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然的生活用读书来解

2020-01-08 22:47 前途出国合肥分公司 陈雪老师

早安新东方 第448期


在我们国家,自古对读书就有一种“功利”的心态。每一个书生寒窗苦读的最终愿望都是进朝做官,也就是做“人上人”,这不是不好,因为自幼读遍四书五经,才有可能纵览亘古,为自己的门族、为天下苍生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今的社会更是如此,现在已然变为“学历社会”。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能力胜任一件事,最简单以及最快速的方法,不是询问他读了多少书、读了哪些书,而是询问有多少证件(学位证、各种的资格证书等)。这当然能让我们快速地筛选出“合适”的人选,但是,正因如此,现在也培养出了许多“应试型”人才。要想与这个时代接轨,不让自己被甩下,除了正常的社会性活动之外,读书也是一条能帮助我们放眼全局的捷径。换句话说,对于从小就被教育着“读书”的我们,要想剥离呆板的书生气,成为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全面性人才,读书仍是捷径


但是,仍沿用学生时代死读书的方法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读书呢?


一、决定读什么类型的书


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我们不应该根据一个人喜欢读什么书就武断地对其产生“刻板印象”。正如每个人都对音乐有着自己的偏好,不能简单地将喜欢重金属音乐的人就贴上“异类”、“非主流”亦或者“反叛”等的标签。决定读小说、自传类、诗词或者散文都可以,但是还是请离所谓的“快餐文化”远一点。这一类文字,看着很爽,但始终存进不了大脑,丝毫不能锻炼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也不会使我们从中领悟到生活的真理。


历史类书籍可以让我们通览古今,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分叉口时,借鉴前人的经验少走弯路;小说可以让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历程,给自己平凡的生活添了些波澜壮阔;散文可以舒缓我们的心情,陶冶情操,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做自己。


人类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真善美”。每一本经典著作、每一本畅销书无一不在描绘这一简单、平常的主题。


二、不要把读书笔记当成任务


许多大V在推荐读书的同时,都会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多都会提到的一点是“边读边作读书笔记”,于是乎,许多人将此作为读书的“任务”。由此出现一种怪现象:读得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哪些笔记,圈出了哪些语句。


做读书笔记当然是好事,在看到有共鸣的语句时在一旁记录下来,并附上今日感想,日后拿起书再次阅读到此处也能唤起那年今日的记忆。我们之所以要读书,是为了从书中获取些什么。迷茫的人读了《乔布斯传》,也许就会在某一页做上“创新是改造这个世界的原动力”这样一类的笔记;失恋的人读了《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就会对书中的渣男形象产生同理心理,做出“生命中的过客不值一提”的感想;职场受挫的人读了《巴黎圣母院》,也许就会产生勇气,做出“善念是人类最大的武器”的笔记。而这些珍贵的感悟,是在看“快餐文化”中所得不到的。


三、10分钟的时间其实可以读很多


一旦迈入职场,就感觉我们的时间不被我们所拥有,想做的事情很容易就被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上下班的路上,被汹涌的人潮挤着追赶地铁,累到只想放空自己;午休期间恨不得快快吃完饭能够多一点时间补眠。日复一日地过着这样的生活,年复一年地告诉着自己没有时间。其实不然,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自己的读书进度增加很多,前提是要心无旁骛地进入这10分钟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抱着“功利”的心态读书也未尝不可,因为从书中领略到的人生不会消失,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始终长鸣在心中。为了朋友圈的图片也好,为了能在人前彰显自己也罢,读到的、读懂的总不会欺骗你。


这个时代如今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性的人才,一位逻辑严谨、能与他人共情的人更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本期精彩内容:


>>哈佛商学院大神笔记:如何一天拥有48小时?


>>《司马迁传记》读后感

我要投稿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