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围城》有感
2020-10-15 17:14 新东方广州学校 谢永珊老师
还记得我初中语文老师很喜欢《围城》一书。她总是鼓励我们多读书、勤写笔记,我至今还是很感激她。当时她强烈推荐钱钟书的《围城》,年少的我读了一点便没耐住性子。现拾起重读,确实是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这本小说虽朴实无华、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字里行间蕴含着生活的哲学与智慧。
这本书以及书中的各色人物,给读者的感觉是因人而异,毕竟“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小说里的人都很爱秀无厘头的英语,请允许我也逗趣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男主:
方鸿渐这位男主给我的感受,就是像他好友赵辛楣所说的那样,“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他错就错在一开始从爱尔兰人手中买了一个假博士文凭,虽然当时仅仅是为了尽孝心而决不招摇撞骗。可是当他留洋后重回故土,老丈人将他的博士照片和履历大肆在报刊上公诸于世,当然不一会儿便被揭穿了,以至于他终日抬不起头。面对自己一生最爱的唐晓芙,被她数落得“两眼是泪,像大孩子挨了打骂”,却只道“我是个骗子,我不敢再辩……”。此后,很多处都写到他因为这个假文凭受到各种嘲弄和自己内心懊悔得独白。所以,人一旦走错一步,容易步步皆错。绝不要弄虚作假,切记洁身自爱。
虽然小说里写的只是他青年之时,可是可想而知,他的下半辈子依旧是懦弱的、顺从的、自卑的,幸而他有那么点不羁的气质、有那么一颗赤子之心,也之所以这样,才会与世俗格格不入吧。总的来说,比较可惜,却不讨厌。
这本小说很真实,因为唐晓芙真的没有再出现了。本以为鸿渐去到香港、重庆等地会重遇她,有的人一旦错过了,便永远不会再有交集,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吧。小说里提到鸿渐四段感情,各有千秋,钱老妙语连珠,道出了诸如“婚姻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结婚应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厌恶吵嘴,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可见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这些金句不无道理,也深入人心。
其中还有许多关乎婚姻爱情的描述,可能后段大篇幅有关婚姻的描述,让人太恐惧了,除了吵闹还是吵闹,还没有熟悉最真实的彼此、还没有受到双方家庭认可怎可草率地开始一段婚姻。无论男女,都不应该在恋爱面前蒙蔽了眼睛,不要把“还不错”当成了“可以过一辈子”,既然开始了便要经营,而不是谁都不肯改变、恶语相向,冲动最后都是懊悔,我们往往伤害的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主角的婚姻也随着小说走到了尽头,如果让你重新面对婚姻爱情,你有信心做好十足的准备吗?可惜没有如果。活在当下,经营好当下的感情是最重要的。
鸿渐到三闾大学执教,里面不乏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书里很多话都戳中了我的内心。其中提及校长高松年,“一个人地位高了,会变糊涂的,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往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曾经的好人,有一天有权有势了,恶性就显露出来了。
钱老还有许多幽默的哲学,“得学位是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先生;教书是把讲义哄过自己的学生。教授成为名教授,也有两个阶段:第一是把讲义当著作,第二是著作当讲义”……高校就像是个象牙塔,同样也是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高校的,书中钱老的话非常耐人寻味。所以当初,我选择来到新东方,这个充满活力,能激发人无限潜能的,周围都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共事者的地方。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一昧地追求世俗的“铁饭碗”,其实可以多尝试生活的可能性,勇敢激发自己的潜能。
不论是民国时抗战前期,抑或是现在的社会和人情世故,以前的落后大学、抑或是现代高等学校,读完《围城》,发现都是共通的、具有普适性的。人如故,社会如故。这本书带给我许多惊喜和感悟。
愿大家都能够知世故而不世故,学会珍惜身边人,用心热爱生活,认真对待感情。
本期精彩内容: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