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 :人生永远来得及

2019-07-10 20:36 集团总公司 于晓雯老师

早安新东方 第448期



我们时常会为未来的不确定而感到焦虑。


二十多岁的时候,想要很清楚地认知自己,在人群和职业中找到那个独特的位置。


三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在生活的起落中消磨人生的抱负,或是在确定的生活中纠结着不知是否该寻找可能的突破。


过了四十岁,遭遇着人生的“失去感”,在“中年危机”里焦虑踯躅。


“无有”的时候,我们迷茫如何做出选择。“拥有”的时候,我们想要更多又害怕失去。而“失去”的时候,我们很想知道,这些失落和挫败什么时候才能被跨越过去。假如真有时光机,五十年后的自己回到人生每一个被卡住的时刻,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传说和故事里,好像只有跨越人生看透生死的老人,才能获得终极智慧。知乎上有个问题“老的感觉是怎么样的”,Yanny这样描述她遇到的一位老教授:


一头银发,看不出年龄,我猜是60+。他带着助听器,有时仍无法听清学生的发言,会道歉,请学生再说一次,侧耳认真倾听。


他的父亲曾经有一家规模500人的公司,在大萧条时期,生意一点一点萎缩,家里渐渐付不起庄园的地税,从卖地到卖出公司的办公桌椅。


他经历过富裕,经历过贫穷,中年时开办过公司,至今打理着慈善,失去过爱妻,重组过家庭……


后来,他精神矍铄,两眼有光,站在讲台上,解析书中理论,分享亲身经历。


他眼中的光和每一个学生望向他的眼神,让我知道,经历、得失、意义,终融于时光,积累为人生,它仅属于你,独一无二。


白发苍苍的老人满腹智慧,所有经历过的人生风浪都变成了璀璨的珍宝。他们不慌、不急、不喜、不悲,慢慢地和生命共同生长着,就像盘根交错的百年古树,用手摸一下树干就能感受到时光沉淀的力量。


日野原重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百岁老人,在他105岁的时候用采访的方式写下《活好》这本书,娓娓道来关于生死、爱、关系、困难和未知的自己。百岁老人未必就是灵丹妙药,但说不定会有一句话,让你看见人生不一样的可能。


未知的自己


日野原重明先生说,“开始挑战一项新事物时,我们会心跳加速,内心会感觉无比充实。因此,我喜欢挑战新事物,追逐这种生命律动带来的感动……开始新事物的好处是,无论哪个年龄阶段都能发现那个未知的自己。这会极大地激发自己。”


36岁的收费站员工在被裁员后悲愤地说,觉得自己这个岁数什么东西都学不会了,下半辈子没有了任何的希望。而沈阳新东方学校68岁的学员谭奶奶,花甲之年坚持学习英语已经8个年头了。


另一位100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后悔60岁的时候没有开始练小提琴,如果当时练了的话,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40年经验的小提琴手了。”


谭奶奶说,“如果学习是一生的,那我还算年轻。”


村上春树和JK罗琳都在而立之年之后才发现了自己写作上的天赋;王顺德从五十岁开始健身、八十岁开始在T台走红;“梵高奶奶”七十多岁才开始学画画;褚时健经历了人生的丧失后在七十多岁开始种植褚橙。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行动和困难


很多时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会陷入纠结焦虑自我怀疑的泥潭,选择未知可能会失败,而放弃又意味着无法改变的遗憾,我们因此纠结着、拖延着停滞不前。


日野原重明先生说,“只要迈出了第一步,看到的景色就会发生变化。只有行动能够打消不安。”


“永怀希望,耐心期待,困难终将被战胜。把愿望分成几块,实现愿望,先从最小的那块开始吧!”


“悔恨、悲伤,经历之后,一定有美好在等待。”


人生惯性系统的改变,往往是从一个很小的改变开始的,而我们的每一次行动会激起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这个不一样的感受会让我们新的可能的自我悄然萌发,又会推动我们开始更多行动,就像一场神奇的蝴蝶效应。


当然,行动得越多,也许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有些困难我们努力就可以跨越,而有些困难让我们倒了下来,躺在坑洼中动弹不得,有的人也因此不敢再迈出前行和探索的勇气。


日野原重明先生说,“人这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困难越大,就会发现那个了不起的自己……与苦难相比,得到的喜悦更多。”


听起来有些鸡汤,但比起手到擒来的成功,经历过失败又最终爬起来获得的成功最难忘。人生最有力量的成长,就是你从失败中站起来的瞬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人生不设限


日野原重明先生说,“外貌显得年轻确实重要,但是我看起来年轻,主要原因是我一直想活出一个崭新的自我。与过去的那个自己说再见,不要轻易说‘我就是这样做事的’或者‘我就是这样的性格’;相反,不设限地去尝试,每天才能发现新的自己。”


“从日常小事到改变人生观这样的重大决定,你都可以改变自己,尤其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生病的时候,我们会更容易发现新的自己。人如果从未遭困难,也就没有机会警醒过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但人类只有深陷痛苦或者身处逆境时,才能明白自己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感谢疾病和逆境,给我们机会发现未知的自己,把过去的那个自己忘掉吧。时刻保持一种‘Keep on going’的状态。这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是我永葆青春的秘诀。”


最近两年,我才真正的理解了“人生不设限”。很长的时间里,我很喜欢给自己贴各种各样的“标签”,例如“不善于表达”、“逻辑性差”,去年夏天在家庭教育培训师讲师的结业试讲中,我代表小组拿了全场第一,我的标签开始松动了。之后我又申请担任会议和活动的主持人,又帮我进一步撕去了那些牢固的不可能标签。


好像和他人交往时,先抛出了“标签”,在他人评价前先进行自我缺点的暴露,这样一来,关系就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掌控权。在另外一些关系里,负面的标签也象征着豁免的盾牌——好像在说,我有这样的缺点,我也没办法,不要责怪、改变我啊。


但是,在这些标签带来安全感和掌控感之外,是否真的也会把自己的人生限制住呢?


爱与被爱


日野原重明先生思考了如何向他人传递爱。


“寻求被爱时,人们常常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爱作为标准去要求对方。这么做绝对不是真正的爱。所谓爱,就是接受最真实的他/她。如果不顾及对方,只考虑自己,那么即使有人爱着你,你也根本不会感受到。”



“当你愿意与一个人相处时,对方也会和你分享他/她的一些想法和感受。他/她所说的也许不符合你理想中的标准,而他/她也不像你所期望的那样完美,但你应该尝试鼓足勇气去接受对方。如果你接受了他/她本来的样子,接受了对方身上让你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地方,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他/她身上了不起的和美好的特质。爱那个最真实的他/她,这样,你的一切也会被对方真挚地热爱着。”


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


和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好像是一件很艰难的事。因为他人的不喜欢容易让我们感受到“否定”和“敌意”,从而陷入自我怀疑中。


日野原重明先生在做医生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患者,他们告诉他,得了病之后才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中最在意的东西。与当初自己最讨厌的食物在一起磨合久了,居然能让自己发现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日野原重明先生想,这种想法在人际关系中也可以借鉴学习。


每当遇到不好相处的人,他都会对自己说,我活了100岁,对真正的自己还都没完全搞清楚,别人不理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会让他变得轻松愉快起来,然后就可以思考为了让对方理解他,他可以做些什么。这时很容易怀着一种接受对方的心态,让大家继续相处下去。而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也不断对内心真正的自己有新发现、新认识。但如果认为对方不好相处,就回避对方、避免接触,那么也就把认识自我的机会错过了。


那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人际关系中,反而蕴藏着可以丰富人生经历的启示。


岁月的祝福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感动,也让我开启了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


就像老先生所说,“人世间如果没有‘别离’,我们就无法体味“相遇”的意义,更无法感知相遇带来的喜悦……离别,注定存在于相遇中。离别的时候,心是安静的、悲伤的,它给我们机会再次感知遇见的真正意义。”


日野原重明先生对于人生、家庭、离别、疾病、死亡、爱等方面都传递着一种坦然而不失积极的宽容态度,这让我意识到,对于人生中的我们遭遇到的不舒服,甚至是困难,也许可以试着用另一只眼睛来看待。人生中每一次的经历,无论好坏,都是来自生命的启示,背面刻着岁月的祝福。


本期精彩推荐:


>>怎样变成更好的自己:以实验的心态面对生活


>>番茄工作法: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

我要投稿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