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沈阳大学考试>正文

【25考研初试大纲】大连海事大学:613法理、宪法、民事诉讼法考研大纲

2024-11-22 11:36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

作者:

  同学们,大连海事大学2025年(613)法理、宪法、民事诉讼法考试大纲已发布。考试范围有哪些,都考什么类型的题,各题型分数占比如何呢?跟大连新东方考研网一起来看看详情吧!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想考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的同学们提供帮助,快跟着大连新东方考研网的脚步一起来看研究生资讯吧!

  法理部分(50分)

  一、法理学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法的定义、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法的作用、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渊源、法的效力、法律体系、法律部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权利与义务、法律行为、 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考试要求

  1.掌握法的概念和法的基本特征,了解法的本质特征。掌握法的作用的概念,分类。掌握法的局限的原因与表现方式。

  2.理解法律规则的含义、逻辑结构,掌握法律原则的作用。

  3.掌握法律渊源的概念、分类;理解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掌握法的效力层次的含义及划分效力层次的规则;理解法的效力范围。

  4.掌握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的概念,理解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组成。

  5.掌握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掌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的分类。

  6.理解法律行为的特征和组成结构。

  7.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与分类;掌握法律关系主体、客体、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掌握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8.理解法律责任的特点;掌握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分类;掌握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

  二、法的运行

  考试内容

  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程序、法律职业、法律方法

  考试要求

  1.理解立法的概念、特点。理解立法体制。掌握我国的立法体制。掌握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依法立法、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等基本原则。理解立法程序、立法技术。

  2.理解守法、执法和司法的概念及主体。掌握守法的条件。掌握执法的基本原则。掌握我国的司法体系。掌握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理解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构成。了解监察权概念、性质和监察体制。

  3.理解法律方法的意义。掌握法律解释的概念、必要性。掌握法律解释的体制。掌握法律解释的原则与方法。掌握法律推理的概念与特征。理解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了解法律发现、法律论证、司法数据处理。

  4.理解法律程序的特点。了解正当程序的历史。理解正当程序的特征。掌握法律程序的作用和意义。

  5.掌握法律职业的概念、特征。了解法律职业的历史。理解法律职业的技能。掌握法律职业的思维(法律思维方式)的性质和特征。理解法律职业伦理。

  三、法的价值

  考试内容

  法的价值、法与人权、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

  考试要求

  1.掌握法治的代价。

  2.理解法的价值和法的价值体系。掌握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3.理解人权的概念史。理解人权的释义。掌握人权的基本特点与分类。掌握人权的法律保护和我国人权保护的特点。

  4.了解秩序的概念。理解典型的秩序观。理解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

  5.掌握自由的概念。掌握自由、权利与权力。掌握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6.了解效率的概念。理解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

  7.了解正义的概念。掌握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掌握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四、法治与法治中国

  考试内容

  法治原理、法治国家、法治中国、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科技、法与文化、法与和谐社会

  考试要求

  1.掌握法治、法制、当代中国法治、法治体系、法治中国。

  2.理解法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掌握法与政策的关系。理解法与政治文明和政治体制改革。掌握依法治国与执政能力建设。

  3.了解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掌握科技、科技法中的伦理问题。

  4.了解法与文化的关系。理解法与传统。掌握法与道德。理解法与宗教。

  5.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6. 了解法与生产力、法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理解法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五、法的起源和发展

  考试内容

  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法的演进、法与全球化

  考试要求

  1.理解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与划分标准。掌握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了解古代法律制度。掌握近现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掌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理解法律演进的一般理论。掌握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理解法治改革。

  3.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发展趋势。了解全球化的概念、全球法治治理。

  参阅:

  张文显:《法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宪法部分(50分)

  一 宪法的基本概念

  考试内容:

  宪法的概念 宪法的分类 宪法的特点 宪法的分类 宪法的功能

  考试要求

  1.理解一般法律与宪法的区别?

  2.理解古代宪法与现代宪法的区别?

  二 宪法的历史与变迁

  考试内容:

  清末立宪 1954年宪法的背景 宪法修正案 制宪权 宪法渊源 宪法规范 宪法修改

  考试要求:

  1.宪法产生有何历史必然性

  2.国外宪法产生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3.结合中国宪法发展史,评价1982年宪法?

  4.制宪权的主体是谁?

  5.宪法惯例作为宪法渊源在我国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6.如何评价中国宪法的解释制度

  三 宪法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宪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人民主权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单一制原则 一国两制

  考试要求:

  1.宪法基本原则规范与普通宪法规范在效力是否有所不同?

  2.人权入宪及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作用?

  3.分权理论与分权制度?

  4.我国单一制的特点?

  四 宪法解释与合宪性审查

  考试内容:

  宪法解释 合宪性审查 集中式审查 分散式审查

  考试要求:

  1.何为合宪性审查?

  2.世界范围内合宪性审查体制有哪些模式?

  3.如何评价中国的合宪性审查制度?

  五 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

  考试内容:

  人权 基本权利概念 基本权利主体与分类 基本权利的效力 基本权利的限制 基本权利的竞合与冲突

  考试要求:

  1.人权可否等同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2.为什么要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限制?

  3.公民之间不同的基本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处理?

  六 平等权

  考试内容:

  平等权的概念 平等权的内容 平等权的类型 平等权的效力 平等权的限制

  考试要求:

  1.宪法意义的平等权有何特别意义?

  2.平等权有哪些类型?

  3.如何评价中国农民的平等权?

  七 人身自由

  考试内容:

  人身自由 生命权 住宅安全权 通信自由 隐私权

  考试要求:

  1.人身自由包括哪些内容?

  2.住宅权宪法保护的客体是什么?

  3.公民的通信自由在什么情况下才受到限制?

  八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

  考试内容:

  社会经济权利 公民财产权 劳动权 休息权 社会保障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考试要求:

  1.宪法修改后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有何新内容?

  2.什么劳动权即是公民的权利又是义务?

  3.劳动保障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何意义?

  4.文化教育权利有哪些内容?

  九 监督权与请求权

  考试内容:

  监督权 请求权

  考试要求:

  1.广义的监督权是指什么?

  2.申诉、控告权是何种宪法权利?

  3.监督权的行使与中国监督法的制定

  十 公民的基本义务

  考试内容:

  基本义务

  考试要求:

  1.什么是基本义务?

  2.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

  3.宪法是否必须要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

  十一 国家机构与选举制度

  考试内容:

  国家机构的概念 国家机构的本质 国家机构的分类 责任制原则的内容 选举制度 选举的基本原则

  考试要求:

  1.国家机构本质是什么?

  2.我国国家机构的原则是什么?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设置与我国有何不同?

  4.选民登记中出现的争议如何解决?

  5.如何划分选区?

  6.根据选举法,罢免代表需要履行哪些法律程序?

  十二 中央国家机关

  考试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国家主席 中央军事委员会

  考试要求:

  为什么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职权?

  1.国务院有哪些职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

  参阅:

  《中国宪法》,胡锦光、韩大元著,法律出版社2024年第5版。

  民事诉讼法部分(50分)

  一、民事诉讼法概述

  考试内容

  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征、法律渊源;民事诉讼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任务、效力与特色

  考试要求

  1.掌握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效力的概念。

  2.掌握民事诉讼的特点。

  3.理解民事诉讼法的特点和体系、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4.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5.掌握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6.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特色。

  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考试内容

  诉;诉权;诉讼标的的概念和功能;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构成要素;民事诉讼中的法律事实;民事诉讼价值;民事诉讼模式的概念、类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

  考试要求

  1.掌握诉与诉权的、诉讼标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价值、民事诉讼模式、既判力的概念。

  2.掌握诉的要素与类型。

  3.掌握诉权的特征。

  4.掌握诉讼标的的识别。

  5.理解民事诉讼的价值。

  6.掌握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7.掌握既判力的范围。

  三、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和对等原则;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处分原则;支持起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检察监督原则

  考试要求

  1.掌握民事诉讼各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四、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考试内容

  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考试要求

  1.掌握民事诉讼各项基本制度的内容。

  五、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

  考试内容

  当事人的概念;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当事人适格;公益诉讼的当事人;共同诉讼概述;必要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诉讼代理人的概述;诉讼代理人的具体类型

  考试要求

  1.掌握当事人的概念。

  2.了解对当事人有关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3.掌握公益诉讼的原告。

  4.理解当事人的确定和当事人的称谓、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正当当事人的概念、确定正当当事人概念的意义、确定正当当事人的标准。

  5.理解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的诉讼义务、诉讼承担。

  6.诉讼代理人概述、法定诉讼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7.掌握共同诉讼概述、必要共同诉讼、普通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

  8.掌握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9.掌握代表人诉讼的概念和分类、代表人诉讼的提起与受理、代表人诉讼案件的审理与裁判、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判决效力的范围和扩张。

  六、管辖

  考试内容

  民事审判权;民事案件主管的概念;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确定管辖的原则;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管辖权异议

  考试要求

  1.掌握审判权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民事案件管辖的概念和意义。

  3.掌握确定管辖的原则。

  4.掌握民事案件管辖的分类、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与管辖权的转移、管辖权异议。

  七、民事诉讼证据

  考试内容

  民事诉讼证据与民事诉讼证据材料;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考试要求

  1.了解民事诉讼证据与民事诉讼证据材料。

  2.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

  3.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4.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

  5.掌握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八、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考试内容

  证明对象概述;证明对象的范围;无需证明的事实;证明责任概述;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的适用;推定与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的概念与作用;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与确定;证据的提供;质证、认证、对事实的认定

  考试要求:

  1.掌握证明对象的范围、无需证明的事实。

  2.理解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

  3.掌握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4.了解证明责任的适用。

  5.掌握推定与证明责任。

  6.掌握证明标准的概念与作用、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选择与确定。

  7.理解证据的提供、质证、认证、对事实的认定

  九、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

  考试内容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概述;诉讼调解的原则;诉讼调解的程序;诉讼调解的法律效力;诉讼和解的概述;诉讼和解的适用范围;诉讼和解后的程序事项

  考试要求

  1.理解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的具体程序。

  2.掌握诉讼调解的原则。

  3.掌握调解协议与调解书、诉讼调解的法律效力。

  4.理解诉讼和解的适用范围。

  5.掌握诉讼和解后的程序事项。

  十、民事诉讼保障制度

  考试内容

  期间的概念和意义;期间的种类;期间的计算与剔除;期间的耽误与补救;期日;送达的概念和意义;送达的方式;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保全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保全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前提;保全的对象和方法;保全程序的操作步骤;诉前保全及其特别规定;保全措施的救济程序;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先予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先予执行的救济程序;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性质;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和行为种类;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诉讼费用的概念与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征收诉讼费用的基本原则;诉讼费用的缴纳范围;诉讼费用的缴纳标准;诉讼费用的缴纳和退还;诉讼费用的负担;诉讼费用的管理和监督;司法救助的概念和意义;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与具体适用情形;司法救助的申请与审批

  考试要求

  1.掌握期间的概念和意义、期间的种类、期间的计算与剔除、期间的耽误与补救、期日。

  2.掌握送达的概念和意义、送达的方式、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

  3.掌握保全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保全制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前提、保全的对象和方法、保全程序的操作步骤、诉前保全及其特别规定、保全措施的救济程序。

  4.理解先予执行的概念和意义、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先予执行程序的基本要求、先予执行的救济程序。

  5.了解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性质、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构成和行为种类、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

  6.了解诉讼费用的概念与征收诉讼费用的意义、征收诉讼费用的基本原则、诉讼费用的缴纳范围、诉讼费用的缴纳标准、诉讼费用的缴纳和退还、诉讼费用的负担、诉讼费用的管理和监督。

  7.了解司法救助的概念和意义、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与具体适用情形、司法救助的申请与审批。

  十一、第一审普通程序

  考试内容

  普通程序的概念和特征;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判决、裁定和决定

  考试要求

  1.理解普通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起诉与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3.理解判决的概念与种类。

  4.了解判决书的记载事项。

  5.理解判决的效力与既判力理论。

  6.掌握裁定的概念、裁定的适用范围、裁定的效力。

  7.了解裁定书的记载事项。

  8.掌握决定的概念、决定的适用范围、决定的效力。

  十二、简易程序

  考试内容

  简易程序的概念;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简易程序的意义;简易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考试要求

  1.掌握简易程序的概念。

  2.掌握小额诉讼程序。

  3.了解审理简易程序的意义。

  4.掌握简易程序的特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十三、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

  考试内容

  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条件、运行程序

  考试要求

  1.掌握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

  2.掌握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条件。

  3.理解掌握公益诉讼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运行程序。

  

  

  

  十四、第二审程序

  考试内容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上诉的提起与受理;上诉案件的审理;上诉案件的裁判;上诉案件的调解

  考试要求

  1.理解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

  2.掌握上诉的提起与受理、上诉案件的审理、上诉案件的裁判、上诉案件的调解。

  十五、再审程序

  考试内容

  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再审;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考试要求

  1.理解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审判监督程序的功能。

  2.掌握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再审、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

  十六、特别程序

  考试内容

  特别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特点;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审理程序;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审理程序;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理程序;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考试要求

  1.掌握特别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特点。

  2.理解选民资格案件审理程序、宣告公民失踪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审理程序、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审理程序、认定财产无主案件审理程序、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具体程序

  十七、督促程序

  考试内容

  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督促程序的特点;支付令;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考试要求

  1.理解督促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督促程序的特点。

  2.掌握支付令、债务人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

  十八、公示催告程序

  考试内容

  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意义;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考试要求

  1.理解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意义、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

  2.掌握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

  3.了解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十九、民事执行程序总论

  考试内容

  民事执行概述;执行主体;执行标的;执行依据;执行机关;执行管辖;执行过程;执行救济

  考试要求

  1.掌握民事执行的含义和特征。

  2.掌握执行标的、执行依据、执行机关、执行管辖。

  3.理解执行参与人、委托执行、协助执行。

  4.掌握执行的进行、执行救济。

  二十、民事执行程序分论

  考试内容

  各类执行措施;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实现物的交付请求权的执行;实现行为请求权的执行;执行震慑机制

  考试要求

  1.理解各类执行措施。

  2.了解金钱债权的执行、实现物的交付请求权的执行、实现行为请求权的执行。

  3.掌握各种执行震慑机制。

  二十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考试内容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司法协助;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概念;建立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背景;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中的区际司法协助

  考试要求

  1.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

  2.理解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

  3.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

  4.了解司法协助

  5.掌握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概念。

  6.了解建立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制度背景。

  7.掌握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的特殊规定。

  8.理解涉港澳台民事诉讼中的区际司法协助

  二十二、司法协助

  考试内容

  司法协助的概念、依据;我国提供司法协助的条件;一般司法协助的概念、途径和程序;特殊司法协助的概念;对外国法院判决和仲裁机构裁决的承认和执行;我国法院判决、裁定和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

  考试要求

  1.掌握司法协助、一般司法协助、特殊司法协助的概念。

  2.掌握一般司法协助的途径。

  3.掌握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裁判的条件。

  4.理解特殊司法协助的前提与条件。

  参阅:

  《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以上就是大连海事大学2025年613法理、宪法、民事诉讼法考研大纲了。关注大连新东方考研网,即时更新研究生最新消息,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更多当下考研资讯信息,有更多考研的相关问题欢迎在新东方考研网右侧窗口在线咨询,会有老师一对一为大家答疑。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