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锦州大学考试>正文

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微观经济学》

2025-03-28 15:36

来源: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

作者:

沈阳农业大学《微观经济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已发布,备考2025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更多2025考研资讯信息。


沈阳农业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61

考试科目: 微观经济学

本考试大纲由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 2014 年 9 月 12 日通过。

一、考试性质

微观经济学考试是为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

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

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微观经

济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情况以及运用该课程的相关理论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

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其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择优选拔。

二、考查目标

微观经济学考试涵盖市场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

成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论、一般均衡与福利

经济学、市场失灵和反市场失灵政策。要求考生:

(一)掌握市场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与

收益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市场失灵和反市场失灵政策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能够运用市场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

本与收益理论、市场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

济学理论以及市场失灵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参加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

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所有考生。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试卷内容结构

市场供求理论(约 25%);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理论(约 35%);

市场理论(约 20%);生产要素价格决定论(约 5%);一般均衡和福利

经济学(约 5%);市场失灵和反市场失灵政策(约 10%)

(三)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比例

概念题约 20%;辨析题约 20%;计算题约 20%;简答或作图题约

25%;论述题约 15%。

五、考查内容

1.导论:经济学的性质;经济学构成;微观经济学主要的研究方

法;微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

2.市场供求理论: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弹性理论及其运用;蛛网理论。

3.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及其度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与需求规律;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

算线;消费者均衡;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生产理论:一种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包括几个产量

概念、曲线图及相互关系;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产出弹性与生产的三

个阶段;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及投入点;两种可变要素的最

佳配置,包括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和生产者均衡。

5.成本和收益理论: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短

期成本概念及变化规律,包括总成本、平均成本以及边际成本;长期

成本概念及变化规律: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规模经济;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利润和利润最大化。

6.市场理论:市场和厂商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包括市场特征、

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短期均衡条件和示意图、长期均衡、完

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以及消费者剩余;完全垄断市场,包括市

场特征及成因、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包括市场特征以及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寡头市场,包括市场特征、寡头市场的几种理论模型;各个市场经济

效率的比较。

7.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工资、地租、利

息和利润的决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

8.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与

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最优。

9.市场失灵和反市场失灵政策:市场失灵的定义;垄断、公共产

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市场;反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六、参考书目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王新利、张广胜:《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以上内容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土地资源学》,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进行咨询。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