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丨缅甸之行的结束

俞敏洪

2020-01-02 13:24

  造访缅甸中小学

  在仰光看了仰光大学。但我最想看的是缅甸的中小学,一路走过来也没有找到机会。涛哥说如果想要进入中小学,一定要预先和学校打招呼,否则陌生人不让随便进去。但是如果预先打招呼,就变成了一场正经活动,缅甸的官僚层级也很多,那一定就是层层批准,等到批件下来,你早就回到国内了。

  到了曼德勒,我觉得如果再不去看看中小学,这次就没有机会了。所以在去情人桥的路上,就让导游用Google搜索到了附近的两所学校。半路上到了其中的一所,发现学生在里面不大的院子里玩,应该是课间活动,有大孩子有小孩子,看上去是1-12年级都有,但铁栅栏校门关着,我们在外面徘徊了半天,也不得其门而入,只能坐车遗憾而去。

  后面一所学校在情人桥附近的阿马拉布拉(Amarapura)古镇里,导游问我还去不去,可能也是进不去的。我说还去,万一能够进去呢。结果到了学校门口,也是校门关着,我们在门边站着,也不敢贸然推门进去。刚打算放弃的时候,边上走过来一个人,推门往里走,一看就像是老师。我赶紧把他叫住,用英语和他说明了我们的来意,结果他居然同意我们进去,并且非常友好地带着我们参观。后来我们知道他的身份是校长助理。

  进入校园,发现校园里面的设施和硬件非常简陋,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感觉。校园中间有一个大铁皮屋顶的房子,是学校的体育馆,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有顶棚的篮球场,而且不是水泥地的。学校的教学楼围绕校园一周而建,整个校园的面积大概也就30亩左右,教学楼是二层楼的木建筑,应该是几十年前建造的,显得很破败了,走廊的木地板踩上去有咯吱咯吱的响声。

  这所学校有两千多学生在里面上课,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我们一个年级一个年级看过去,教室里的窗户都不大,外面又有树荫,所以教室里光线很不充足。教室里安装了日光灯,但是没有一个班级打开灯光的,问一下原因,是因为缅甸电力不足,也因为用电就要电费,所以尽量不用电。教室的课桌椅也已经很破旧,四面墙壁没有什么装饰,就是一块老旧的黑板。想想中国现在连最遥远的山区学校,都已经有宽带和视频设施和外部世界链接,用电更加不是问题,我们的发展进步真的还是很快的。

  不过尽管教学条件简陋,但孩子们看上去都很幸福愉快,我们从走廊里走过任何一个教室,孩子们都充满笑脸挥手和我们打招呼,有的孩子还高兴的喊起来。老师们在上课,也没有禁止孩子们欢笑。低年级人数更多,有三到四个班,到了11年级(缅甸教育体制随英国,就到11年级),就只有两个班了,而且每个班人数只有20人左右,说明孩子在学习过程,到了高年级学生辍学的比例提高了。

  有意思的是,从初中也就是7年级开始,除了缅语语文外,所有其他学科,化学、物理、生物等,全部是用英语教学,这就意味着缅甸的老师们,从初中开始的英文水平,普遍都还可以。这可能是英国殖民统治几十年留下的传统,但面向未来,恰恰会成为缅甸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因为这意味着缅甸未来和世界普遍对接,会变得更加容易。缅甸现在所缺的,是经济实力和对于教育的投入,一旦有足够的投入,缅甸的教育腾飞不是一件难事。

  参观完整个校园后,我们对一路陪伴我们的校长助理表示感谢。因为整个校园从大门口的校名到其他标识都是缅文,我们甚至不知道学校叫什么名字。我把身上仅有的六百美元交给了校长助理,让他给孩子们买点东西,比如篮球什么的,或者用来支付一下电费等。涛哥把学校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记录了下来,说既然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那就是缘分,看看我们在缅甸能够为学校做些什么。校长助理把我们送到学校门口,热情和我们挥手告别。

  看了这所学校,我对缅甸的基础教育有了更多一点理解。可以说,这是我此程最大的收获之一了。

  中缅油气管道

  缅甸的最后一站,是在涛哥的联系下,到中缅油气管道总部去参观考察。这还是我第一次听到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之前一无所知。后来才知道,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直接输送到中国。

  我想既然涛哥觉得值得一看,我去看看还是必要的,可能让自己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于是在走完情人桥之后,我们驱车去油气管道的总部。总部离开曼德勒不远,我们用了20分钟就到达。进去是一处花园式的地方。有办公楼有宿舍有体育馆。这是油气管道的控制中心。近八百公里长的油气双管线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这里分分秒秒都能够做到严密监控。

  出来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中年男人,充满活力的感觉,精气神都很充沛。见我热情握手,第一句话就是:俞老师,我曾经是你的学生。原来他上世纪九几年的时候曾经在新东方学习过英语,后来通过了出国考试,到MIT去留学了。留学归来后就在中石油工作,2007年的时候,就参加中缅油气管道的谈判和建设工作,从那时开始,在缅甸已经工作了十几年,现在是中缅油气管道的副总工程师。

  我听完之后大为感慨:一个人努力上进很自然,但一个人学术上取得成就后,愿意继续把自己奉献出来,在异国他乡为祖国做贡献,那完全是一种个人的崇高选择。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在选择为了祖国的进步奉献自己,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竭尽全力之间,很多人都会选择后者。

  后来我们进一步聊天,我才知道,他叫陈湘球,在缅甸工作期间曾经得过重病,治愈后继续回到缅甸工作,用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人生观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一切,终得善果。离开的时候,他送给我一本书《丝路荣光—中缅油气管道的印记》,是他亲自写作的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始末,还没有正式出版。

  从书中,我了解到了围绕中缅油气管道所发生的一系列令人感动的故事。油气管道是两条管道,气是指天然气管道。缅甸盛产天然气,用不完,印度最先和缅甸谈判希望通过管道把天然气输送到印度,但印度人做事情慢,而且管道要经过孟加拉,利益方面达不成一致。中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也特别迫切,所以就和缅甸谈,中国人的真诚和做事情的效率打动了缅甸,终于把这一项目争取了过来。但最有战略眼光的成就还是油,就是石油管道。缅甸不产石油,但如果中东的油,通过油轮运到缅甸西海岸,再从管道输送到中国,就意味着不需要再绕马六甲海峡,这样可以节约不少中国的运输成本。从谈判开始,中国就希望两条管线平行推进,这样动一次土,做完两件大事,是一举两得。这一工程,最后多国参与,有中国、缅甸、印度、韩国,最后达成利益共同体,中间有很多艰苦卓绝的努力,但终成大业。

  在修建管线的过程中,中国团队为沿途的老百姓修水管、修道路、修学校等,让老百姓对于项目有了很好的支持。因为管线的建立,缅甸的经济变得更有活力,大大缓解了缅甸缺油缺电的情况,也为缅甸每年增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今天,两条管线已经运营了很多年,按照商业原则各方股东都有收益,而中国西南部,也因为管线的通畅,有了发展所需要的气和油。用这个例子来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的中国,不再是纯粹援助其他弱小的国家,而是按照长远的商业原则,共同的契约,一起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为世界进步做贡献。

  离开的时候,陈湘球说:俞老师,你下次一定要再来,我带着你沿着管线走一走,带你实地看一看,我们为缅甸、为中国做了什么事情,这是千秋大业。我说,我有机会一定来,缅甸这块土地,不再仅仅是因为自然风景和文化吸引我。过去,有中国远征军留在这里的鲜血和足迹,今天,有中国奋斗者挥洒的汗水和希望。这片土地,对于我,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不是结束的结束

  参观完中缅油气管道总部,离开我3点钟起飞的航班只有一个半小时了。匆匆忙忙依依不舍和陈湘球以及他的团队告别,相许未来一定再来,就驱车奔向机场。曼德勒的机场不大,我从国际入口进入飞昆明,涛哥从国内入口进入飞仰光。进去后发现,安检后国际国内是在同一个候机厅,又见到了涛哥,真是喜出望外啊,暂别就重逢了。一起在候机厅聊天一会,我先上飞机,涛哥和我再次拥抱告别。

  飞机是东方航空MU9742航班,到点准时起飞。晚上我在昆明还有一场和当地教育系统校长们的交流会,一落地就要进入繁忙的工作状态。但经过短暂的缅甸之行,我为中国教育多做点事情的想法就更加强烈。未来的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中国农村和山区孩子的教育发展上,如果行有余力,为其他国家,包括缅甸在内,能够力所能及多做点事情,也是我很开心的事情。

  今天天气很好,蓝天下朵朵白云,从舷窗里看下去,白云朵朵下面缅甸的青山绿水,一片安宁。飞机飞越缅北高原,在这片高原里,中国远征军和日本侵略者,曾经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即使到今天,这片高原也不宁静,各种地方割据,还有贩毒势力,依然在和缅甸政府进行角逐。但我相信,这片缅北高原,也终归会归于平静。资料显示,在这片地区种植罂粟的土地,已经从一百多万亩,下降到了几十万亩。人们正在政府的帮助下,寻找一条更加合法的安宁生活道路。

  安宁和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渴望。世界应该为此而努力,国家和政府应该为此而努力,我们每一个人,也应该为此而努力。

  (完)

  最近刚出版了一本新书《彼岸风景》,是我过去几年在环球旅途中观察和思考的记录。且行且思,随时记录,是我的生活习惯,很高兴能把这些文字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旅行,重塑了我对人生、对生活乃至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旅行,让长江边那个曾经梦想着去远方的少年,眼界变得更加辽阔。所以读到这本书的每一个你,不要顾虑太多,出去走走吧,且思且行,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