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到底有多少钱?”家长一定要这样回答孩子,堪称人生教科书(系列一)
2022-11-21 14:52
来源:
作者:
两种不同的回答,拉开孩子的人生差距
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电视剧《加油!妈妈》里面的剧情。
全职妈妈秦薇,从孩子进入高档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在制造一个“家庭富有”的假象。
即使收入有限,她还是会让女儿去学习钢琴,为的是和其他家长有共同语言。
为了面子,在接孩子时,她会等所有家长走后,再偷偷坐公交车回家。
表面上是“富太太”,实际上却没车没房,连孩子上学都要挂靠亲戚的户口。
在这种欺骗之下,女儿也变得敏感而又自卑,为了不让妈妈失望,她会选择委屈自己。
当父母用脱离实际的方式“富养”孩子时,孩子并不会感到幸福,只会逐渐失去安全感。
有研究表示:
孩子金钱观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12岁,12~18岁是发展期。
对孩子的金钱教育,是避不开的课题。
我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
孩子三岁时,她就把家中收入告诉了孩子,并且当面把钱分成几份:
还贷,家庭开支,教育开支,以及孩子可用来买零食的费用。
起初,孩子并不懂,买冰淇淋时,都挑最贵的。
等孩子稍微大些,他就发现:如果选便宜的冰淇淋,同样的钱可以吃几次。
所以,朋友的孩子现在不仅知道消费要在预算内,做事也很有主见。
不得不说,成功的教育,不在于你给孩子提供了多优渥的生活,而在于你赋予了孩子怎样的认知。
之前《奇葩说》中有一个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傅首尔的回答直戳人心:
“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就是要提醒孩子理性消费,不要做欲望的奴隶。”
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父母的引导,就是让孩子的人生变得完整。
“咱家到底有多少钱?”
也不应该成为父母避而不谈的问题,而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因为,父母的不同回答,正在拉开孩子的人生差距。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