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新闻传播史》
2024-10-30 17:57
来源: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
渤海大学《新闻传播史》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已发布,备考2025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更多2025考研资讯信息。
大纲所列项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仅供复习参考使用
科目代码:825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二、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两部分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
四、考查目标
新闻传播史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新闻事业及国外主要国家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对新闻传播事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情况;对重要新闻媒体的特色及历史意义,以及新闻史人物的新闻思想及历史贡献的掌握情况。
五、考查范围
(一)中国新闻传播史部分
考查要求:
1.掌握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2.了解重要新闻史事件所发生的背景、基本情况及历史意义。
2.知道主要新闻媒体的发展状况、特色及历史意义。
3.知道重要新闻史人物的主要新闻传播活动、新闻思想及历史贡献。
绪 论
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四、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要求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缘起
第一节 古代报纸
第二节 清议
第三节 在华外报
第二章 晚清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人对新式报刊的认识与办报尝试
第二节 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节 国人办报第二次高潮
第四节 晚清新闻业务的改进
第三章 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报刊“新闻时代”的开启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报刊新阵线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报刊的诞生
第五节 新闻传播的职业化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传播体系与新闻统制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体系与左翼新闻活
第三节 民营报纸进一步企业化
第四节 在抗日救亡中前进的民主新闻人
第五节 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第五章 全面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统区的新闻传播与抗战宣传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的爱国新闻宣传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宣传
第六章 两种命运决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国民党新闻事业的扩张与瓦解
第二节 共产党新闻事业的收缩与胜利
第三节 民营报刊的最后抉择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共和国初期发展新闻事业的新举措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系的创建
第三节 共和国初期的新闻宣传
第四节 共和国的首次新闻改革
第五节 新闻学研究新转向与新闻教育新布局
第八章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重大政治运动中的新闻宣传
第三节 新闻教育与新闻学研究的发展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重灾区的新闻界
第二节 同极左思潮抗争中的新闻界
第三节 “文革式”新闻传播的教训
第十章 历史转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
第二节 正常新闻秩序的恢复
第三节 新闻改革的起步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新闻改革全面启动与新闻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节 中国记协恢复活动与新闻奖项的设置
第三节 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深化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新闻传播观念更新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第二节 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媒体运营的改革
第四节 新闻法制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第五节 新闻传播研究与教育的发展
第十三章 1949 年以来台港澳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1949 年以来台湾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二节 1949 年以来香港地区的新闻事业
第三节 1949 年以来澳门地区的新闻事业
(二)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
考查要求:
1.掌握世界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2.了解重要新闻史事件所发生的背景、基本情况及历史意义。
2.知道世界重要新闻媒体的发展状况、特色及历史意义。
3.知道世界重要新闻史人物的主要新闻传播活动、新闻思想及历史贡献。
第一章 口语传播
第二章 文字传播
第三章 印刷传播与通讯社
第一节 印刷传播的产生
第二节 近代报刊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通讯社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电子传播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广播电视的现状
第五章 国际互联网传播
第一节 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互联网传播的属性和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互联网发展的趋向
第六章 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早期报业与封建压制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刊
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报刊
第四节 乌托邦主义和工人报刊的发展
第五节 20世纪前期的报业演进
第六节 二战后的报业发展
第七节 通讯社
第八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七章 法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封建统治压制报业发展
第二节 启蒙思想的传播
第三节 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中发展
第四节 大革命后的报业
第五节 廉价报刊的兴起与发展
第六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报业
第七节 两次大战之间的报业演进
第八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报业
第九节 二战后报业的发展
第十节 通讯社
第十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八章 德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早期报业的发展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报业
第三节 两次大战期间的报业
第四节 二战后的报业
第五节 通讯社
第六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九章 意大利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两次大战期间的报业
第三节 二战后的报业
第四节 通讯社
第五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十章 俄罗斯地区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帝俄时期的报业
第二节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 独联体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一章 东欧各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报业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广播电视和通讯社
第三节 东欧剧变后各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二章 美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殖民地时期的报刊
第二节独立战争中的报刊与报刊活动家
第三节政党报纸时期
第四节廉价报纸的兴起
第五节南北战争中的报业
第六节工人报刊
第七节新式新闻事业
第八节现代战争中的报业
第九节报业现状
第十节杂志的发展
第十一节 通讯社
第十二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十三章 加拿大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报纸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报业的现状
第三节 杂志和通讯社
第四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十四章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早期日报的发展
第二节 “明治维新”至一战期间的报业
第三节 两次世界大战与报业
第四节 二战后的报业
第五节 通讯社
第六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十五章 朝鲜半岛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六章 印度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报业
第二节 杂志和通讯社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十七章 东盟和西亚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新加坡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马来西亚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节 越南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五节 黎巴嫩和科威特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二章 日本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十八章 埃及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报刊
第二节 广播电视和通讯社
第十九章 非洲其他代表性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南非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尼日利亚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 加纳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十章 澳大利亚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报业
第二节杂志和通讯社
第三节广播电视事业
第四节第二十一章 新西兰等国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十二章 巴西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报刊
第二节通讯社和广播电视
第三节第二十三章 墨西哥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节第一节 报业
第二节 杂志和通讯社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事业
第二十四章 拉美其他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五节阿根廷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古巴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智利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三节第二十五章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
第四节第一节 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第二节 建立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第三节 新秩序的构想与论争的实质
第四节 论争的初步成果与未来展望
主要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考试类型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初试参考书目 | 《外国新闻传播史》 | 郑超然、程曼丽等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0年10月 |
初试参考书目 | 《中国新闻传播史》(马工程教材) | 《中国新闻传播史》编写组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21年8月 |
以上内容介绍了渤海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新闻传播史》,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进行咨询。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