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区域双师模式”
2020-11-19 17:09 长春新东方财务部 李明泽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地区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从国家教育战略角度,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也不断出台政策以弥补和完善该问题。从鼓励大学生支边支教到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及社会认同感,无不体现了这一矛盾的日益凸显。
而相比于国家,民营教育机构近几年对这方面的贡献和创新似乎走到了国家的前列。尤其是本次疫情的来临,倒逼了全国教育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但从短期来看,此次教学转移可能是教育面临疫情的无奈之举,但从长远看,此次的教学场景的转移更是一次对未来教育的探索和实验,并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能可贵的经验。随着疫情稳定,各地中小学全面复课,民营教育机构紧随其后。K12学生陆续回到自己熟悉的课堂,面对久违的老师,又继续着自己的学业,而线上教学的探索戛然而止,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和教学资源的不平等问题仍继续且长时期存在。
那这个另机构、国家乃至全世界教育界都头痛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教育的未来出口到底在哪里?不禁让人思索。所以笔者认为: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于打破师资力量的区域局限性,需上下贯彻有限变无限的思想,即“区域双师模式”。由于全国各地中高考出题试卷的不同,以及教材的差别,所以只能选择“区域双师”的形式来平衡区域间名师资源匮乏的问题。
“区域双师模式”的基本形式是以区域名师教学视频为教学主体,现有校内教师资源为辅助,进而形成“区域双师模式”的基本雏形。由于校内教师能力差异的客观性导致,该模式虽不能完全解决矛盾,但在资源的有效整合下,也可极大地缩小了差距。但该模式能否形成,并在其后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仍有以下几点,需要突破思想局限,并打破资源封锁。
一、现有名师所属学校及机构是否愿意贡献资源。
众所周知,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以升学率评判学校成绩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标准。这种价值取向必然会导致学校各自为战,在努力守住现有名师外,并用尽心机去挖他校名师。如此往复,区域校之间必然会矛盾加剧,更何谈名师资源共享。所以,要想做到“区域名师模式”有关当局应该适时出台政策,打破各校壁垒,制定学校名誉评价体系,引导社会舆论导向。
二、名师授课是否能做到毫无保留无私心。
如上,当区域内各校之间打破壁垒、走向合作时,下一步的重点将是授课主体-名师,是否能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人”作为有情感且自我的物种,自私是人的本质,尤其通过长期的自我努力和学习获得的专业知识,要通过公开且广泛的传播,要解决的是名师对自我知识的安全感问题,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安全感,才能使之毫无保留的释放自我才具。而提升安全感的途径无非从两点入手:1、精神层面。提高社会尤其是学科领域内的认同感;保障名师在校内及区域内的社会地位;有条件的使名师成为专业共享资源。2、物资层面。教学资源的倾斜试供给,使之成为领域的专家;物资待遇的充分性,使之更为专注于专业研究。
三、辅助教师是否心甘情愿做配角。
知识分子的自我优越性的存在是必然的,尤其是长期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在已经适应并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输出环境中,做出较大的改变,他们的情感上是否能够接受,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能否使辅助教师甘做配角,核心问题实质上还是在于“安全感”,如果这个问题得到适时解决,其顾虑便可迎刃而解。
四、名师与辅助教师所获荣誉如何划分。
其实个人认为,共同获得的荣誉划分问题才是真正的核心问题。因为一名教师所获的荣誉将很直接的为其带来超过荣誉本身的价值和社会认同感。而荣誉直观变现为所带班级的升学率,但其价值的划分标准该如何确定,这才是考验政策制定者能力的重要环节。毋庸置疑,名师的贡献一定是占较高比重的,而高出多少,评判标准是值得综合考量的,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因地制宜。
结论:“区域双师模式”如果执行到位,可以在现阶段极大地解决区域间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探索。但从实施难易度分析,民营教育机构较比公立校更有可能走到前面。究其原因无非是民营教育机构的整体性更强,趋利性更大,相对的制约性更低。
最后,衷心祝愿新东方明天会更好,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机构发展进程。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