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宁波素质中心>正文

看了经济学家孩子坠楼事件我才知道,孩子成长的秘密武器,第一竟然是...

2022-10-28 18:13

来源:

作者:

抗逆力,也就是许多家长口中的耐挫力、抗挫力、逆商。

提到这些挫折、逆境,我就想起之前之前的社会新闻:经济学家宋清辉儿子跳楼事件。

在宋清辉看来,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不及时、流于形式都是导致儿子高空坠亡的重要原因。

但不管任何原因,当挫折降临时当事人是第一冲击对象,这时他的抗逆力就异常重要,孩子的面对逆境的弹性或者说复原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情况

人生的曲折能抗住能跨过去确实是能让人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对于我们人生经历较少的孩子们确实是挺有难度的。

 

什么是抗逆力

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抗逆力:抗逆力是指当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用比较通俗的三个词来解释:

第一层:复原力

指人从逆境、冲突、痛楚、失败、压力中迅速恢复的能力。

例子:孩子考试失利,多久能从沮丧这个情绪中走出来呢?

第二层:坚毅力

清华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称其为耐磨力,指面对长远目标时的努力和耐力。

比如孩子在班里排名30名,想提升排名到前十名,中间会出现很多情绪:像考试失利、不想学、惰性等等,但还是能持续朝着目标继续努力的毅力,也就是坚毅力。

第三层:创伤后的成长

由于逆境和其他挑战而经历的积极心理变化和心理功能的提升,换句话说就是从打击中得到进取的力量。但这个打击要取之有度,避免孩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抗逆力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还真不是简单教孩子抬脚迈过这个坎就完事儿了,也难怪现在家长们都早早的开始挫折教育了。

 

如何有效培养孩子“抗逆力”

清华社会科学学院的院长曾提出的“抗逆力ABC模型”可有效帮助孩子提升抗逆力,具体包括:

A接受(acceptance)

B行为(behavior)

C认知(cognition)

1. 接受

(分享事实、接纳现状、温暖陪伴)

指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要与孩子要坦诚的分享事实真相,了解目前的逆境,鼓励孩子接纳现状,同时提供温暖的支持和陪伴,让孩子从逆境中解脱出来,成长起来。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决定孩子对于世界感到乐观和悲观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①父母对于事件的因果分析

如果家长是乐观的,孩子相对而言也会成为乐观的人。

倘若孩子总是在想:这种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真是倒霉死了!那么局面永远不会好转。

所以我们作为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语言表达,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这样消极的分析、判断和理解。

②父母对于孩子的批评方式

应对逆境的方式

悲观者

永久的(这永远不会改变)

普遍的(我会把所有事情搞砸)

内部的(这都是我的错)

乐观者

暂时的

有限的

外在的

如果家长总是对孩子传输“你真是太傻了,你怎么这么傻;你就是不擅长做这件事情,你永远也学不会这个...”这样的语言,就会把孩子的问题说成一种永久性的(不可改变的)、本质性的(内部的)的一种因素,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悲观的看法和认识。

因此在我们下次批评孩子时要注意批评的语气,不去强调永久的、普遍的,内部不可改变的,要说成暂时的、有限的、外在的行为。

比如说一孩子这次数学考试考的不好,你会怎么对孩子说?

不良的批评方式:

你就是天生脑子笨!

没关系,你可能在数学上笨点,加油在语文英语上找补回来...

他可能心里会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赶上别人,因为我就是笨,在数学上就是没有天赋,那下次考试这样的孩子很难再产生学习动机,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是自暴自弃。

良好的批评方式:

宝贝你是不是这次努力不够,是不是没有好好在结束前检查题目?

让孩子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当然,批评的环境也很重要,我们需要在批评前建立一个安静,没人打扰且相对私密的环境。

③不要做逃避的父母(不要害怕和孩子谈论生死这部分)

孩子早期生活中经历的生死离别和生活变故,这些事情(就是挫折本身)发生以后必然对于孩子的人生的态度和乐观主义精神有影响。

亲人离世、父母离婚这类经历我相信绝大部分家长会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使用“善意的谎言”瞒过去,可当孩子发现这个事实存在时,将会带来双重打击:

一个是事实本身的打击;

一个是父母的欺骗。

如果不能避免事实发生,那我们至少可以试着和孩子一起学会共同面对这样的逆境。

对于生死观念,孩子应当有直视骄阳及死亡观念的力量。

生活中间难免有荣枯循环,当我们看花花草草时,会发现他们也有衰弱的一天,看潮涨潮落时,会发现世界的变化也是一种资源循环。

这些都是孩子必须面对以及需要勇气面对的。

 

2. 行为

(建立成长型思维,用积极行动解决问题)

为什么有些孩子喜欢接受挑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表现出绝对坚定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另一部分孩子面对挑战是回避现实、回避挑战,遇到挫折时容易溃败和逃脱呢?

这关系到孩子面对问题时不同的处理思维,我们先来看看两种思维的对比:

不同思维对孩子的思想以及处事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一些事情,来帮助我们的孩子们建立成长型的思维,用积极的行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1)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

少表扬那些固定品质,而去鼓励那些后天努力的东西,可发展性的品质。比如:

宝贝你这次数学考地非常好,都是你之前不断努力和钻研的结果,是你对于数学的态度和努力才让你这次成绩非常好,继续保持哦!

当孩子考试失利了,我们应该客观地描述:

宝贝是不是考试后没有检查?

是不是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

不要去做所谓的“定性评价”:

你数学不好可能你就是笨,你这个人就是粗心!

同样都是粗心,前面说的粗心是帮助孩子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而后面的粗心只是评价孩子性格如此,产生结论性质的评价。

(2)乐观面对失败,不要仅看考试结果去评价孩子

不要孩子考得好就猛夸,考的不好就批评他,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学习是一种取悦家长的工具,而体会不到学习本身和知识的乐趣。

 

(3)适当“示弱”

有时候家长故意“错”一下,让孩子明白哪怕再权威的人也会犯错,但是他们会接受错误并重新开始,让孩子当小老师也是很好的巩固知识的方法哦。

3. 认知

(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

Ⅰ、接纳负面情绪

这部分可以减弱具体负面情绪对于孩子的影响,让负面情绪更少的影响到孩子的判断。

例如:孩子考试失利了,非常沮丧,可能家长们会说:

宝贝别沮丧,下次会好的!

其实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和这种情绪共处,考试失利了是会沮丧的,家长应该恰当的和孩子输入会沮丧的观念,更多关注的是遇到挫折后我们怎么改变自己。

所以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说:

是啊,这次考试没考好,妈妈/爸爸知道你会沮丧,我们要从这股情绪中知道应该怎么去改变去成长,体会这种不是很好的情绪,毕竟也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Ⅱ、列出事情中可控和不可控的部分

Ⅲ、关注能关注的部分(可控部分),并努力做好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的是抗逆力。
作为父母,我们不一定要时时将孩子护在屋檐下,更不能一昧打击孩子,而是要学会与孩子分享事实、帮助孩子接纳现状、同时给予孩子温暖陪伴,让孩子形成成长型思维,能够用积极行动解决问题。

董宇辉老师说:教育的意义在于感同身受,在于悲悯众生,在于启迪,在于替天行道!只有鼓励孩子从被动到主动,才能让孩子更加优秀的成长。

俞敏洪老师在新书《不负我心》中写到这样一句话:经历过自卑,经受过打击和挫折,你才会变得理性和自信。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学业、事业、人际上都能披荆斩棘、收获成功,相信父母一定都愿意倾尽全力,让孩子充满勇气踏上人生道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