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app资讯>南宁大学考试>正文

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形势与政策重要考点预测(选择题篇)

2024-12-12 16:12

来源:学科运营库

作者:

        同学们,马上就要到考研的日子啦~南宁新东方为你准备了考研政治最后的冲刺—考研政治重点知识总结及热点话题,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的是:形势与政策重要考点预测(选择题篇)。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到大家冲刺高分! 我们一起上岸!可以持续关注新东方考研网,为你提供广西历年研究生资讯信息,帮助大家了解名种研究生相关信息。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

  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

  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

  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这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

  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

  2.新时代统战工作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的重要思想,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第一,必须充分发

  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

  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第二,必须解决好人心和

  力量问题。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

  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

  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

  一致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习 近平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

  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

  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科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

  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制造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4.1 月 1 日,国家主席习 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 45 周年。习 近平在

  贺信中指出,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两国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件。45 年来,中美关

  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

  荣。历史已经并将继续充分证明,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中美两个大国的

  正确相处之道,理应成为新时期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方向。

  5.1 月 27 日国家主席习 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 60 周年。6 月习近

  平主席回顾总结中法建交 60 年的珍贵历史、独特价值和重要使命,强调双方应该坚守独立

  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建交初心,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用历史的火炬

  照亮前行的道路。习 近平主席提出要做到“四个坚持”和“四个共同”,即坚持独立自主,

  共同防止“新冷战”或阵营对抗;坚持相互理解,共同促进多彩世界的和谐共处;坚持高瞻

  远瞩,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反对“脱钩断链”。

  6.3 月 26 日至 29 日,博鳌亚洲论坛 2024 年年会在海南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亚洲与

  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70 年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亚洲首倡,至今历久弥

  新,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一,共同做亚洲安全的维护者,和平稳定是亚洲人民的普遍

  期待,是亚洲各国的最大共识,也是亚洲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共同做亚洲发展的促进者,

  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巨大机遇。第三,共同做亚洲合作的践行者,为世界团结协作凝聚广泛

  共识。亚洲国家历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携手冲破了发展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第四,

  18

  共同做亚洲开放的推动者,为建设合作共赢的世界汇聚强大合力。第五,共同做亚洲文明的

  弘扬者,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不竭动力。

  7.4 月 10 日,习 近平会见马英九一行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我们要从中华民族整

  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一,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推动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第二,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

  我们发展两岸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第四,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英

  九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8.4 月 23 日召开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习 近平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

  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

  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9.4 月 25 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点火发射。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入轨后,与空间站核心舱实施径向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

  的空间交会对接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10.5 月 16 日,习 近平和普京进行会谈。习 近平强调,中俄关系 75 年发展历史得出的最重

  要结论,就是两个相邻的大国之间,必须始终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信、

  照顾彼此关切,真正为双方的发展振兴相互提供助力。这既是中俄两国正确相处之道,也是

  21 世纪大国关系应该努力的方向。中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坚实的民意基础,双方

  要密切战略协作和互利合作,坚定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11.6 月 1 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习 近平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强

  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

  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

  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12.6 月 28 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七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

  主席习 近平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重要讲话。70 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

  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

  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

  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

  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

  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都展现

  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

  19

  升华。

  13.7 月 4 日下午,国家主席习 近平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并发

  表题为《携手构建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的重要讲话。习 近平指出,我们首次以“上

  海合作组织+”的形式举行峰会,好朋友、新伙伴济济一堂、共商大计,说明在新的时代条

  件下本组织理念广受欢迎,成员国的朋友遍布天下。习 近平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建设团结

  互信的共同家园。第二,建设和平安宁的共同家园。第三,建设繁荣发展的共同家园。第四,

  建设睦邻友好的共同家园。第五,建设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

  14.《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

  介绍解读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

  重要成就: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

  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

  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六个必然要求)。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

  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15.8 月 22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习

  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邓小平同志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

  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

  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为世界和平和

  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带领党和人民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推动实现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确立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

  确路径,坚定捍卫了光辉的社会主义旗帜,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9 月 5 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 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

  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讲话,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

  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习 近平提出:第一,要携手推进公正合理的现代化。第二,要携手推进开放共赢的现代化。

  第三,要携手推进人民至上的现代化。第四,要携手推进多元包容的现代化。第五,要携手

  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第六,要携手推进和平安全的现代化。

  17.9 月 20 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成立 75 周年大会。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

  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在人类政治

  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

  20

  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18.9 月 23 日,习 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习 近平指出,

  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

  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19.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大会上习 近平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

  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以党的自我

  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始终坚定道不变、志不改

  的决心和意志,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

  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必须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要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

  共赢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

  20.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将国家最高荣誉授予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立

  了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和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75 年来,中国共

  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伟大祖国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发展

  历程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将永载共和国史

  册,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值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要胸怀强国之志;要锤

  炼强国之技;要勇建强国之功。以只争朝夕的历史主动、主人翁的责任担当,锐意进取、迎

  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在破解发展难题、攻克改

  革难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不断有所作为。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