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普通物理学》
2025-01-22 15:29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
作者:
沈阳师范大学《普通物理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发布,备考2025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更多2025考研资讯信息。
《普通物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简介
1、物理学研究物质最基本的结构,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是一门博大精深、应用领域广泛的自然科学。
2、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诸如理想模型方法、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对称分析方法、实验与理论紧密结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诸多科学技术领域,在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3、普通物理学是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奠定必要的物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本课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未来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力和运动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运动的相对性,熟练掌握质点在几种坐标系中的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熟练掌握质点运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牛顿运动定律。
2.主要内容
§1 质点运动的描述
§2 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3 相对运动 常见力
§4 牛顿运动定律
§5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非惯性系 惯性力
第二章 基本运动定理及其守恒律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深入理解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动量、角动量、动能、势能等概念,明确力与动量、角动量、动能改变的关系,理解动量定理、角动量定理、功能原理,熟练掌握质点系统的基本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主要内容
§1 质点系 质心运动定理
§2 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律
§3 功 动能 功能原理
§4 保守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
§5 力矩 角动量定理 角动量守恒律
第三章 刚体的运动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刚体运动的基本形式,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惯量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规律。
2.主要内容
§1 刚体的模型及其运动
§2 转动惯量 定轴转动定律
§3 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4 定轴转动刚体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 静止电荷的电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库仑定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电场强度、电势等基本概念,高斯定理、静电场环路定理及其应用,掌握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掌握导体的静电感应、静电平衡、静电屏蔽等概念,熟练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了解电介质极化规律,熟练掌握有介质存在时高斯定理的应用,掌握静电场能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2.主要内容
§1 物质的电结构 库仑定律
§2 静电场 电场强度
§3 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4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
§5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6 静电场中的导体
§7 电容器的电容
§8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9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电位移
§10 静电场的能量
第五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电流密度、电动势等概念,熟练掌握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掌握磁感应强度概念;熟练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掌握安培定律及其应用。
2.主要内容
§1恒定电流
§2磁感应强度
§3毕奥-萨伐尔定律
§4 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
§5 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6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7 磁场中的磁介质
§8 有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强度
第六章 电磁场和电磁波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电磁感应基本定律及其应用,掌握动生电动势、感应电动势、自感、互感、磁场能量等概念及其计算。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掌握麦克斯韦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2.主要内容
§1 电磁感应定律
§2 动生电动势
§3 感生电动势 感生电场
§4 自感应和互感应
§5 磁场的能量
§6 位移电流 电磁场基本方程
§7 电磁振荡 电磁波
三、参考书目
《物理学教程》 第三版 上、下册,马文蔚 周雨青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电磁学》 第三版,梁灿彬 秦光戎 梁竹健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以上内容介绍了沈阳师范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普通物理学》,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进行咨询。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