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 一部超越亲情之爱的作品
2021-01-21 15:55 杭州新东方学校 罗广凯
“放在柜台上的东西并不属于任何人。” 奶奶说。
人生忽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一句话道出了人生命运的真谛。一句话点出了影片的真正内涵。一句话指出了生命本质和最终结局,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境界。
我们不过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一代又一代,如同韭菜一样,割了又长,长了又割,无穷无尽,正所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影片从大治和祥太的“偷盗行为”开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冠以“懒惰”、“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名义在“小偷”身上,“偷盗”是一种“不光彩”、窃取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无论在道德上还是法律上都是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影片的进展,我们逐渐理解“小偷家族”为什么那样做,影片的艺术效果最终成功地战胜了法律和道德,也捕获了观众的心,感动和温暖了我们。
因此对待艺术作品,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好的作品总是能颠覆人的常规认识,好的作品总是与法律、传统伦理道德相冲突,但通过艺术家的巧妙处理,最后总是能够触及我们的灵魂,打动我们的心灵,并为我们所理解和接受,比如出轨的安娜,比如生死疲劳里的蓝解放等等。
艺术作品要敢于创新,敢于革命,敢于突破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它只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和真善美一道,为人物角色的命运发声,哪怕结局是毁灭的,是悲剧性的,这样的作品才是一流的作品。
在现实中,则另当别论。艺术家要处理好现实和虚构的关系,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在作品的艺术世界,应当要“为所欲为”、“不受羁绊”,同时也要基于一定的社会现实,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上开出理想主义的艺术之花。
从社会与家庭的角度探讨,小偷家族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组合在一起生活,却过得幸福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由里的亲生父母感情不和,因一些琐事经常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年幼的由里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难免像是活在一个梦魇的阴影里,对她的心灵必然发生负面影响,由里郁郁寡欢,自己在一层楼呆呆的坐着,大治和祥太路过时一眼看出了其中缘由,他想安抚一下由里幼小的心灵,于是将她抱回自己家里。
之后由于担心警察找上门,于是准备将由里送回去,走到楼下的时候,听到由里家又是吵架、打骂的声音,同行的信太想到自己儿时的经历,动了恻隐之心,不愿意由里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家庭的和睦气氛、自由平等的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是最重要的因素,信太再次将由里抱回家,给他取了新名“玲玲”,并把她的旧衣服烧了,意味着让她忘掉过去,重新生活。
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却能美好的生活在一起,最核心的因素是爱。闻一多先生讲:“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泰戈尔说:“美啊,去爱中寻找你自己吧。”
爱意味着牺牲、理解、不求回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理解,所以给出。爱是生命最朴素最自然的情感。有爱的家庭,相互体贴,互相取暖,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成功的时候,分享喜悦,这就是爱。爱,无关乎血缘,无关乎等级。当然,基于血缘关系的爱是最基础的爱,在这种基础上的爱的升华,对所有人的爱就是博爱,是大慈悲,是一种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爱分为狭义的爱和广义的爱。
大治和信太之间的爱情是狭义之爱。爱情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更多的是相互的欣赏、理解、尊重,是灵魂深处的吸引和黏附,真正的爱不是占有、不是控制,更不是支配,也无关乎欲望。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只要见到对方幸福快乐,你就幸福欢乐。对方忧伤,你也忧伤。这是爱的具体体现。
我们爱一个人,我们希望她过得好,我们渴望得到爱,也给出爱。这个世界上,获得爱的唯一方式就是付出爱,而且这种付出不计较得失,极致的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爱温暖人的心灵,让人瞬间顿悟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爱让自私变成无私,让索取变成给予。
关于爱情的文学电影作品,不胜枚举,爱情是人类生命的永恒主题,也是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比如《包法利夫人》,比如《泰坦尼克号》,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安娜卡列尼娜》,比如《海上钢琴师》等等。
动物界也有爱,我们看到有些鸟类的“比翼双飞”,有些鹿的“跪母之恩”等等。看来,爱贯穿所有生命。这是爱的天性。正是因为爱这一纽带将这一家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联系在一起,爱是他们获得幸福的唯一秘诀。
当亚纪问大治:“你和信太靠什么联系在一起?”大治指着自己胸口的位置说:“我们不是靠性联在一起,而是这里,心!”亚纪说:“靠钱,一般人是这样。”
生存问题依然是人类历史的重心问题。也是符合马斯洛提出的“层次需求理论”和冯友兰先生讲的“人生四重境界说”。人既谋生存,也谋爱。如果仅仅是靠钱、靠利益维系的家庭,是不会产生幸福的,比如古代的许多“政治联姻”,出于服务政治大局的联姻,是一种牺牲自我作为代价、牺牲个人之爱作为代价,从某种角度来说,牺牲个人爱的利益来换取局面的和平稳定,有一定伟大价值,但从艺术角度而言,则违背了人性,违背了爱的原则。
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探讨,小偷家族一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大治和信太没有多少文化,大治在一家建筑公司打临时工,后因意外事故伤而退工,信太在一家洗衣房工作,后也被辞,一家人靠奶奶的养老金过活,他们没有什么求生的技能,唯一的生存之道便是“偷东西”。
鲁迅说:“窃书不能算偷”,所有人都要活着,无论贫富强弱,无论善恶智愚,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利,当一个人没有任何谋生的技能,那么“盗窃”便成了他不得不从事的行当了。尽管可以说“窃食不能算偷。”但我们反对的是好逸恶劳,不是反对因为没有劳动能力而被剥夺了上天赋予所有人“活着”的权利。这就要求社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兜底政策”,社会应该是“温暖有良知”的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精神彻底化的“无情冷冰冰”的社会。
影片的高潮和结局部分,祥太故意暴露“偷盗行为”,可以说是出于良知,也可以看成生命的觉醒和升华,也因此改变了一家的命运。全片透露着生存的艰苦心酸、人生的喜怒哀乐、生命的生老病死、生活的酸甜苦辣,更核心的内涵是善良与美好、爱与温暖,影片无不令观者的灵魂深受洗礼,为之动容。
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1-2020 Neworiental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1-2020 新东方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