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只属于少数人
2020-08-20 14:26 新东方杭州学校 于盼望老师
《红豆》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那时候刚刚开始写字,写的比较难看。母亲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庞中华硬笔字帖,让我临摹。一起带回来的还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的第四首就是这首《红豆》。后来又陆陆续续读了许多描写江南的诗词,于是红豆、乌篷船、油纸扇、曲曲折折的小巷、淅淅沥沥的雨、杨柳依依的渡头一同织成我对江南的想象。
来到南方后,我开始去一个又一个江南古镇,寻找故梦。每去一个古镇前,总是怀着巨大的期望。每到一个古镇,又总是失望连连。古镇里,每一道街,每一间房子,随处都是卖商品的小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空有江南小镇的外表,没有一点诗词里江南的味道,让人茫然若失。
直到有一次夜游乌镇西栅,我才明白茫然若失在何处。
西栅夜景因黑夜里的灯光,多了些风味,但同其他古镇没什么分别——商业的气息无处不在。正当疲惫失落时,与朋友一同走进一间僻静的庭院。庭院前有一个不大的广场,由暗棕色的石板铺成,透过庭院昏黄的灯光,可以看见石板上坑坑洼洼的小水坑。穿过小广场,有一间朝南独立三开间房子,门窗都紧紧地锁着。
庭院里只有一间朝南的三开间房子,门窗都紧紧地锁着。房子前有一座小广场,由暗棕色的石板铺成,透过庭院昏黄的灯光,可以看见石板上坑坑洼洼的小水坑。我很好奇房子的用处,于是穿过广场,走近房子,趴在细小的门缝上,看看房子里有些什么。
在微弱的灯光下,看到房间里放着几排课桌,再往前看,房子正前方墙上挂着一幅孔老夫子画像。恍然明白,这里原来是一间学堂。
看着孔老夫子画像,仿佛乘着一条时光之舟来到一百年前,耳边突然响起了一阵阵“人之初,性本善”的读书声。站在屋外看见,学堂里一群六七岁的小孩子,身穿长衫,头戴瓜皮帽子,正在摇头晃脑地一同诵读三字经。孔老夫子画像下面,端坐着一位年过半百,面庞清瘦的先生。先生手里拿着戒尺,一边眯着眼睛,一边晃着脑袋听着。听到兴起处,一边摸着一尺长的胡须,一边欣慰的点点头。胡须可能因为经常被摸的缘故,已是变的稀疏而又灰白。
不一会儿,夕阳西下,暮里斜阳透过门窗,在课桌上投下一道道长长的光线,细小的粉尘在光线里疯狂地飞舞着,在人心里鼓动着:“下课了,下课了。”当一道光线投射在先生清瘦的面孔上时,先生终于睁开半闭着的双眼,看了一眼屋外,原来太阳西沉,已到酉时,一天又过去了。
孩子们开始排队,一个接一个来到先生面前,背诵今天的功课,背完功课才可以回家。太阳继续向西沉去,投射进学堂的光线慢慢减少,学堂开始暗下来。其他学生很顺利背完功课,一个个如飞出笼的小鸟,飞也似的跑回家。唯有一个叫三伢子的小孩,怎么都背不出来,望着沉着脸的老夫子,动也不敢动,急的满脸通红。
射进学堂里的最后一条光线也消失了,学堂彻底暗下来。也许是这天地间突然间的明灭触动了夫子,也许是看着窘迫着急的三伢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夫子没有再为难三伢子,摇了摇头说:“不早了,回家去吧。”听到这句话,三伢子如释重负,向夫子鞠了一躬,挎着书包飞也似的跑出学堂。
跑出学堂大门,世界一下子变得明亮热闹起来。各家各户都点亮了门前的檐灯;外出打鱼的渔船,摆渡的乌篷船,都已归来,正慢悠悠地行驶在学堂们前的小河里。看着回家的渔人,三伢子更是加快了脚步,急忙往家跑,不一会儿三伢子的身影随同一盏盏檐灯消失在曲曲折折的小巷里。
望着三伢子消失的身影,我这时才明白,原来我从一开始只记得江南的景物,却完完全全忽略了生活在江南的人。江南的景里如果缺少生活在里面的人,就如同一具美人蜡像,因缺少灵魂,再美丽,也只是一具僵硬冰冷的躯体,毫无温度与风情。
一群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地方。原本荒凉寂静的风景,因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炊烟,多生出一分温柔。原本的人,因居住的风景,多出一分风情。而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居住的人同居住的风景一起构成一个地方的风情。这风情是揉碎在时光里的柔情。
匆匆过客由于短暂的时间,只能领略到风景的风味,无法体味出风景的风情。居住在风景里的人,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本身属于风情的一部分,从而无法领略出风景独有的风情。
像人间知己难寻,世间的风景只属于少数人。
最后,以一首即兴诗作为结尾:
《游桥西古街》
于盼望
一树红叶秋满窗,暮里斜阳梳晚装。
东风无意惹檐铃,对镜看得只影长。
本期精彩内容: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