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大连素质中心>正文

了不起的科学家—禾下乘凉梦袁隆平

2023-07-07 12:19

来源:新东方素质教育

作者: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东方博士,欢迎来到中国科学家档案馆,今天开启我们的《科学家,我想认识你》系列。 科学家在我们的印象中,聪明睿智、无所不能,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们和正常人一样,遇到难题会垂头丧气;开心会手舞足蹈。但是他们又不同于常人,遇到难关了,放弃吗?不,换个思路试试;成功啦炫耀一下?不,再找一找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面对自己热爱的事业,他们单纯执着,坚定信念,脚步向前。 小朋友们,你今天好好吃饭了吗?如瀑布般的稻穗下,一位笑呵呵的老爷爷坐在田埂上,他在关心大家有没有吃饱饭。也许你猜到了,这是袁隆平爷爷吧。吃饱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情,但袁爷爷为什么总是担心大家的吃饭问题呢?他的这个心结是从何时结下的呢? 上个世纪60年代,突如其来的大饥荒,让年轻的新中国深受打击,没有粮食,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在饿肚子,吃树根、树皮,很多老人孩子饿死在家里、街头。同样年轻的袁隆平也倍感无力,自己就是学农的,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百姓饿死。从此让袁隆平结下了心结,他发出感慨“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发誓一定让大家吃饱饭,成了袁爷爷一生的理想。 理想种下了,但实现的过程是漫长且坎坷的。当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现野生杂交水稻的优点--穗子大,大面积种植产量一定高。但大量实验的失败,让这些国家的科学家纷纷摇头,认为大面积种植人工杂交水稻根本就不可能成功。袁爷爷却认为既然存在天然杂交水稻,水稻杂交种植一定可以实现。挑战国际权威?!很多专家觉得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真是不自量力,痴人说梦。嘲笑声、支持声、科研压力,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压力大不大?大,但是让大家吃饱饭的理想一直指引着他,无论多难都要坚持。 就这样,袁爷爷扎根试验田,开启了长达15年的杂交水稻研究,上千个品种,上万次试验,终于实现了人工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水稻亩产量从300公斤提高到了500公斤,杂交水稻的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西方国家称为“东方魔稻”,一致认定袁爷爷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超级杂交稻、沙漠种杂交稻、盐碱地种海水稻,袁爷爷一直在探索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杂交稻覆盖全球,现在亚洲、东南亚、美洲、非洲等国家也在种植杂交水稻。袁爷爷曾经美好的设想“全球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杂交水稻,每公顷增产两吨,可以多养活五亿人口。” 袁爷爷说自己做过一个梦,梦里水稻长得比高粱高,穗子有扫帚大,谷粒儿如花生米,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这就是袁爷爷对杂交水稻事业深深的爱吧! 2021年5月份袁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下了水稻一直陪伴着大家,他一定是在如瀑布般的稻穗下关注着大家,今天有没有吃饱饭!小朋友们,你今天好好吃饭了吗? >>>>>>>>>>>>

  
以上内容出自新东方i科学团队原创的144集,涵盖400+科学知识的有声科普栏目《科学电台》,如果你的孩子也是科学迷,就火速为孩子扫码领取吧!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