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广州素质中心>正文

父母“撕伞”,孩子的人生真的会淋雨

2022-12-03 20:05

来源:

作者:

《无条件养育》中有句话是:“如果惩罚真的如此有效,为何我们总需要再三再四地惩罚孩子?”

回到文章开头谈论的话题——“惩罚”的目的,是想用“吃苦头”的方式,改变孩子未来的行为。

那“撕伞型”父母的目的真的达到了吗?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可能短期有效,但长期来看,父母越用这种方式逼孩子,孩子越容易感到“无助”“无能”。

1、童年“无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个长期处于父母“高压”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恍惚、木然的神情。

杨雨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非常开朗、热心,但在爸爸身边,就立马变得紧张、木讷。

杨烁害怕儿子成为小时候总是受罚的自己,但他的行为,恰恰让儿子成为了当年的自己,只是没“动手”而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如果在一个人面前感到紧张,他其实很难专注自身或眼前的事。

他们习惯不断看别人眼色行事,会时刻提防突如其来的愤怒和惩罚;

一但猜不透对方在想什么,就会焦虑、惶恐、迟钝……做什么事都如履薄冰。

这样的孩子,如惊弓之鸟一般,他们哪里有足够的精力,去好好发展自己?

2、长大“无能”

青春期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发展自我认同。

心理学上说,只有发展出自我认同的孩子,才能理智看待自己和外界;才能有充沛的精力,热爱生活,奋发向上;才能积极独立探寻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成长中,如果父母过于严苛,总批评,总频繁纠错,总冷嘲热讽,总用人为制造挫折、打压控制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很容易打破自我认同的形成。

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差劲,会不知道“自己是谁”“有什么价值”“是否值得被爱”;

哪怕成年了,事业有成了,也反复挣扎在悲叹、抱怨、内疚、悔恨等负面情绪之中。

自己认为自己“无能”。

苏珊·福沃德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语言、行为,十分“灵验”,它将直指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父母“撕伞”,孩子的人生真的会淋雨!

点击下方卡片,可进行报名,提升孩子素养不是问题!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