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厦门大学考试>正文

快来看看,这些大学在2025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中,都进行了什么调整?

2025-01-16 14:32

来源:

作者:厦门考研

202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整动态全解析

202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格局迎来诸多新变化,各大院校在招生人数、学科门类、专硕与学硕等方面均有显著调整,以下是对这些调整的详细解析。


一、江苏省院校招生调整

(一)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2024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共5700名,2025年拟招收6200名左右,扩招约500名。这一扩招举措体现了南京大学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上的适度扩张,旨在满足更多优秀学子的深造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提升学科影响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2024年拟招收630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2025年拟招收6500名左右,扩招约200名。作为国内知名的工科强校,东南大学的扩招计划主要集中在优势学科领域,这将为相关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科研和创新实践。


(三)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2025年拟增加100个左右的招生计划。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这一调整反映了学校在教育学科以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拓展需求,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江苏高校新增学位授权点
江苏高校在202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68个,增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淮阴师范学院新增硕士点15个,南京工程学院新增硕士点14个,淮阴工学院、江苏理工学院、江苏海洋大学各新增硕士点11个。这一大规模的学位授权点新增,将进一步优化江苏高校的学科布局,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其他省份院校招生调整

(一)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比2024年扩招200人。该校在材料科学、冶金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兴学科领域,此次扩招计划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于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2025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6600名左右,相比2024年扩招500名。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南大学在医学、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实力。此次扩招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在相关学科的科研和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2025年扩招500名。该校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发展迅速,此次扩招计划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学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扩招350名左右。作为一所新兴的创新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此次扩招将为学校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进一步加强学校在前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推动学校向着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三、学科门类调整

(一)工学
2025年工学门类统考招生计划减少了1883人,但在招硕士点增加了398个。这一调整反映了工学门类在招生规模上的适度收缩,但在学科建设上仍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减少招生计划可能是为了优化生源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针对性,而新增硕士点则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工学门类的学科体系,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为工学门类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济学
经济学在招硕士点增加了219个。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持续需求,经济学专业的热度一直较高。此次新增硕士点将进一步扩大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学学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不断进步。


(三)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在招硕士点增加了196个。交叉学科作为近年来学科发展的热点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此次大规模新增硕士点,将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推动科技前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艺术学
艺术学较上年减少了1433多人。这一减少可能是由于艺术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已经相对较大,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趋于稳定,因此适当减少招生计划以优化生源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这也可能促使艺术学专业在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的新要求。


(五)农学
农学较上年减少了1383人。农学专业的招生计划减少,可能是受到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对农学人才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农学作为基础学科,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未来,农学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六)管理学
管理学较上年减少了1048人。管理学专业的招生计划减少,可能是由于管理学专业的招生规模已经相对较大,部分专业存在一定的就业竞争压力。此次调整有助于优化管理学专业的生源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使管理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四、专硕与学硕调整

(一)总体趋势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计划招生总人数较2024年增长1.3万人,其中专硕增长1.9万人,学硕减少0.6万人。近九成院校专硕计划占比超60%。这一趋势表明,专硕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比重不断提升,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硕的扩增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培养能够直接服务于行业和企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门类
在14个学科门类中有11个学科门类学硕统考招生计划同比减少。这一现象反映了学硕在招生规模上的整体收缩,但并不意味着学硕的重要性降低。学硕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术型人才,进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此次招生计划的调整可能是为了优化学硕的生源质量,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使学硕能够更加专注于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五、具体专业调整

(一)招生计划人数最多的专业前10
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这些专业一直是考研热门专业,具有较高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能够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公共管理专业则侧重于培养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人才,为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专业支持。这些专业的招生计划人数较多,反映了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持续需求,也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二)增量最多的专业前10
数字经济专业招生计划增量超1800人,材料与化工专业招生计划增量超1700人,生物与医药专业招生计划增量超1600人。其他招生人数增量较大的专业还有人工智能、公共管理、资源与环境、智能科学与技术、医学技术、应用统计、法律(法学)等。这些专业的招生计划增量较大,主要是由于它们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密切相关。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等专业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则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前沿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这些专业的扩招将有助于培养大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六、推免招生
推免生招生规模扩大,但占总体招生计划比例基本稳定,高校间及高校内专业间推免生占比差异较大。推免生招生作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的扩大反映了高校对优秀本科生的重视和选拔力度的加强。推免生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为研究生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然而,推免生占比的稳定则体现了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对不同招生方式的平衡和协调,既保证了推免生的质量,又兼顾了统考生的权益,确保研究生招生工作的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