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很容易陷入“撕伞”的循环
2022-12-03 20:15
来源:
作者:
当然,科恩说的“惩罚”,不仅仅指体罚。它包括,给孩子制造不愉快,阻止孩子体验愉快的一切“教训”行为,比如,讽刺、挖苦、打压、控制、忽视等。
“父母撕孩子的伞”,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节目组让孩子们挑房子,爸爸杨烁想选1号,但7岁的儿子杨雨辰挑了5号,因为5是他的幸运数字。
下车后,儿子没有和杨烁走一边,他勒令儿子重走一遍;儿子包还没背好,他就开始大声催促:“快点!”
儿子走路有点内八,他当众呵斥:“脚尖伸直!”“去,重新跑回去!”让他按照正确的姿势走回来;
当杨雨辰体力明显跟不上时,他也不停严厉地催促:“快点,不然我让你重新跑回村口,再走回来!”“要是让我先踏进门口,你就给我重走一遍!”
最后,当父子俩终于登上5号房天台,看到开阔的景致时,杨烁问,“美吗?值不值?”我以为他终于要肯定儿子了;
没想到当儿子怯生生地回答“值”的时候,他却说:“那你再跑更远点,更值!”让一直紧绷、疲累的杨雨辰彻底崩溃。
可以说,杨烁全程没动一下手,也没带一个脏字,但是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到压抑、窒息!
节目播出后,杨烁在采访中表示:
“自家的孩子我能不心疼吗?我特别心疼。但是他是个男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男子汉。只有自己体验后,才知道有多难。”
咋一听,也算“用心良苦”对不对?
但那不是在陪孩子体验“难”,是人为地在给孩子制造“难”啊!
我们期待改变孩子的行为,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投射。
意思是,个体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情绪,将自己身上存在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
杨烁之所以会对儿子这么凶,其实是把儿子投射成小时候的自己。
他曾在一档节目中透露,自己小时候是被父亲打大的,他为了避免挨打,给自己设立了很多条条框框,用来时刻提醒自己,要听话、要阳刚。
所以,面对儿子,他很害怕儿子变成小时候被打的自己,便提前按照内心的标准,无孔不入地要求、锤炼儿子。
点击下方卡片,可进行报名,提升孩子素养不是问题!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