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闲话丨西湖:梦里曾经几度回
2020-02-03 09:31
11号-12号在杭州出差,我安排把12号上午空出来,希望能够绕西湖步行一圈。尽管去过很多次杭州,但一直都在工作中匆匆忙忙,最多就是在西湖边站上一会,从来没有绕西湖走过,甚至连白堤和苏堤也没有真正散步过。现在我开始有了一个主动意识,不能再让工作牵着鼻子走,而是要主动安排,把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绕西湖一圈,既能够把西湖周围的大部分景点串起来,又能够让自己心情愉快轻松起来,更加乐观面对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我住的宾馆是柳莺里宾馆,濒临西湖,西湖水直接拍打着宾馆的堤岸。我入住宾馆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多,但站在堤岸上,依然满目是湖光山色。尽管是晚上,但城市的灯光加上天上朦胧的月光,给整个西湖和周围山峦,蒙上了一层朦胧浪漫的色彩,让我在湖边散步伫立良久,久久不想回去休息,直到寒气侵身,才依依不舍回到房间。
第二天早上起来,湖上薄雾轻云,飘渺如仙境。我和杭州新东方校长一起,从宾馆出发开始绕湖一圈的行程,总长度大概10公里左右。路线从柳莺里-柳浪闻莺公园-涌金公园-西湖音乐喷泉,再从断桥上白堤,到平湖秋月景区,再到曲院风荷上苏堤,从苏堤春晓到遥看三潭印月,再到雷峰塔看西湖全景,然后从雷峰塔下来回到柳莺里宾馆,结束全部行程。绕西湖还可以有一个更大的圈,就是走杨公堤外圈,但杨公堤已经变成一条公路,交通繁忙,行走不是特别方便,而且景色不如苏堤,所以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走苏堤。
下面请跟着我们的脚步,欣赏西湖美景吧。
早晨的西湖,山朦胧、鸟朦胧,昨夜月光照帘栊。
早上湖里的小舟。欧阳修有诗:“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南方城市多文人,常见有人用大笔蘸水在早晨的石板路上写字。
西湖观荷亭,残荷犹留,平添意境。李商隐有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从湖边看断桥。断桥,唐朝就已建成。断桥之名,得于唐朝。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传说《白蛇传》故事发生于此,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现存断桥是1941年改建。断桥最美的时候是断桥残雪,可惜这个冬天杭州还没有下雪。宋诗人汪元量有诗:“我忆西湖断桥路,雨色明光自朝暮。燕去鸿来今几度,梅花万里水云隔。日夜思家归不得,偶然醉归文姬侧。”
去上厕所经过一房子,上写蒋经国旧居,进去看已经改成一咖啡厅。看介绍,蒋经国好像也没有在这个房子里住太久。
白堤原名“白沙堤”,东起“断桥残雪”,止于“平湖秋月”,长约2里。白堤有人说是白居易所建,其实不是,白居易写过白堤很有名的诗歌《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中的白沙堤,就是白堤。
从白堤看保俶塔,塔在修葺中,被围上了围挡。保俶塔,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坐落在杭州宝石山上。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和尚永保师叔,简称“保叔”,募缘十年,进行重修,改为七级,所以叫保俶塔。杭州有两座著名的塔:雷峰塔与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
平湖秋月景区。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故题名“平湖秋月”。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都是泛舟湖上游览秋夜月景。康熙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宋代诗人孙锐有诗:“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裹,一色湖光万顷秋。”
湖边看到一船鲢鱼,说是西湖里打上来的鱼,旁边就是“楼外楼“饭店,为饭店准备的。西湖里的鱼应该不能随便打吧,我怀疑是从外面送来的。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写鱼最好:“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楼外楼饭店,宋代林升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楼外楼饭店,饭店名字的灵感应该就来自这首诗。
路经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经过苏小小墓。我还以为是苏东坡妹妹苏小妹的墓,当然其实苏小妹也是虚构的,苏东坡并没有一个叫苏小妹的妹妹,或者即使有,也很小就去世了。
苏小小(约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唐朝的白居易、李贺,明朝的张岱,近现代的曹聚仁、余秋雨,都写过关于苏小小的诗文。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
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后来,她在湖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得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奔赴考场。
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这就是这张照片上的墓。苏小小自己写的诗,最出名的是:“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曲院风荷景区,现在变成了印象西湖的演出地,冬天自然是没有荷花的。但夏天西湖的荷花还是很美的。明朝王瀛的诗:“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这是苏堤。苏堤是苏轼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后世演变而形成的一条风景大堤,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为“苏堤”。陆游有“花满苏堤柳满烟,采药时值艳阳天”的诗句。
在冬日阳光下无人之时,独坐面对这样的山色湖景,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也许是“独占湖山万里天”吧。
西里湖景色。苏堤把西湖一隔为二,小的那个就叫做西里湖。西里湖后面的山叫丁家山,湖山交融、绿树掩映、水烟氤氲,小舟悠然,一派淡泊、悠远、水墨山水画般的景致。
从苏堤远眺雷峰塔。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是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而建,因其所在山峰叫“雷峰”,被人们称为“雷峰塔”。《白蛇传》中关于雷峰塔的故事是: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旧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鲁迅闻讯后曾写了一篇文字《论雷峰塔的倒掉》,专门为白娘子撑腰。
路过花港观鱼,一群充满青春气息的中学生刚好从门口走进去。花港观鱼的历史:南宋时,有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小溪叫花溪。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溪侧畔建了一座山野茅舍,称为“卢园”。园内架梁为舍,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立埠为港,畜养异色鱼类,广植草木。因景色恬静,游人萃集,雅士题咏,被称为“花港观鱼”。康熙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刻石碑建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乾隆有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现在的雷峰塔,修建没有太长时间,可以坐电动扶梯直到塔座。新的雷峰塔修建的时候,注意保护了旧塔的塔基,作为文物用玻璃罩了起来,在旧塔基上搭建了新的雷峰塔。新的雷峰塔里,有电梯可以直到顶层,方便大家登高远望。在这样的雷峰塔里待着,白娘子一定也会愿意吧。
从雷峰塔顶上看完整的西湖。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刚好符合这种感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双投桥景色。双投桥又叫长桥,宋代钱塘门外,水口辽阔,有桥横截湖面,桥分三门,有亭临之,长三里许,壮丽特甚,是为长桥,相传南宋淳熙年间,钱塘书生王宣教和少女陶师儿欲自由恋爱,为陶母所阻。八月中秋之夜,双双投入桥下而死。后人为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将此桥称为双投桥。斗转星移,水口渐渐淤塞,桥变短,遂成西湖三怪之一:长桥不长。
过了双投桥,再行里许,就回到了柳莺里宾馆,结束了环绕西湖的散步。很开心能够用上午的三小时环绕西湖,对于这一人间美景有了些新的感受。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