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丨中国为什么能够摆脱贫穷?

俞敏洪

2019-12-23 09:32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是201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这不是一本有趣的书,但却能够让你对贫穷的看法触达本质。阅读一本书,书本身写得有趣再好不过,但如果一本书能够提高你的洞见能力,那就比有趣更加重要了。

  本书作者两个人: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都是2019年诺贝尔经济奖的获得者,因为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同时这两人还是夫妻,班纳吉出生于印度,迪弗洛出生于法国。《贫穷的本质》这本书2013年就在中国出版了,但今年才火起来,因为作者获得了诺贝尔奖。

  中文书名的翻译,有点误导读者,给人的感觉是我们永远摆脱不了贫穷。英文的书名是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翻译过来应该是《贫穷经济学:对战胜全球贫困方法进行的激进再思考》。

  书中的核心内容,是对穷人为什么会贫穷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且试图通过深度的考察、实验和分析,来为解决人类的贫困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两位作者深入了世界很多地方,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治制度等多个方面,去探寻贫穷的真正根源。其中的很多观点,对于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书中对于贫穷地区的人民为什么会贫穷,做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用新颖的视角做了铺陈和总结。主要有如下几点:

  1、大多数穷人并不是吃不饱饭,而是没有足够的营养,这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智商和前途;

  2、穷人习惯于生病之后再看病,并由此把一生的积蓄都用来看病,陷入贫病交加的境地。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提供预防医疗,比如给孩子打疫苗,但即使很便宜,不少穷人也不去用;

  3、穷人不太愿意让孩子接受教育,一是教育要十几年后才能够见效,二是当地教育水平很差,学习往往没有效果,三是好的教育难度高,孩子跟不上所以放弃,四是孩子本身是劳动力,穷人眼前就要用;

  4、穷人很少买保险,或者保险公司很少愿意为穷人服务,所以一旦遇到某种意外便倾家荡产;

  5、穷人借钱利息高,常常达到年息50%-100%以上,即使借钱做小生意挣了点钱,也只能用来还利息。很多小额信贷公司和银行希望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但却面临较大规模的违约;

  6、穷人想要做生意,也面临着没有资源进行扩大再生产,也不敢投入太大资金,所以只能在低层次上循环;

  7、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体制,让贪污腐败滋生,懒政怠政普遍,穷人不仅不能从政府得到帮助,反而被盘剥敲诈,导致穷人没什么心气去把事情做好。

  书中就如何解决穷人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方法。比如,要给贫困人群提供正确的信息,让他们做正确的事。让他们知道营养的重要,宣讲卫生健康常识,鼓励预防接种等。政府和慈善机构要适当助推,给贫困人群提供便利,比如政府补贴,银行降低收费,保险公司给穷人提供保险等。同时,政府要减少腐败和玩忽职守,推动小的社会变革。

  解决贫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全世界依然有接近十亿人,生活在每天只有不到1美元的贫困线下。一方面穷人要自身用信念和行动来摆脱贫困;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和政府,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穷人摆脱贫困。

  读完这本书,我的思绪回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最伟大的成果是让中国人民从普遍的贫困中走了出来。不要忘记,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近十亿人民几乎实实在在都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人民是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年之内,从贫穷走向了相对富裕呢(当然,今天的中国依然还有人在贫穷之中,但这并不能否认大部分中国人走向了小康生活的事实)?应该有很多书籍,研究了中国的这一现象。我还没有读过这样的书籍,但凭着我自己主观的观察和思考,大概最重要的是如下几点:

  第一,政府的政策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如果没有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灵活思想,如果不允许个人为了自己生活的富裕而努力,并对努力的成果进行保护,我们很难想象中国这么快会富裕起来。

  第二,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的出现,对推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这首先依然要归到政策的重要作用。当初,年广九雇用了九个人以上,有人说这是资本主义,汇报到邓小平那里,邓小平说多雇用人不见得就是资本主义嘛,一锤定音为后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的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营企业家是老百姓富裕的领头羊,他们的努力、创新、冒险精神、对于商业的敏锐洞察,使得中国人不断得到薪酬更加有竞争力的工作。中国是没有阶层固化的社会,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成长和成功。古代只要学习好考试好,就能够有做秀才、举人、状元的机会。现在的中国,只要给与适当的机会,大家都有可能靠做生意致富。实际上,中国的第一批企业家,几乎都是农民出身。

  第三,中国人民对于教育的尊重和重视,使得中国人民普遍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即使在古代的时候,中国对于教育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这当然和读书之后通过考试可以做官有关系,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带来的客观效果是全国对于学习和读书人的尊敬。在古代,很多村庄会集中家族财力,专门出资培养族群中最聪明的那几个孩子,希望未来能够出个状元,使得族群彻底翻身。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邓小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高考。因为这一举措,中国后续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后来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高等教育扩招,留学政策的开放,都成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力量。

  今天,中国的绝大部分家庭,依然认为教育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最重要投入。随着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底层一部分人,认为孩子上学不再有用。我们一定要对这群人提供帮助,否则就会形成贫穷和愚昧的代际传递。

  第四,解放之后,中国对于普及性医疗卫生的重视,使得中国人民生活在了公共卫生相对较好的环境中。从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孩子们就被要求普遍种上疫苗(我胳膊上就有大大的牛痘疤),防范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农村医疗制度的普及,也使得老百姓的日常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我姐姐当时就是农村赤脚医生)。

  1958年中国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主席兴奋得夜不能寐,写了一首后来放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诗歌:“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这种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使得人民能够有更加健康的体魄,来做自己所从事的事情。

  第五,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勤奋本身不一定能够让人变得富有,但想要变得富有,勤奋确实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全世界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评价,几乎都逃不出“勤奋、节约、聪明”这几个概念。这几个字几乎变成了一种民族个性的描述。如果你是中国人,说自己勤奋都不好意思,因为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勤奋的中国人。

  中国人勤奋、吃苦、耐劳、节约的特质,加上中国人一点不笨的脑子,再加上良好的政策和对教育的重视,如果这样一个民族都不能富裕起来,那谁能够富起来呢?

  我有个比喻,大部分中国人,都像是在沙漠中埋着的种子,只要给予适当的雨露滋润,立刻就会蓬勃生长起来。那种生命活力,是出自内心的,是一种文化积淀,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特质。

  当然,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走向富裕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互联网的兴起、科技革命带来的机会、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有利。但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我上面说的五点。

  因为这五点都是内生的,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也是未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有了这些内在的要素,即使世界上的经济形势对我们不利,即使某些国家要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中国人民依然可以朝气蓬勃,盎然向上。

  这就是我读完《贫穷的本质》后,产生的一点思考。也希望你能够有所思考,我们可以一起更加深入讨论:如何能够更加深度地解决贫困问题,让中国人民真正过上每一个人都小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