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走进英国|人物特写|玩转英伦|漫话英伦你问我答

人物特写:作家欣然 爱中国很疼

作家欣然

欣然曾经担任夜间电台聊天节目主持人

从国内知名电台主持人,成功转型为在西方社会有话语权的作家,欣然只用了五年。如同早期移民英国的中国人,欣然也端过盘子,做过清洁工,还教过中文。以当年在国内的采访和热线电话为蓝本,她写下《中国好女人》,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此后她不断回中国采访,收集材料,至今她已在西方发表了七本书。其专为收养家庭编绘的《母爱桥》一书,2007年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十大儿童畅销书榜上排名第三。2014年其《天葬的爱》被美国企鹅经典文学26个字母系列选收。

在伦敦帕丁顿火车站下了车,不过15分钟,我便步行到了一家位于海德公园西北角的餐馆。很容易就从侧面认出了欣然,她热情地转身与我打招呼,很爽朗亦很真切。她妆容得体,传统中式服饰,配以墨绿色耳环与项链。她健谈,话匣子打开,便不时妙语连珠、火花四溅;她亦是性情中人,聊到家人,有一刻不能自控地哽咽。从餐厅到欣然家,我们聊了逾四小时。

以中文创作,闯荡西方书坛

在我看来,欣然非常幸运,来英国的第一个年头,就上了正轨,开始创作;第五年,英文书就打入西方市场。不过幸运之后是她厚厚的沉淀——来英国时已年近四十,多年电台主持人经验,以及数不胜数的中国女人故事。与其他首代中国移民一样,她亦有过放下自尊与虚荣,重新寻找自信、自我与自立的过程。

1997年,欣然选择到英国做短暂逃避。在国内,她是位受欢迎的夜间电台聊天节目主持人,听众喜欢与她分享秘密与苦恼。因为各种原因,她近十年的广播生涯中共有五位听众自杀,她深感内疚,夜不成眠,医生劝她暂时离开主持岗位。于是她向江苏广播电台告假三个月,只身来到英国。

作家欣然

欣然的先生托笔也是自己的经纪人,两人相伴已逾十年

不到三个月,欣然带来的一千磅很快就花完了。为了生计,欣然到伦敦中国城里的中餐馆打工端盘子。换上小绿袄与黑裙子后,自尊心让欣然迈不出腿。老板娘把欣然骂出来后,无巧不成书,二十分钟后,十几年没见的大学同学进来了。他惊呆了:“欣然!你干什么呢?竟然落魄到这种地步!”

不久欣然找到一份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兼职工作,给成人学生讲授中文。学生们建议欣然把中国女人的故事写下来,那时欣然尚未当真。她真正下笔的动力,来自于一位意大利学生给她看的一个中国社会学的采访,里面一位中国教授说:中国女性情感细胞缺少情欲。欣然实在不能苛同这位中国教授对中国女性的定论,很快她开始下笔,一气呵成,1998年就完了稿。她花了三千磅,请人把书译成了英文。

当时张戎也在亚非学院工作,已经出版了《鸿》一书。她把欣然的英文翻译稿件转给了自己的经纪人托笔(Toby Eady,后成为欣然的先生)。没想到托笔完全不认可,觉得欣然没有写作才华。那三千磅翻译费等于打了水漂,直到欣然找到一位毕业于剑桥大学,有过中国农村体验的英国翻译,稿子才过去,凌晨四点托笔的电话就吵醒了欣然,他说自己满是眼泪。欣然大叫:“那是我的作品!”很快,她一周内就收到三个offer(愿意发表的确认信)。2002年,其成名作《中国好女人》出版发行,从此欣然正式走上作家之路。

把中国最难看的东西给西方人看?

剑桥一位研究中国社会学的博士研究生曾问欣然:“中国有这么多伟人精英你不写,为何竟写些野花野草?”欣然当时愣了,她反问道:“什么是中国好女人?是富有、强大、高地位?1980年前95%的母亲都没有享受过今天的生活,甚至没有坐过飞机。看看世界经典,哪个不是来自于野花野草?她们生活力顽强,可你若不在乎它,踩过去,就是野花,被人忽略。今天中国社会大都喜欢谈论高大上。和中国年青人交流,有多少人在乎这样的话题?”

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在重回世界舞台中心的路上。‘家丑不可外扬’是长期以来的媒体政策。至今为止,似乎有一条跨不过去的定律——但凡在西方受到欢迎的中国作家,作品很少能在国内发行。对此欣然有一个‘铜像效应’理论。她说:“一个敢于自嘲的民族才是自信的民族。我们一直只承认铜像,要有光鲜的脸面与挺直的胸膛,不承认自己有脏手、泥脚以及上厕所的臀部。很多年轻人感受到的中国不是一个有机的机体,而只是铜象。中国人在这种教育中长大,无意中成了铜象现象的证人。”

作家欣然

她说:“什么叫最不好看的?民俗的东西恰好是老外没有的,我们认为高大上的东西,很多时候是老外幸存下来的甚至看不起的东西。(许多中国人把高楼大厦当成现代标志),可伦敦人反对高楼,所以伦敦没有高楼。90年代中国人喜欢卖当劳;后来是星巴克,用这样的方式表示自己是白领。星马克一老总曾告诉我,他们的茶产于云南,加上美国标签就受中国欢迎了。我们缺少自信。”

两次婚姻,一苦一甜

欣然用‘失败’二字形容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并曾因此心生恐惧,害怕婚姻,认为自己不懂做好妻子。欣然出生于1958年,回顾过去,她发现自己从小被教育成要和男人比天高、事事不能在男性面前示弱,她一直以这样的方式与前夫相处。离婚多年后,她突然顿悟,原来前夫娶了位‘男性’,在过度逞能的欣然面前,他觉得自己百无一用。如果说她曾经对前夫有抱怨,现在她更愿意将责任归于自己,认为错在自己不懂如何做好妻子,虽然当年自己认为那正是好女人之道。

在《中国好女人》出版发行以后,欣然与经纪人托笔终成连理。可谓不打不相识,欣然与托笔的第一次见面充满戏剧性的对立与冲撞。当时张戎把欣然的书稿首次递给托笔,托笔约欣然在自己办公室见面。欣然回忆说,当时托笔特别粗鲁,以为自己代理过几本中国作家的书,就了解中国。他认为欣然的作品不好,觉得欣然不会写书。他说:没有中国人在我的办公室里和我说不。欣然还口道:那是因为你还不认识一个叫欣然的中国人。然后欣然扭头跑到公园里哭泣。托笔追出来,结果两人又开始了争吵。

至今两人已相伴逾十年,欣然说那感觉还像在渡蜜月。每天早上托笔起来,都开玩笑地说应该生五个孩子以上。岁月与英国的生活改造了欣然,她变得不再和先生计较对错;而且她发现,每当她退后一步,先生会让十步;她从前不会撒娇,而现在她开始变得调皮。

作家欣然

欣然与27岁的盼盼感情深厚

慈善机构母爱桥

2004年,欣然在英国创立了慈善机构母爱桥。英国慈善业水平相当发达,做为首代移民的欣然,对慈善业的认识基本等同于零,操作起来存在巨大的文化与常识障碍。现在母爱桥已经十岁了,被 20多个国家报道过。母爱桥关注的是被国外人士收养的15万中国孩子,以她们为支点,在中国亲生父母及收养家庭,乃至国家之间建立联系,帮助这些孩子寻根,甚至传承中国文化。欣然说最欣慰的是培养了上千学生做志愿者。目前母爱桥正在开展‘Books for Kids(给孩子的书)’活动,邀请收养家庭去中国体验,在志愿者陪伴下到收养的地方,定期去那里供书。现在已建了十五个图书馆,资助了三个小学。

欣然说自己首先是位女儿、妻子和母亲,然后才是作家。在我们对话的四个小时里,她似乎在不停地反思自己做女儿、妻子、母亲、作家、文化顾问等各种角色的得当与否。作为女儿,她有困惑;作为妻子,她已找到相处之道,且颇为自信;作为母亲,她坦承在儿子盼盼12 岁之前自己未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与陪伴,现在她与27岁的盼盼感情深厚,常有交流,虽然孩子有些西式化,有时不太愿听母亲的建议;作为作家,她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与目标,希望自己为中国留下一段尚未被重视的历史,并为那些遭受不公待遇的人们发声。此外,她是BBC与SKY等媒体机构的文化顾问,英国卫报等报的专栏作家,那里是她捍卫中国形象的话语阵地。

我们的话题还一直围绕着自我、自立以及宽恕。无论是做人,还是女人,她都对自己要求日高,总在自我剖析;在英国历经摸爬滚打,仍在向往心净情清。当年她出第一本书,第一个就寄给了那位在中餐馆里说她‘落魄到如此地步’的大学同学,这种冲动早已不在,旧日虚荣心已更多地被责任和担当取代。更多的给予,更多的付出,把快乐带给周围与环境,自立,而非自我,是她当下的思考。

(责编:友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