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人生

2020-08-06 16:09 前途出国 王佳伦老师

早安新东方 第448期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于是人们赋予旅行高尚的意义。或是探索自然,或是增长眼界,亦或是陶冶情操……


的确,旅行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不等同与旅游,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回想自己过去有限的旅行中,最难忘且有意义的一次应该是西藏之行了。


在我的印象中,西藏一直是美丽、神秘又神圣的一片土地。宏伟的布达拉宫、静谧的纳木措、曲美幽静的羊卓雍措……


身处最接近“天堂”的土地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自然这把“鬼斧神刀”的魅力,更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站在最高点,指向“触手可及”的天空,感觉自己是那么巨大,又是那么渺小。当俯身看看山下忙碌的人们、喧嚣的城市,感觉自己像鸟儿一样自由、像空气一样安静;当抬头望向头顶辽阔的天空、雄伟的山峰,感觉自己又像沙粒一样渺小而微不足道。顿时,恍然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那俯身眼中的风景。


当穿梭在西藏这片土地上,我最喜欢看藏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儿。


有三位老人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那是两个姐妹和她们的弟弟,准确来说他们是姐弟三人,年纪大约有70多岁左右。那时,我正走在布达拉宫的红墙外,拿着相机想要拍点什么,想尽量多的把西藏的点点滴滴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时,远远地走来一对身穿亮红色藏服、佩戴着藏民特有的配饰、皮肤黝黑中带着浓浓高原红的两位“脏辫儿”老奶奶。她们挽着手,看到我笑着眯起眼,向我招招手,微微点了点头。就在这个时候,她们身后突然钻出来一个“调皮”的老爷爷,身穿暗棕色的布衫,头戴一顶蓝色俏皮的儿童帽,下巴上“挂”着几根稀疏的长胡须,笑着跟我说哈喽。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个场景,就如布达拉宫的那片红墙,鲜明又深刻。



还有一位5、6岁的小姑娘,我在布达拉宫的石阶上遇到了她。她穿着土黄色的布衣,头戴一顶粉红色的围帽,身后还背着一个看起来不到一岁的小孩子。两个人脸上是紫外线下特有的高原红,还有那炯炯发亮又如“纳木措般”清澈的眼眸。背着那小孩儿,她轻快又有点笨拙地跑到石阶上,微微踮起脚尖,伸出双臂趴俯在石阶旁的墙上向下望,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再瞧瞧那身后的小孩子,竟然也跟着姐姐的眼神望着下方,真是可爱极了。我忍不住跟随她们的脚步抓拍下了这一瞬间,不禁感叹:那就是自然的样子啊。



在西藏,还有很多这样可爱又深刻的人和故事:大昭寺门口虔诚朝拜的妇人、农家房里冲我斗鸡眼的小男孩儿、雪山脚下抱着孩子喝酥油茶的妈妈……听导游说,藏民的生活很简单,他们以游牧的方式赚钱生活,每年除了足够自己生活以外的钱全部捐给大昭寺。而每年都有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前来大昭寺朝拜的藏民。虔诚的藏民会三步一扣首地向朝圣之地前进,这路上会有人因此失去生命,活着人便会拔下其牙齿带着继续前行,直到目的地——大昭寺。


离开了西藏,内心还是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回放着经过的山、看过的水、遇到的人,最终想到了自己。


同样在一个世界,同样身为人,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信仰,在我的世界中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直到来过西藏,我突然明白了:原来一个人可以为了心中的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原来一个民族可以为了心中的信仰,保持不随波逐流。信仰,是人们坚信并敬仰的事物。它可以是一个人、一种思想或精神。它是心中坚信、仰慕的“灵魂”;它是思考、觉醒的“宗旨”;它是生命存在与前行的“价值”。



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欣赏多少美景,亦或是了解多少未知;旅行的意义在于找寻“真正的自己”。在探寻过那山、那水、那人之后,发现并认知了自己。


人生亦如此。


人生就如同一趟无法回头的旅行,经历过的事儿、遇到的人都将是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风景。这些事儿、那些人都将成为人生中的过去,不属于自己也无法带走,而真正属于你的是经历过这一切后欢笑过、痛苦过,最终顿然醒悟的你自己。


本期精彩内容:


>>【东方范儿】出身教师家族,她用10年时间影响福州数千家庭


>>迷恋生命深处的一抹春光——读《海子诗集》有感

我要投稿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