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做到一天读一本书的

2020-04-16 14:49 新东方厦门学校 章彩滨老师

早安新东方 第448期

“书中自有重塑人生的力量。”

——斋藤孝《深阅读》



3月3日,俞敏洪老师进行了一场题为“我做老师的一点体会”的线上分享。在分享中,俞老师特别强调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新东方教师一年要读50本书的要求。如果是往年的我,听到这个要求估计会感到非常惭愧。


作为教师,我非常赞同读书的重要性,但是从毕业到2019年将近6年的时间里,我读过的书加起来可能都没有超过50本。但是今年的我听到这个要求,竟然有一点自豪。因为从今年2月起至3月3日止,我已经读了将近30本书。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套在我自己的阅读体验上来说,就是读书没有无缘无故的慢,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快。读书慢,为何?前面提到我在几年时间读过的书少得可怜,这并不是我不想读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拿起一本书,从封面开始往后就一字一句的读,一本四、五百页的书可能需要花上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读完。而读完之后,如果有人问最近读了什么书,你往往只能回答“读了《XXX》,还行吧。”但是再怎么也说不出这本书好或者不好在哪里了。其实这就是阅读中速度慢、效率低的两大问题。读起来毫无成就感,怎么能够让人坚持下去呢?


如果我们刨根问底,会发现阅读时速度慢、效率低,其实只是表面现象,导致这两个问题的真正原因还来自于阅读中的两大错误做法。


第一,拿到一本书就从头读到尾。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我们通读一遍,而另一方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重点。所以如果我们对于每本书都采取从头到尾读一遍的方式,一来读完我们可能发现这本书非常一般,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去阅读;二来没有重点的去阅读可能导致我们读完根本不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最终只留下了“读过”的印象。


第二,毫无目的地读书,认为读书是用来消遣的。在《深阅读》这本书中,作者斋藤孝提到读书的意义可以分为三种:一,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二,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得度过独处的时光;三,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我们看到,其实读书的意义是多重的,假如我们想通过读书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就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消遣这个意义上,而是应该用更“功利”的态度去完成读书这件事。每次读书前问问自己“读这本书我会收获什么”,肯定会比漫无目的读书的收获来得大。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才可以帮助我们避开这两大错误做法,培养出阅读的习惯呢?


使用“苹果阅读法”。


当然这个阅读法并非我个人原创,是我今年年初学习到的一种阅读方法。我们可以把读书这个过程理解成是摘苹果,苹果就是书中你认为精华的内容。当你带着“摘苹果”这个目的进行阅读时,你必然是需要进行跳读或者速度的,只在你认为重要的内容上减慢速度。这样一来,你阅读时既有了目的,又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了不同速度,可谓一举两得。


苹果阅读法共需一个小时,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阶段。你需要准备好一本想读的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一个完全不被打扰的空间,以及完整的一个小时时间。中间不要去上厕所或者做一些其他会打乱阅读工作的事情;


第二步:花10分钟确定读书目的。在你的笔记本写下书名、阅读人、阅读时间、想要通过这本书找到什么答案,以及为什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第三步:花40分钟速读全书。快速阅读找到可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的内容,而至于无关的内容或者暂时读不懂的内容则先跳过,不用纠结。找到“苹果”之后就摘抄下来,最多不超过20条;


第四步:花10分钟梳理总结。浏览自己摘录的内容,串联文章的整体思路,复述出来,可以自己录音或者说给别人听。


这样经历了一个小时和这四个步骤,我们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收获了,一本书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我可以做到每天都读一本书,远比我之前毫无方法的读书方式好出很多倍。而当我们读到一本书,读了一小时还认为不满足、意犹未尽的话,那我们就完全可以再把这本书单列出来,再进行更为深入的阅读


当我们学习阅读,并爱上阅读的时候,我相信阅读一定会给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肥料,滋养心灵,让我们创造出属于自己更美好的未来。


本期精彩内容:


>>这场生命,谁不是第一次登台


>>留着所有的力气变美好

我要投稿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