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不一样的佛教“明星”——净空法师
我不是一名佛教徒。印象中,净空法师如同佛教界的“明星”人物,常常可见其媒体报道。在中国大陆,曾一度到处可以看到他的演讲光盘。因此,当获悉他来英国访问后,我就决定要采访他,近距离了解净空法师。
6月6日下午,我走入净空法师演讲现场。该活动由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主办,听众约有一千余人。演讲共两小时,年近九旬的净空法师完全脱稿。他神态慈详,思维敏捷,语调从容幽默。讲座结束后,记者被告之,原定一小时的采访需要取消,因为法师累了。记者表示愿意等待,采访时间亦可以缩短。
很快记者便见到了净空法师,开始了简短的访问。从对净空法师的观察与访问来看,我感觉他是一位众不同,甚至敢于‘离经叛道’(或者说敢为人先)的佛教领袖。
一,不管钱与事,亦不设寺庙与法场
净空法师说他名下有一帐户,虽然从不化缘,但帐户里总会有来自各地信众的善款。但他本人不过问金钱,亦不过问人事。他斥资1千万美元,印制了《四库全书》、《四库荟要》、《群书治要》、《国学治要》等中华传统珍贵宝典。
法师把这些宝典捐赠给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杜伦大学等机构;他亦曾赠书给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当时马哈蒂尔说:“如果我能早点读到这些宝典,我从前治国时就会少犯错误。”
他亦不设寺院与法场。他解释这是追随释伽牟尼之所为,这样没有烦心事,可以一心一意研究讲学。法师住哪呢?采访完后记者问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总干事刘慧蓉居士,她说法师住香港,我追问具体在哪?她说平时法师在寺庙里讲经,但并未给出具体答案。
整个采访过程刘居士一直陪伴法师左右,她好似法师在俗界的保护人,有几个问题记者刚提出 ,便被刘居士给打断了。比如说采访刚开始时,因考虑到法师年纪大,需要休息,记者迅速从访题中抽出了几道重要问题。第一个是想核实净空法师出家的寺庙名称。法师回答说:“是台湾台北临济寺。”记者又问:“请问怎么写?”刘居士马上打断说:“这个回头写给你好不好?”
二,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
在佛教的定义方面,净空法师走出了传统框架。他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因为佛教的全称是佛陀教育,即智觉宇宙人生的教育。目前中国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均过份重视金钱与成功,忽视了育人教育,而育人是治国之根本。
西方人多认为‘人性本恶’,净空法师认为‘性本善’。他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人之初,性本善’。他说:“‘性本善’的‘善’,不是善恶的善,而是本性本善,这是自性,是真心。这个真心每个人都有,用此真心待人处事,就会平等地、无条件地爱护一切人。”
净空法师认为佛陀教育能弥补当下中国教育之空缺,可以育好人,然后会有好家庭、继而会有好社会,好国家。净空法师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坛上推广此理念,认为佛陀教育是解决全球战乱与纷争的良方。
三,讲佛经,解圣经,亦释古兰经
净空法师透露,自己直至85岁时,才真正完全相信净土宗。但他并不排斥其他教派,他认为各门宗教及宗派均平等,目标均为教育与人为善,无好坏之分。他一直提倡并致力于各宗教平等且相互往来交流,他曾在新加坡把9个不同宗教联合起来。
除了讲解佛经,他亦曾讲解圣经与古兰经。净空法师对BBC英伦网透露,他与佛教各宗派领袖都保持良好关系,都相互认识且熟悉,比如说星云大师。
不过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少林寺在佛教中的地位?’没有来得及得到法师的回答。因为话音刚落,刘居士便说:“这个问题不要问。” 采访结束后,刘居士解释道:“法师对少林寺不了解。所以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四,正在寻找传门弟子
净空法师对BBC英伦网坦承,迄今为止,他没有找到合适的传门弟子。当记者问选择弟子的标准是什么,法师说:“要真诚。简单讲,就是要老实、听话。”记者问:“就象您当年那样吗?”法师露出孩童般的天真笑容:“是的,老实听话,还要有悟性。悟性即为反应很快,听话能听得懂,懂得别人的意思。”
对净空法师的访问,打破了我对传统吃斋念佛的传统僧人的刻板印象。他虽是佛教领袖,可又象是位荣誉董事长,有一个专业团体替他打理财政、公关、宣传等现代社会业务;他亦是首位利用音像及网络宣传佛教的高僧,可见其现代意识之强。他的确是位与众不同的佛教‘明星’。
(责编: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