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与命运和解,即是与自己和解
2019-04-24 10:21 新东方广州学校 肖艳老师
有一本书,仅凭书名就足以震撼人心,虽然这个书名如此普通。“活着”,每个人都活着,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活,该怎么活。“活着”对人而言,可以是最简单的事,也可以是最艰难的事。
对于养尊处优、一帆风顺的人,“活着”意味着各种享受和身心的愉悦,活多一天便是多享受一天,这些人期待长寿、不死。然而对于命运多舛、历经苦难的人,“活着”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信念的支撑,贫穷、孤独、绝望、失亲,每一点都足以让人丧失生存的欲望。
小说中的主人公富贵本是纨绔子弟,坐拥百亩良田,成日吃喝嫖赌,结果把家产都输光了,一夜之间成了个穷光蛋。幸亏他有一个贤惠的可以共患难的妻子,明事理的爹娘,还有两个懂事的孩子。人生的大起大落和家人的不离不弃促进了他个性的转变,他由一个败家子变成一个吃苦顾家的好男人。
“人只要活的高兴,穷也不怕。”富贵的娘这样对他说。那个年代,普通人凭借自己的劳动想换得温饱都成问题,租种的地除去租钱外,收成所剩不多,碰上灾病更是无能为力。富贵给娘寻医时被抓了壮丁,一走几年,所幸最后平安归来。回家后他娘已经病逝,女儿凤霞一次高烧后变成了聋哑人,好在儿子有庆机灵活泼。
短暂的温情过后,一场又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正排队等着他。儿子被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量致死;女儿好不容易嫁了个好女婿,却死于产后大出血;之后妻子也撒手人寰;孝顺的女婿在一次事故中惨死;身边唯一陪伴他的小外孙也因为意外早夭。这些苦难,仅是在笔下叙述,都让人触目惊心。悲莫悲兮生别离,他眼睁睁的看着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一个温馨的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苦苦支撑。
正如作者余华所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最需要的是忍耐,是韧性。
我不知道宇宙为何存在,不知道宇宙中为何有人。在宇宙面前,人连一粒微尘都算不上。从宇宙的视角来看,人和蝼蚁并没有什么区别。有些人执着于寻求人生的意义,求之不得,不惜弃世;有些人不堪承受苦难的重击,郁郁而终;有些人找寻到了热爱的事业,一生孜孜以求;有些人心中有爱,爱赋予了他们生活的动力。有很多人活着,或者只是出于本能。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只是人为了自我安慰而编造的假想。“活着”就只是活着而已,是自然界赋予我们的权利,也是给予我们的义务。生命的本质就是存在和繁衍。如果硬要给生命寻出一个意义的话,我觉得生命就是一场旅行。在旅途中,人可以感受喜怒哀乐,体验悲欢离合,见证沧海桑田,领略造物之美。
人生百年而已,旅途所见所感非常有限,在有生之年不去尽力发现身边的风景,似乎有违造物主的美意。然而造物主有时会给我们的旅行设置很多阻碍,苦难无疑是其中最具杀伤力的。
富贵只是旧中国千百万农民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动荡而艰难的时代,苦难与他们如影随形。他们平凡、朴实、坚毅,对待生活如同对待土地,有着来自骨子里诚挚的热爱。他们像犁地的老牛一样,默默承受着苦难加诸他们身上的所有重负,在苦难的田地上辛勤耕耘,如日出日落般循环往复。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历经了那么多苦难之后,富贵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定。面对苦难,人们无力反抗,只能坦然接受。与命运和解,即是与自己和解。活着,不需要深刻的意义,只需要朴素的信念。
本期精彩推荐: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