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催,就是栽培孩子的捷径!真正决定孩子成绩的是……(系列二)
2022-11-21 14:50
来源:
作者:
除了“催”,孩子还承受着另一种压力:父母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父母能心态平和地督促孩子,不会产生太大问题,但很多父母心态并不平静。
《金牌调解员》有一期里,一家三口吵翻了天。
妈妈对女儿要求比较高,目标也制定得很具体。女儿小学时完全能做到,升上初中没后劲了,成绩一落千丈,厌学还酗酒。
在女儿看来,妈妈只关心她的学习,不关心她,这让她觉得活着很没意思。
而爸爸站在女儿这边,认为女儿的堕落是妈妈一手造成的。他自己也很反感妻子的强势,时常被她的负面情绪压到喘不过气。
面对这些吐槽,妈妈一律采取坚硬、阻抗、拒绝的态度。
屏幕外的观众,一眼看出她的问题所在:这位妈妈太紧张了,生怕女儿学不好,情绪张力十足导致心烦意乱,所以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生活中,很多父母不也是如此吗?
那天刷到一个短视频:孩子马上要上培训班,但她想把作业先做完。母亲在一边催“你能不能快点儿啊!”
连续催了十分钟,孩子开始分神。眼看上培训班要来不及了,作业也没做完,孩子崩溃大哭:“妈妈你别催了!你催我有用吗!”
父母急,孩子更急;父母焦虑,孩子也被传染焦虑。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会诚实地反映出父母的样子。
如果父母情绪激动,孩子除了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还要处理父母的情绪,根本没有余力做自己的事;
如果父母情绪稳定,孩子虽然焦虑,但不必承受不属于他的焦虑,慢慢做也能把事情一件件做好。
平和稳定的环境下,孩子不必消化过多负面情绪,有更多机会探索自己的可能性,自然能学会如何管理时间。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