拿得出手的书。


每天听“得到”,经常听到罗胖夸吴军老师多厉害,时间利用能力有多强,担任那么多重要职位,做那么多的事情,依然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书、陪家人旅行、专注摄影爱好……这就是我羡慕的人生的样子呀,在新的一年,终于静下心来开始接触他的作品。就这第一本,从翻开书,我就获得了一种心灵感应——这就是我要读的书,这就是我喜欢的作者,这就是我要成为的样子,这就是我要过的生活。


这本书是由吴军老师“得到”专栏《硅谷来信》精选而成,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想,不同的模块,不同的主题。


全书章节清晰,分上下两部。上篇的主旨是“商业的本质”,是关于商业、创业、投资等方面的知识;下篇的主旨是“人生的智慧”,作者侧重于告诉人们如何去生活、对幸福的探讨、对学习的态度、如何上大学、如何好好说话以及他从书中或名人身上学到的品质等。


可以说,这本书基本上干货满满。很多观点我都格外认同,以下列举几个小的点。


一、经营和管理的秘诀:没有选择的好处


苹果卖得最不好的手机是5C系列,其中一个原因是五颜六色令顾客选择比较多(当然价格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类似的情况在商业上非常多见,像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本田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之一,它从一个小摩托车厂开始,成为今天全球最优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之一,只花了一代人的时间。本田的特点就是不给顾客提供什么选择。挑选过汽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一辆新车的配置上,你通常有非常多的选择,这看上去是对你的尊重,其实最后你也搞不清楚需要哪些配置。而对于那些升级包,里面也是一大堆的选项,如果少给一两个,你恐怕也查不出来。本田的策略很简单,首先,产品线特别短,只有雅阁、思域等几款汽车。其次,每种车只有几种标配,没有选配,这反而使得它的每一款车都是同类产品中最畅销的。


确实是这样,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者会想办法引导顾客,而不会去做迎合每一个顾客的事情。这也是乔布斯一直坚持的原则,产品简而少,但是我做出来,然后让你明白,我做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样子。


二、缪贤的误区:为什么从知名企业和单位出来的明星创业会失败


很多人在一个行业里是很优秀的,像单位的明星一样,久而久之,这些人因为利益、个人成就感等原因就出去单独创业了,然后这些创业的绝大部分人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什么原因呢?


作者举了他买家具和商业伙伴的例子,然后引出“缪贤的误区”这个理念。


作者常常在一家高端家具店买家具,他家的家具非常好,作者每次去都找同一位销售经理,时间长了,他和经理就非常熟悉了。后来经理跳槽了,到了新的家具公司,然后又去找作者,希望作者能像以前那样照顾她的生意。但是作者不会。


作者也曾经用过高盛帮他管理财务,高盛里面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这些人后来也跳槽出去,来找作者,希望作者能继续跟他们合作。但是作者不会。


家具也好、财务也好,这些经理都觉得作者是因为他们个人的能力,跟他们达成合作,其实不对,作者找他们,出发点是对原来家具品牌的喜欢,对高盛这个公司的信赖。这些经理就是进入了“缪贤的误区”。那么“缪贤的误区”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是个历史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曾经是赵国大臣缪贤的门客,缪贤跟赵王出使,与燕王相会时,燕王对他很好,愿私下里结交他。后来缪贤犯了错误,想逃到燕国去,征求蔺相如的意见。蔺相如说,不可以,当初燕王对你好,是因为你是赵国的宠臣,对方是冲着赵国对你好,而不是你本人,今天你落魄了跑去投奔,一文不值,燕王肯定把你绑了再送回来。后来缪贤听取了蔺相如的建议,跑去找赵王认了错,获得了赵王的原谅。


缪贤的误区就在于,他搞错了燕王对他好的原因。理解了这个,就不难理解作者跟家具经理和财务经理的故事了。


放在今天,缪贤的误区更加适用。大公司的光环无疑会给公司里的一些人很多方便,他们更容易建立起广泛的人脉,但是他们需要分清楚对方的善意是冲着自己来的,还是冲着背后的公司来的。


有很多的新东方老师出去办各种教育机构,绝大多数是以失败告终。你在新东方是教师,其实除了个人能力,更多的是家长对“新东方”这三个字的认可。人可以很优秀,但是对自己的定位也一定要很准确,不然,优秀也许就是带来飘然之后的迷失。


就像真正的好大学一样,当它们的毕业生走出校门时,他们不再需要把母校的名字挂在嘴边,因为他们的能力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如果一个人从名校毕业,还总要不断提醒别人他的这段经历,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明星企业或者单位和明星们的关系大抵也是如此。可见,英雄并不问出身。


三、终身学习、坚持读书的文艺


吴军老师是典型的工科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硅谷的科技精英,颇具眼光的投资人,但是却也是一位有着文艺细胞、酷爱读书写字、有摄影爱好的“文科生”。


他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导师竟然是庄子,很难想象,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吴军老师左右自如。他第一次读《庄子》就被其中《逍遥游》深深吸引。


“我最早读《庄子》是在高中时期,那时年轻,读完这一段豪气顿生,觉得这一辈子应该做点什么事情。今天再读它,则会感叹自己渺小。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懂得了天外有天,看看自己前面的人,明白自己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不知道20年后再读到它又会有什么感想。”


人是在成长的,不同的时刻,所想不同,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读书、读诗。人不能只有工作,只有挣钱,只有柴米油盐,人需要一种精神养料,人跟苇草的区别,不正是思想吗?像苏格拉底曾经说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现在,我们每天都给自己安排非常满的日程,也一直抱怨自己太忙,但不清楚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虽然我们的收入比长辈多出很多,但钱总是不够花,很多年轻人反而要老人们补贴。我们总是在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因为它们堆满了房间、塞满了抽屉而心烦。我们有很多提高效率的工具,但是效率其实并没有提高,搞得我们难以拥有充足而优质的睡眠。我们和许许多多所谓的“熟人”加了微信,但是能说点真心话的朋友却越来越少。我们每天刷小视频、刷消息,但是半个月后那些内容我们根本记不住,也没有对我们产生任何影响。


其实这些现象的背后透露着一种恐惧——生怕自己错过些什么。不论我们身在何处,总怕自己没有看到某一条消息,错过了某一次机会。我们总希望能经历更多有趣的事情,看到更多的好风景,品尝到更多的美食。我们把它称为快节奏,但其实回眸时,我们是没有节奏的。


幸运的是,还好,我们还有书,尤其是纸质书。读书必须要入境,这样,你会真正的让自己停下手中的其他事情,审视自己。一本好书,本身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清世界,弄清心头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最终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但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吴军老师的《大学之路》里有一句介绍牛津大学圣埃德蒙(13世纪的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一句话:“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翻译成中文也许应该是“终身学习,向死而生”。这句话,算是对阅读的另一种诠释吧。


吴军老师说,“之所以给书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我觉得人的一生的命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人的见识,而命运的改变首先需要见识的提高。


类似于这种关于事业、关于人生的“见识”书中还有很多很多,所以真诚的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对我而言,二刷,是我能对一本喜欢的书所做的最大致敬。让我们一起跟着吴军老师涨见识,一起变成更好的人。


本期精彩推荐:


>>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和孩子谈谈心


>>最好的生活:身体无病,心里无事

我要投稿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