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养成指南:颠覆认知的高效学习方法
2019-05-30 10:55 集团总公司 于晓雯老师
大多数人都相信,坚持刻意练习、持续努力就能不断提升学习效果,遗忘是学习的大敌,记忆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复习,安静的环境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然而,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却告诉我们,对学习方式的固有认知已经过时了。
为什么学习最好的人,不一定是最用功的学生?
享有殊荣的《纽约时报》顶级科学记者本尼迪克特?凯里,在投身新闻事业的30年中,持续追踪报道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的前沿研究。他汇集了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学习方法,写了《如何学习》一书,总结出了十种颠覆认知的学习方法,告诉我们与其多花时间和力气,不如掌握科学方法事半功倍。
一、 大脑的记忆机制
记忆能力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大脑存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储存得有多坚实。二是大脑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储存在大脑里的东西能够被回忆起来难易程度。并且,记忆提取的“踪迹”每一次都不同,我们可以用记忆来改变记忆。
二、遗忘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我们都希望记忆得更多,遗忘得更少,学习中遗忘让人苦恼又焦虑,但科学研究表明,遗忘是大脑的刻意为之的主动行为,“遗忘”恰恰是为了“记忆”。
“遗忘”会帮助大脑再次增强对于遗忘信息的提取能力,也就是说,大脑通过“遗忘”来加强某种重要信息的记忆力。我们在提取某项记忆的时候越是大费力气,在回想起来之后,该项记忆的提取能力和储存能力就飙升得越高,也就是我们会学习得越扎实。
遗忘,就像是力量训练中的肌肉损耗,先损耗,后增长。遗忘,不仅能主动过滤掉干扰你的信息,还会被动激活并加深你已经学到的部分,并根据先损耗后增长的原则,在你提取记忆内容时再次激发出更高的提取能力和储存能力。用记忆来改变记忆,会帮助我们将知识越记越牢固。
三、如何增强记忆
大脑会记忆我们学习知识时的感觉,并建立感觉和知识的关联,如果能还原到上次学习时相同的环境,记忆的效果会更好。学习的环境包括我们在什么地方学,在学习时我们的情绪状况、专注程度、直觉感触等等,这就是由心理学家恩德尔·塔尔文命名的“语义记忆”。这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一是运用各方面的感知进行记忆,会让记忆效果更好,比如单词是有形状的、有味道的、和某种图像是相关联的等等,“联觉能力”越强,记忆效果越好。
二是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比如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去公园、去咖啡厅、听着音乐等等,针对我们惯常学习行为的每一个改变,都会帮我们把记忆保留得更长久。
四、拉开学习时间间隔会使记忆更持久
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发现大脑“间隔效应”的人,同样重复学习的次数,如果恰当地分成几次,拉开时间距离来学习,要比集中起来一次完成的效果好得多。
首先,对于极其短暂的时间间隔,比如几分钟或者几秒钟,大脑会对快速重复的信息越来越不感兴趣,而且如果相同的内容重复两三次,大脑对其的关注就会渐渐减弱。
其次,“遗忘”对于重建记忆提取能力的帮助,正是藉由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能实现。
再者,时间跨度越大,你忘掉的内容也就越多,但你也能因此发现自己的弱项,从而加以纠正。你会发现你在记忆时使用的方法,如联想和记忆线索是否有效,从而找出更好的方法来替代。
间隔多久的时间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记忆效果呢?
研究发现,第二次复习与第一次学习之间的最佳间隔,与距离考试的时间间隔按比例递减。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星期,那么最佳复习时间是第一次学习后的一两天之内。如果距离考试还有六个月,那么最佳复习时间是第一次学习后的3-5星期左右。如果间隔时间再长的话,拖得越长,考试成绩反而下降得越厉害。
五、“先考试后学习”会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我们总是认为,考试是在系统学习后检测学习效果的工具。但对于大脑来说,越是费尽力气地回忆起某项记忆,你对其再次学习得程度也就越深,因为这部分知识的储存能力和提取能力都被增强了。
考试帮助我们调整知识的提取能力,并且为这部分知识建立新的记忆关联。如果这部分知识提取失败,这次提取的尝试本身,也会改变大脑下一步对于信息的思考和储存方向,再次接触这部分知识时,也会建立更加有效的记忆联结,增加了后续考试时再次尝试提取这些知识的成功率。
对于教师来说,先对新知识进行预考,考试后再进行讲解和学习,这会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来说,在首次学习某种知识之后,就进行背诵、自测或预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技巧。
另外,对着自己或他人,将学过的知识表述出来,这种简单的做法也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就像很多老师说的那样,当你可以把知识讲给他人、并让他人明白和理解后,你才会真正理解和学会这些知识,而且很久都不会忘记。
六、必要的休息有助于解决问题
如果你冥思苦想一道难题却无解的时候,休息放松一下,听听音乐玩玩跳棋,有助于大脑最终想到解题思路。大脑的关键性顿悟,往往出现在你休息放松的时候,而不是专心思考的时候。
那么,在你休息放松的时候,大脑发生了什么而“顿悟”呢?第一,大脑对周围任何可能与解决问题相关联的信息都很敏感;第二,在大脑被困住时,往往是因为陷入了预期假设的误差,这种思维的限制导致我们面对许多问题的觉察力都大打折扣,而在休息放松时,大脑更有可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提示,并打破限制思路的预设。但研究表明,如果人没有到真正黔驴技穷的地步就休息放松,则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研究表明,休息有三种不同的类别。第一是放松,比如躺在沙发上听音乐。第二是轻度用脑,比如浏览网页、下下跳棋或看看电视。第三是高度用脑,比如写一篇短文或琢磨另一种作业。对于数学或空间类的难题,上述三种休息方式都不错。而对语言类的难题,轻度用脑的活动效果最好。
七、大型学习任务可以用“被打断”的方式更好地向前推进
我们很反感学习中被他人打断,但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如果人在做任务的时候被打断,则能最大程度地加深他对那项工作的记忆。而且,越是在关键时刻被最糟糕地打断,对那件事情的记忆也能够越长久。
“蔡加尼克效应”告诉我们,在紧要关头或是困难时刻中断工作,从而让大脑把那项未完成的任务推到首要位置,这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我们的感知、思维甚至是心态。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份繁重的研究论文或者难题时,应当尽早开始,遇到思路不畅的时候就停一停,这样的停顿并不是拖延,也不是放弃了应该完成的任务。相反,大脑会一直惦记着它,开始有意无意间采集数据与资料。在这个阶段,不妨多进行自我反思,听取自己的意见。任何一个创作家,包括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都会进入类似的反思阶段,而且是不断沉浸在反思之中,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并完善创作。
八、“交替训练”效果好过“刻意练习”
我们往往认为,让学习或训练效果更好的方式是更直接、更专精、更频繁或更有效的改进,然而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学者发现,单一而重复的集中训练,会让人形成很强的错觉,以为自己新学的东西正迅速提高并达到一个稳定的高度,从长远来看,反而会阻碍进步。而交替训练虽然给人一种进步缓慢的表象,但随着时间的累加,交替练习所积累起来的进步要比单一重复多得多。
交替学习(interlearning)是认知科学中的术语,意思是把既相关又不相同的题材混合在一起学习。学习时把不同的技巧、概念、题型、动作等穿插到一起来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会让我们更彻底地掌握好每一项内容。
最关键的地方在,在设计自己的交替学习方案时,一定要把新的科目或技巧和学过、练过,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复习了的内容混合到一起,因为大脑对发现不协调的地方天生敏感。
九、学霸的终极武器——知觉学习法
大脑不仅能学会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感知它接收到的信息有细微差别,更能通过感知那些细微差别来学会分辨其不同。
知觉学习法,指的是“不加思考地习得”,你可以自己编制一套知觉学习材料。比如背诵12种艺术流派,就下载每个流派10副作品,随机拼在一起。之后你对应作品选择流派名称,选择正确就显示对勾,显示错误就显示大叉。不用刻意背诵,在反复几个来回之后,大脑就能准确地记忆12种艺术流派的名称。
运用知觉学习模块时节奏必须要快,要让视觉等知觉系统快速运行,让认知系统、思考系统同样都快速运作起来。交替学习和知觉学习两者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十、让睡眠来巩固你的学习成果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睡眠能增强你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帮助你加强词汇学习、单词配对、逻辑推理,甚至能有助于你工作中的陈述报告、以及即将到来的考试。当然,你要先记住关键知识细节,才能借助睡眠把这些要点拼凑起来,形成一幅更为完整的大脑认知图。
睡眠增强记忆力、理解力和学习力,从本质上讲,睡眠也是学习。睡眠的首要功能,就是解开那些白天新形成的不必要的连接,同时巩固那些连接网中形成的有意义的成果。熬夜不是学霸的专利,相反,睡眠才是提升学习力的有效工具。
最后,提升学习效果不必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有效利用学习方式的新观念,就能大大提升我们的学习力。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愿我们都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得更加优秀。
本期精彩推荐: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