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写:汤崇雁 慈善不该只是免费工作
如果说英国慈善业是位成熟矫健的中年人,那么中国慈善业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慈善是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无论幼儿园、学校、职场、购物、健身等等,英国人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都有慈善的身影。
汤崇雁是苏州工业园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的创始人,她把在英国生活5年学到的慈善生活方式带回中国,以一种先行者的姿态,将英式慈善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摸索出一套在中国行之有效的慈善路。
从2000年始开始从事慈善业,至2015年止,据汤崇雁本人统计,15年里她已为社会募集了168万元人民币善款。
涉足慈善业
如果没有结识英国人John(约翰),慈善也许不会成为汤崇雁的人生事业。上世纪90年代初,20岁出头的汤崇雁从中国大陆来到阿联酋工作。1995年,25岁的汤崇雁在阿布扎比的一家百货公司已升任至部门领班。
在一次巡查中,她发现男装部没人,于是她停住脚步,暂时看管男装部。此时,约翰和朋友正好前来试衣。两人相识于这次邂逅,2006年在香港完婚,现育有一子一女。
与家人在英国近5年的生活经历,让汤崇雁对慈善业有了初步认识,她的首个慈善行动就始于英国。
2000年,她在网上结识了一位陕西的晋老师,得知陕西户县有许多孩子失学,于是她在网上发起呼吁和募捐活动,与网友们一起认捐了5名高中生,60名小学生。
后来,为了孩子的中文教育,汤崇雁全家搬回中国居住,她的慈善步伐愈加紧密。过去15年里,慈善业已然成为她生活的重心。
她创立了苏州工业园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一个非盈利的社会公益组织,大家都称她为汤妈妈。她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全职太太,但我比许多上班族还要忙碌。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慈善打交道——包括爱心义演、社会募捐、公益联系等等。
多年来,在家人的陪伴下,我们的公益足迹,踏遍苏州、西安、云南、贵州、四川、山东等地,帮助过贫困家庭、孤寡老人、失学儿童,我们受过委屈,遇到过危险,在这风雨兼程的慈善之路上,我的家庭始终与我并肩同行。”
借用英式慈善方式
马拉松慈善是英国最常用的募捐方式之一。参赛选手不单要缴交注册费用,且需要选择自己支持的慈善机构,为这家机构筹集款项。方法是自行向亲友们做宣传,希望得到他们的捐助。英国人对这种方式习已为常,出资5磅、10磅或是更多,如同生活小事,不值一提。
2011年,为救助一患有白血病的9岁男孩,适逢当时苏州工业园区正在筹备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比赛,汤崇雁引入了英国马拉松慈善方式,组织了一支由星港学校师生家长等370人组成的“为爱奔跑,为生命加油”的公益团队,筹集到了13万多元善款。
英国慈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无论新旧,英国人习惯把自己不用的衣物、鞋子、玩具、书籍、绘画等等捐给慈善商店,商店再以低廉价格售出。这亦是汤崇雁正在考虑引入的英式方式之一。
私募是合法,还是违法?
并非所有的英式慈善法都可以生搬硬套地拿到中国使用。与西方相比,中国社会结构不同,且慈善业处于发展早期,尚存在各种不足,在英国合法的慈善行为,到了中国,就可能是违法,比如说私募。
在英国,除了机构,个人亦是信用基本单位,每个个体都有向社会募捐,并收集款项的权利,并受到社会及法律认可。
如上述的马拉松慈善方式,社会上的捐赠款项,第一步都汇至每位参加赛跑的个体手上或帐户,然后才缴给支持的慈善机构。不过在中国,这种行为被称为私募,不受法律保障,是违法行为。必须是国家承认的法定慈善机构或单位,才有接收赠款的资格。
可如果想公开筹款,据汤崇雁介绍,需要各方主办单位和政府的盖章和确认。有难度;且慈善机构的注册有很大限制,证很难拿。
慈善是义务劳动,还是工作?
此外,国内慈善理念比较落后。在西方,除去不能分红以及享有税务上的特殊政策,经营成熟的慈善组织如同经营公司,管理者与雇员都享有薪水,差旅费等皆可报销。
比如伦敦交响乐团,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注册成为慈善机构,乐团成员及指挥均有薪水。中国目前对慈善业的理解还较初级。汤崇雁说,民众对慈善机构的理念是必须免费!不能有开销。
她自己本人在做慈善时,常常需要自己掏腰包。这种初级的慈善观念,似乎混淆了慈善与学雷锋做好事的区别,或者将慈善与义务劳动直接对等。此外,汤崇雁认为慈善业的法律与监管尚不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汤崇雁结合中国实际,绕着弯子做慈善,创出了自己的慈善小天地。
中式慈善法
在自创微信慈善前,汤崇雁常以一对一的邮件方式与捐款人联系。2013年,为帮助一位叫颜地震的白血病患者,汤崇雁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贴,请求捐助。可是无人反应。她嚎啕大哭,不明白为何微信圈上天天有人炫耀新买的名表名手袋,可到了救人的时候,就全无影踪。
当时她家里的阿姨主动说:从我工资里扣出50元。汤崇雁好感动,后来把阿姨的工资从600元涨到800元。第二个捐款的是汤崇雁的妈妈,200元。先生约翰建议说:为何不单独发微信?没多久接到电视台电话,让她去医院看看颜地震,汤崇雁说当时自己手头只有250元,于是去银行取了1万元。
第三天,微信圈上开始有人捐款了。一周后,汤崇雁筹集到了14万元,里面包括她自己捐的1万元。这笔款项通过慈善总会,转到了颜地震手里。
现在,微信慈善成为汤崇雁最重要的募捐宣传方式。至我采访汤崇雁那天止,汤崇雁微信圈上有1256位联系人。她说里面大概有一两百人会支持自己的行为。每次募捐前,她会自己先捐,再去影响别人。
没做慈善前,汤崇雁喜欢穿金戴银,做美容,或是打麻将。现在这些习惯全没了。她说自己把每年约一万元的零花钱,全省了下来,用于捐款;孩子的衣物也很少很少买新的,全是穿二手衣物;全家人外出旅游的钱,也被她扣下来,作为去看望她资助对象的差旅费,或是其他慈善用途。
我在微信圈上观察汤崇雁。象新闻播报一样,她把每天的想法、自己的喜怒哀乐、慈善活动及进展、家里孩子读书情况、学校表演等等,每天以大量相片与文字的形式发放在朋友圈上,力图取得微信圈上公众的信服与支持,做有号召力的慈善人物。
汤崇雁说微信上最多能筹集到五万,若需更大金额,她必须得去外面单位跑,找不同的领导和老板要钱。她笑说因为项目太多,钱总是不够。所以自己常常一开口说话,就是在要钱。
除了以上提及的几种方式,汤崇雁做慈善的路子还有好几种。她做了慈善15年,发现自己停不下来了。她说自己情愿不吃不喝,也要做。
今年她成立了苏州工业园汤妈妈公益慈善中心,公众对她的信任度很高,上门求助的人很多。社会对她的付出与贡献给予称赞与肯定,她们全家在今年被中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她说很为自己骄傲,明年将继续参加腾讯公益日的活动。
汤崇雁为慈善业忘我地投入时间、精力及金钱,坚持15载,难能可贵。作为中国慈善业的一位先行者,她将与时代同行,不断摸索出更加适合中国的慈善路。
(责编:友义)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