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毛姆:找到自己的生命之光

2019-11-07 18:57 新东方杭州学校 王锦霞老师

早安新东方 第448期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流落荒岛,你会带哪些书?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毛姆。为什么是毛姆?


首先,毛姆是一个特别擅长讲故事的人,读他的小说,总感觉是一个睿智的老人在和我谈他有趣的经历。


然后,总觉得毛姆的作品中总有一个人物很像自己,或者说很像自己想追求的自己。比如说,在《面纱》中,修道院的院长是一个容貌端庄的女士,她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基督教慈善事业,虽然和院长一起从法国来的姐妹因为瘟疫只剩下三个人了,但她从未想要过离开这个死亡之地。院长无私奉献的爱心,优雅高贵之人的温和,圣贤之人的谦卑让人心生向往。


最重要的是,毛姆的作品里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有,它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要成为的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要度过怎样的一生?毛姆的作品中很多人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也在迷茫、挫折、痛苦和探索中慢慢成长。最典型的应该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人生的枷锁》。



主人公菲利普从小就是一个跛子,且父母双亡,由他当牧师的叔叔进行照顾,因为残疾饱受同学的欺辱,他开始在从书籍中寻求力量。他也曾经祈求上帝治好他的跛足但却毫无结果,他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在求学阶段,遇到了博学又赏识他的校长。叔叔希望他能上牛津进修神学,但菲利普坚持要去德国学习。后来他去伦敦当了一年会计,又去巴黎学习美术,当意识到或许自己只能当一个二流的画家的时候,他又回到伦敦开始学医。他开始爱上当医生。


不久他遇到了一个漂亮而轻浮的女招待米尔德里德,当他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抛弃了菲利普准备嫁给另一个人。后来菲利普遇到了开明得体的诺拉,和她成为了情侣。然而,被欺骗的米尔德里德带着孩子回来找菲利普,菲利普抛弃了诺拉,这时米尔德里德却又和菲利普的好朋友跑了。菲利普再次遇到米尔德里德的时候,她已经沦为妓女,此时菲利普已经能够从容看待这份感情。


菲利普最后完成了医学课程,本来他想当船医,周游世界。最后他和萨拉陷入了爱情,菲利普忽然醒悟,他一生波折,老在期待中生活,从未有过正常生活,现在他应生活在现实中。于是他和萨拉结婚,在小渔村定居。



在小说中,菲利普曾问克朗肖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克朗肖告诉他答案就在那块波斯地毯中。菲利普最后悟出了人生之谜的答案,人生毫无意义,但我们依然可以去编织地毯上精美的图案。


就像菲利普为自己所编织的那样,“有一种最清晰、最完美也最悦目的图案,在这种图案中,一个人诞生、长大成人、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为生存而辛苦劳作,最后死去。然而也有别的样式的图案,既错综又离奇,在这些图案中,幸福不涉足,成功不问津,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乱人心思的雅趣。”


或许,人生本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遵循自己的内心为自己人生编织自己想要的图案。


比如,在《人生的枷锁》中的菲利普在经历了许多之后,他选择过简单又幸福的生活,和萨拉一起去小渔村定居。找一个相爱的人,恋爱结婚,生儿育女,这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愿景,也是真实的幸福。


而《刀峰》中的拉里从法国前线回来之后执着于追寻生命的意义。他抛弃了一切,不断读书,又去印度待了五年,只顾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像拉里一样每天读读书,探索人生终极意义根本无法实现。但是,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应该留点时间去不断地自我完善。


还有《面纱》中的修道院修女们,在瘟疫横行的日子里,满怀关爱地照顾着孤儿们。就像这些道德高尚的修女们一样,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他们抛下“小我”,奉献自己只为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或许,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去度过生活于我们而言便是最大的意义。


阅读毛姆,让我们不断追问自己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想起自己刚出发时的初心,抛开迷茫、畏惧、虚荣、他人的目光,活出自己的生命之光。


本期精彩推荐:


>>生活原本的节奏


>>什么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生

我要投稿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