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范儿】普安日记
2020-12-10 15:52 新东方 新东方公众号
来源 | 新东方公众号
编辑 | 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
时隔一年,作为普安一中的名誉校长,老俞再次来到了普安,老俞当校长这一年,都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年......
本期作为“东方范儿”的第二十九期,我们来看看俞老师在普安做校长的一年都做了什么吧~
普安日记
12月的贵州,阴雨绵绵,远方的青山早已被绵密的雨水遮住了原本的样貌,而原本湿冷的贵州,也因为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变得更加冷冽。
这是个适合窝在家里烤火休息的日子,是个适合懒在家吃饱了躺着的时节。
但老俞不一样。辗转一天,终于抵达普安一中的老俞,来不及感知疲惫,便已经站上了讲台,激情四射地给孩子们分享着他那些励志昂扬的故事。在他看来,那些我们早已听过无数遍的故事,却是普安一中的孩子们最需要的鼓励与方向。
“只要我的分享能影响到台下,哪怕只有一个人,那这个分享就值得了。”
你看,他想的很简单,一个一年到头行程繁忙天南海北的人,硬生生挤出时间回到普安一中,只是为了一个如此简单的相信。
时隔一年,作为普安一中的名誉校长,老俞再次来到了普安,和他一起来的还有获得过72次世界冠军的高敏、新星出版社社长马汝军,分别给学生们带来了励志演讲和图书捐赠。
这一次来普安,他其实想的很朴素,就是想要看看孩子们过得怎么样;想知道老师们需要什么帮助;想了解过去一年的那些成功与失败、交流与磨合、痛苦与挣扎、幸福与兴奋,最后是否真的,为这片青山下的孩子和老师们,带来价值。
显而易见,无论从普安一中今年上涨了12%的高考本科上线率来说,还是从普安一中老师们自身的成长来说,老俞当校长这一年,都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年——
起点
时间拉回到一年前,那是2019年11月1日,连日的阴雨之后,普安迎来了难得明媚的好天气,风尘仆仆赶来的老俞,快速嗦了一碗羊肉粉之后,迅速赶到了普安一中操场的讲台上,给台下三四千位学生做演讲。
演讲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是熟悉了,但是对普安的学生们来说,却是那么新鲜有趣,且热血。
演讲结束后,是俞老师被聘为普安一中名誉校长的授予仪式,当普安县委书记宣布这个消息时,原本被俞老师演讲点燃的同学们更是炸成了一锅,脸上的惊讶与欣喜证实了,的确在消息公布之前,俞老师要来普安一中当名誉校长这件事,没有走漏丝毫风声。
一直以来,俞老师都想去乡村中学当校长,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深度参与乡村学校的运营管理,从而了解到乡村最基层最真实的教育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在未来做更贴合实际情况的教育公益。
根据材料,普安一中的学生基本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父母大部分早早离开家,留下他们在普安继续学习。在父母的期待里,他们的孩子应该能在未来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然后踏踏实实过一辈子。但是在黔西南这个地方,位于兴义市的兴义八中吸引和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大部分优秀的老师也都在争取将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挪到兴义八中,而兴义周边县城的学校则因为这样的情况,无法保障良好的教学水平,普安一中也是其一。面对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孩子和家境较好的孩子都被送到了兴义读书,而没有条件的孩子则留在类似于普安一中这样的学校继续求学。
学校教学质量没有竞争力,学生自身条件也不是太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普安一中的高考本科录取率常年都徘徊在26%左右,也就是说,100个学生里,只有26个同学可以成功考上大学,而在他们其中,能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
了解到这个情况,俞老师很想通过新东方的资源优势给普安一中的学生们做点什么,于是,在和当地政府相互沟通之后,一拍即合,俞老师便开启了他的名誉校长职业生涯。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当校长。”每每老俞提到自己在普安一中当校长这件事,他都会这样自豪地补充一句,仿佛早已忘记自己也是新东方这个大学校的校长。
不怕尝试,只要脚踏实地,一定会有有结果的那天。
成为名誉校长后,老俞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新东方的双师课堂嵌入到普安一中高三年级的教学中,从周一到周天,每天晚自习都由新东方北京学校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科老师,通过大屏幕给孩子们授课。
双师课堂一直是新东方在尝试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将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进而缩短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这样的教学模式乍看之下觉得非常值得期待,但根据目前的诸多实践来说,双师课堂的模式还是会显得不太有针对性。
之所以说没有针对性,原因有二。其一在于,城市里的老师们往往不太了解乡村孩子的学习情况,比较容易出现老师讲太快,学生听不懂的局面,而且,双师模式通常都是一位城市老师面对众多班级讲课,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这更加加重了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所以,如何匹配科学数量的城市老师和乡村孩子,如何能让他们之间的听课成本降低,成为了重要的话题。
其二,双师的教学模式始终隔着一块屏幕,所以想要保证学生们听课不走神,就必须强烈依赖线上、线下老师的配合,如果线下老师和线上老师之间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偏差,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非正向的影响。
琢磨来琢磨去,为了保障普安一中的双师模式能获得更好的结果,老俞最后决定用点笨办法——投入更多人力,尝试定制化双师课程。
这样的事,新东方以前没做过,所以对于这样的投入是否有效,一切未知,但不尝试永远不会知道结果,于是,新东方在最快的时间内成立了普安双师项目组,主要负责普安双师项目的运营,而后又从新东方北京学校选拔了10位优秀的学科教师参与其中,成为了普安一中学生们的首批线上老师。
2019年11月,普安双师项目组成立后,便在当月前往了普安一中,在那里,他们做了两件事:
第一,收集学生学习情况。除了常规的走访调研以外,项目组的老师们还做了一件事——挨着挨着找各班班主任收集孩子们的月考试卷,然后一篇篇翻看。对于老师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试卷更能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作为在新东方教学数年的老师,几乎一眼扫过去,都能大概知道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但他们万万没想到,满分750的月考,竟然有学生只考了一百多分,甚至部分学科单科成绩只有个位数。这情况,即使是在北京教过无数学生的新东方老师,也都震惊到久久不能说话。
“我平时不是震惊体,但真的就是很震惊,看着他们的历史试卷,我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白送的题,他们都没办法拿分。”当时北京新东方的一位历史老师这样说道。“我也在那一刻知道,自己之前给他们试讲的课程,可快了不是一点两点,学生能听得进去才怪。”
在密集的试卷分析后,新东方的老师们也迅速调整了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大纲,为了优先帮助高三的考生们迅速提分,项目组也将一些考试技巧、必考知识点迅速整理分享,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对他们的成绩起到提升作用。
另外,为了了解普安学校的教学水平,项目组开始去游说普安一中的授课老师也一起参加月考,简称“师生同考”。但这个事推进得非常艰难。很多老师都是在普安一中教学二十几年的老老师,对于他们而言,和学生一起“师生同考”是一件比较丢面子的事。但是,不能因为老师们不愿意,就不推进,所以项目组的老师们在回北京之后,也不断地微信“骚扰”着普安一中的老师们,试图能劝动一两个老师能参与其中。
事情总不会一直顺风顺水,老师们的敌对情绪依然很强烈,正在项目组老师们头疼应该如何推行时,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有四五个老师,愿意参加“师生同考”。
原来,这几名老师在12月的时候被邀请到了北京参加新东方的教师培训和赛课活动,而这场培训和赛课,无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是驻守乡村的‘普安合伙人’,他们也需要一个理想,一个关于自己的理想。
由于资源条件限制,普安一中的老师们大多都没有机会外出培训,大多都自己闷在学校里互相帮助,共同教研。但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老师也需要成长,他们也需要一个可以发展的通道去提升自我,只是,在这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老师们也只能渐渐将那颗想要向上的念头放在了心底,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教案教一辈子,然后过着一眼到头的日子。
老师的确可以一成不变,但外面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老师不学新东西,教案也不迭代,就这样守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东西来来回回讲几十年,其实也很难教好学生。
所以,在2019年12月中旬,项目组出资将普安一中几位骨干教师邀请到了北京,参与新东方教师培训和赛课。
新东方的教师培训向来是教育行业内比较有口碑的,从教师素养到知识培训,再到价值观输出,是一整套打磨了很多年,凝结无数教师心血的完整培训体系。赛课则是学校一直有的固定环节,学校的老师们会进行主题备课并试讲,由更有经验功勋级教师、学生、家长为他们的表现评分,包括课程节奏、对知识点的讲解程度、与学生的互动设计等等都在考察范围内,有时候,连PPT里用什么样的字体,都会成为判分的细节之一。
四天密集的培训加上两天的赛课观摩,大量信息的输入让普安一中的老师们有点吃不消,但是,他们仍然抓住机会,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一个个知识点。
“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素养课这样的东西,这次来了北京,才知道一个好老师的养成可以有这么多培训和学习的课程。”普安一中的一位语文老师这样说道。甚至,还有老师在培训、赛课结束后来问我们,“这些老师,平时上课也是这样的状态吗?他们看起来不像老师,更像是一个演说家,他们站的地方,也不是讲台,更像舞台。”
的确,在新东方的课堂上,确实比较多老师拥有自己的风格,在无数次磨课之后,他们的课堂会更加有趣快乐,他们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侃侃而谈、富有魅力,而和新东方的老师们相比,似乎自己就显得有些“老态龙钟”了。
“原来当老师,不一定是一个死板对着课本照本宣科的状态,而是可以有很多种多样的形式。”
后来,当他们回到普安后,我们收到了几封手写信,上面写着老师们对更多培训的渴望,写着对提升自我的追求,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对教学的真挚和澎湃。
你看,其实乡村老师也可以不必一直固守成规,他们也会有提升和成长的渴望,他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其实,他们想,他们也可以变得比现在的自己,更好。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把很多心思放在乡村孩子们身上,却总是忽略那些驻守在乡村学校里,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的老师们。他们也需要一个理想,一个关于自己的理想,关于教学的理想。他们也需要一种励志,他们也需要一个肯定的答案:你不是简单地用一本教案在乡村当一辈子老师,你完全可以对自己的职业有更多追求,对未来有更多向往。
只有这些身在山脚下、在基层默默耕耘的乡村老师们有了动力,有了更多追求,他们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才能将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教育传递给孩子们。
显然,普安一中的这几位老师,在新东方的培训中收获了对成长的追求,所以当项目组再次游说教师参与“师生同考”的时候,这几位老师便优先举手参与了,但故事,才刚刚开始。
作为普安一中教龄二十几年的老教师,他们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自己的学生一起上考场,而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身为高三学生的学科老师,居然连自己教的科目都考不及格。
“100分的满分,居然只考了40分,这还能拿什么去教学生呢?”一位老教师捧着自己的刚出炉的月考成绩如此感叹道。
而对于普安双师项目组来说,他们提出的“师生同考”,给自己挖了个大坑,而项目组的老师们,都愉快地跳了进去。
“当时和普安的老师们钉钉开会聊同考的事儿,其实老师们也意识到了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所以当我们提出一起线上备课的时候,他们不再推辞,直接开始投入状态。”
从那时候开始,参加“师生同考”的老师们便开始和新东方的老师展开了密切配合:每天晚自习,由新东方的老师给同学们补充讲课,以知识点、解题思维、考纲为主,普安的老师则负责在线下帮助学生加强巩固知识点,基于这样的基础模式,新东方的老师还会和普安一中的老师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线上磨课,并随时更新讲义等等。
在这样痛并快乐的磨合中,新东方的老师也更了解普安一中的情况,普安的老师们也在教学上有了飞速的提升,这样的改变也渐渐吸引了更多老师参与到“师生同考”中,两周一次的线上备课也成为了北京、普安老师每月最为期待的环节。
从2019年12月到次年3月,普安一中从最开始的3、4个教师参与,到现在,共有52名平均年龄45岁的教师放下了对过去二十多年的教学“固执”,选择加入其中,毕竟,当有一条不同于常的道路摆在面前时,没有人会拒绝进步和提升。而这个数据,现在还在增加。
虽然老师们都分散在北京、普安两地,但手机里那19个科目群、教学支援群,记载了项目组这100多人的每一次争吵与辩论、和解与理解。如今看来,那些为了教学而争论的面红耳赤的时光,更像是一群创业团队为了同一个目标而燃烧的激情与热血,而这股热血,像极了当年电影院播放《中国合伙人》时的激情澎湃,而普安项目组的老师们,也恰好有着一个同样让人热血的微信群——普安合伙人。
我们,不仅是北京、普安的老师,我们,还是为了推动城乡教育均衡的“普安合伙人”。
随着项目的推进,大量来自北京堪称最前沿的教学理念、方法都统统注入了普安一中老师们的教学中,他们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最为快速的成长。2020年3月,基于过去三个月的“师生同考”和线上备课成效,普安县教育局发文将“师生同考”纳入教师考评体系。而后开始了更多更为详实的教研活动,比如针对高三月考,普安一中教研组教师联合新东方线上教师自行命题,自行设计测评试卷等等,这些方法不单单能有效检测学生阶段学习成果,而且通过不断的磨合、不断的研讨试卷,还能更好的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以及对考情的把握。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如果我们抹不开面子不去提升自己,也对不起学生们的信任和期待。”一名普安一中参与双师课堂的老教师如此说道。“疫情期间的线上授课,对我们也是挑战,但是因为由和新东方双师老师们的合作经验,也为我们自己的线上课程提供了很多参考的样本。”
或许,当老师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成就感,那个成就感就是当你看到学生们成绩提升的时候,你会非常欣喜与骄傲,你会觉得这些付出是非常有价值的。“看到孩子们的月考一次比一次好,真的会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回过头审视自己的时候,也会期待自己在未来更多的进步。”这位45岁的老老师在说这话时,眼里流露出了少有的光芒,那是一种对付出所肯定的光芒,也是一种自身找到努力方向的光芒。
励志教育,就是让那些乡村的孩子,不缺梦,很敢想。
“我从小人不聪明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志向,当时就只想当个教书先生,生活能更稳定。大家也都知道,我从高中才开始学英语,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有33分,连大专都没考上,考完试第二天就继续下地干农活,但我没有放弃,直到第三次高考,才最终考上了北大,一点一点逐步改写自己的人生。你们,也一定可以!一次不行,我们再来第二次!“这是今年7月,高考延期消息公布的时候,老俞特意为普安一中孩子们录制的加油视频。
同样从农村苦出来的老俞深切地理解着农村孩子求学路上要经历和面对的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压力和阻碍。所以视频里的老俞,尽量用调侃的语气分享着自己高考的故事,希望能给孩子们多一些鼓励,如果能给孩子们再点燃起内心的小火苗就更好了。很显然,视频里老俞繁多的手部动作将他的亢奋出卖得淋漓尽致。
由于疫情的原因,往年六月的高考往后延迟了整整一个月,这对学生们来说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好的是又多了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去巩固复习更多的知识,坏的是他们的压力会更大。但对于普安一中这群乡村孩子们来说,肯定倍感煎熬。
原本高考对于他们来说,仿佛就是一场看起来有希望却似乎又有点遥不可及的梦想。从小生活在乡村的孩子们因为缺少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在当今这样以高考成绩一碗水端平的社会里,缺少资源和支持的乡村孩子们,更难考上理想的学校,甚至,大部分孩子都没有想过自己能考上大学。
很多年前,老俞在四川的某个乡村进行调研,当时和一群乡村孩子坐下聊天,他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却有点出乎意料。
放在过去,如果是和城市里的孩子聊这个话题,他们会很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要做珠宝,那个想要做科研,还有的想要环游世界。
的确,对于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也不缺机会和资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跟着爸爸妈妈去旅游去博物馆去艺术展、见识世界。所以和他们聊天,说到梦想的时候,他们都不缺梦想,也很敢想。
但乡村里的孩子不一样。
他们生存的环境不一样,成长中所接触到的东西也不同,乡村孩子去看到的世界可能只有生活的镇子,好一点的也就是去附近的县城里看一看,更不用说出国。所以当老俞问他们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答案就比较务实:
“俞老师,我长大了想考村里的公务员。”
“俞老师,我长大了想当老师。”
“俞老师,我高中毕业了想去广州找我爸妈,然后打工挣钱。”
他们回答的时候,是那么笃定真诚,而这真诚反倒更让人心酸。那一刻,老俞意识到,现在中国的发展的确越来越好,很多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都渐渐好起来了,图书等物质的捐赠也已经逐步充实,但漂亮的教学楼和干净的塑胶跑道并不能给乡村孩子们带来敢想敢梦的底气。
他们从小看着周围的人按部就班如此过去一生,就觉得自己以后的人生也就差不多这样了,再好也好不到哪去,然后随着年岁的增长,就渐渐不再敢想。但其实,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可以心怀抱负,努力奋斗,通过高考为自己的未来争取一条更有理想的路,但如果现在,他们没有激情,没有梦想,没有看过更多可能性,也就没有动力去拼命学习了,更别提所谓的“改变命运”。
所以,乡村的孩子们很需要励志教育,他们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其实你们努努力就会有更多的未来之路可以选择,他们需要有人,将他们内心隐藏的梦想点燃,让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命努力。
“他们比当时的我要更聪明,有更多优秀老师的指引和帮助。所以,我真诚地希望这群孩子们能够更有勇气,更自信一些,希望他们都能努力去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人生可能性。”老俞在那天的日记里如此写下。
无论这条路的曙光在哪里,你都必须知道路在你的脚下。
与此同时,普安双师项目的老师们则在激动中担忧着,激动的是,这过去大半年的努力,终于会通过这第一批的“双师学子”呈现出来,担忧的是,因为这是第一次如此大投入的点对点双师项目,没有人知道,这个效果到底好不好,这个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在密集的高强度考前培训之后,普安一中的高三学子们,终于在这个7月迎来了这个盛夏最为舒爽的空气,而教室里墙壁上的那行“拼搏创造奇迹,奋斗书写辉煌”,成为了这群学生高中生涯最好的书写和总结。
而这个总结,也似乎和普安双师的努力不谋而合——
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新东方10名高级教师共计给普安一中高三学子直播180节点对点定制化课程,举行高考讲座4讲,高考心理讲座1讲。期间无数次的沟通、欢笑、泪水,也都成为了学生和老师们共同的回忆。
同样,付出,永远值得。
8月高考成绩出炉,普安一中高三双师班级高考总分平均分比进门月考成绩提升51.3-83.2分。双师班高考成绩对比进门月考成绩,语文平均提升24.3分,英语平均提升6.7分,文科综合提升25.9分,理科综合提升36.1分。
而最终的录取成绩,将普安一中之前持续多年的本科上线率直接从26%提升到了38%。
要知道,过去五年,普安一中的本科上线率一直都在25%上下徘徊。而现在,因为有了普安双师这个项目的存在,我们让更多的孩子叩开了大学的大门。而这些,都来自于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里,来自于那些共同书写的岁月里。
从结果上来说,普安双师这个项目,算是打下了一场还算不错的战役,而在未来,我们也会更加有信心,将这个模式复制到更多的年级和学校。
截至2020年12月,普安双师模式已经从过去的高三年级延展到了高一、高二年级,所有的学子都可以通过双师课堂,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他们的老师也在积极的配合中不断成长,找到自己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但是,除了保持对这个实验结果的肯定,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些反思。
“如今教育资源太不公平,而现在数字化的成绩成为了衡量乡村孩子命运的唯一标尺,这唯一的判别标准,其实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孩子们,因为他们还有那么多的优势,没有被看见。”参与普安双师项目的新东方老师这样表达道。
的确,教学资源是乡村孩子们无法弥合的劣势,但体育项目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他们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这个优势,被忽略了。
教育的本质不是让他们拿短板去比长板,而是让他们在保留好自己长板的基础上,再把短板补起来,去拼一个更好的人生。
这次普安一中定制化双师教育的成功,的确也让我们有了更多信心,去更大规模,更大面积的推进落实这样一个帮扶教育,让更多的乡村孩子因此获益。但是中国大地上,有着上千万的乡村孩子,恐怕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很难去帮助更多更多。
所以,关于未来城乡教育公平的问题,仍然悬在我们的心中,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这答案,可能需要在未来不断的探索中摸索。
“无论这条路的曙光在哪里,你都必须知道路在你的脚下。”
老俞在几日考察贵州兴隆田字格实验小学时,老俞表达了对于城乡教育这个问题的忧虑,而他的北大师妹、贵州兴隆田字格实验小学肖诗坚校长如此回答了他的疑问。
那段对话的最后,老俞和肖诗坚四目相对,沉默了些许。但我们都明白,肖诗坚的这句答案,精确地将他们两人对于乡村教育公平的追求于理想表达了出来。
他们,都是在这条路上摸索着的人,他们,都是不孤独的乡村教育者。
所有让人欣慰的结果,都来自于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里,来自于那些共同书写的岁月里。
现在,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0日9点29分,老俞一行人正在前往云南楚雄美丽小学进行乡村教育调研的车上。
一直以来深耕教育领域、关注公益事业、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的老俞,再一次带领新东方公益团队,前往云贵乡村学校考察,试图为农村教育找到更好的答案。
从贵州兴隆田字格实验小学到云南楚雄美丽小学,从普安一中到普安实验中学,再到云南楚雄元谋县羊街小学,这一次为期三天的乡村教育调研,不仅覆盖了传统乡村中小学,还特意选择了两所乡村创新学校,希望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找到乡村教育新的突破口,为新东方开辟教育公益的新路径。
而这几日凌晨5点的天空与两千多公里的路程,那些盘山的公路与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行车,将我们对乡村教育的思考,带向了披星戴月的日夜里。
结语
无论这条路的曙光在哪里,你都必须知道路在你的脚下。
本期的“东方范儿”到这里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记得关注我们,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