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想尝试时,请闭嘴
2022-11-17 10:25
来源:
作者:
别让担心变成“诅咒”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
“一定程度的担心如果是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
看过综艺《新生日记》后,我一直对姜潮印象深刻。
姜潮的妈妈,是一个时刻担心孩子的母亲。
从小到大,她一直跟在姜潮屁股后面照顾他,叮嘱他。
直到姜潮结婚生子,妈妈依然会把“注意安全、好好吃饭、不要乱玩”挂在嘴边。
就连和妻子一起学瑜伽、做头发、上护理培训班,妈妈都是形影不离地陪着。
连姜潮自己都说,妈妈的过度担心让他变得自理能力很差,胆子小,什么都不敢尝试。
我想起多年前有位学生,留言说过自己的经历:
“我感觉我妈的嘴,简直跟开过光的乌鸦嘴一样。
8岁时我学自行车,她总是跟在我后面喊着‘你小心点,会摔伤的’,我被她提醒后更加怕得战战兢兢,于是真摔伤了腿。
所以直到现在,我也没学会骑自行车。
10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比赛,直到我上场前一秒,她还一直提醒我别紧张。
结果,在我愈发紧张的心理下,原本背的滚瓜烂熟的稿子,却演讲得磕磕绊绊,连个鼓励奖都没捞到。
最可怕的是中考,我原本都是先在答题卡上涂好选择题答案,再去做后面的大题。
可因为考前我妈一直提醒我注意时间,我怕来不及就脑子一热先做了大题,最后匆匆忙忙涂答题卡的时候,不小心把好几个选择题答案涂错,直接导致那次英语成绩是我的历史最低分。
最后,以5分之差和本地最好的高中失之交臂。”
心理医师苏珊·沃德教授说: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当父母因为过度担心,而总是用一些消极的语言不断提醒和暗示孩子之后,就会让孩子的大脑不自觉向这种暗示靠拢。
那么,这些担忧就会慢慢控制他的思想,影响他的行为,最后“怕什么,来什么”。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自证预言”。
消极暗示就像一个“诅咒”,在孩子身上不停地应验。
想成就孩子,还是毁掉孩子,全看父母的嘴。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