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英伦:何以解忧?禅意当道
压力,从何而来?
自工作以来,我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不是收入有多少,而是:“你在英国工作,会觉得压力大吗?”一开始我听到这样的问题,都会认真想想,正当我要准备回答时,问问题的人,就会直接切入主题,问到:“听说英国人酗酒问题严重,下班后都会出去喝两杯缓解压力,这是真的吗?”
这恐怕也是很多人的迷思,到底喝酒是为了交际?还是为了缓解压力?如果是为了缓解压力,那我们可以找到其他方式缓解压力吗?
记得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为了让中小学生更好的集中精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某些英国的学校开始考虑将“mindfulness”(禅修,也译为冥想)课程带入课堂。虽然这个提议还在进一步讨论和审核中,但是根据对进行测试的中小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学会并且应用了冥想的学生,即使是每天五分钟的训练,两周后,他们的精力集中程度比之前提高了2%左右的程度。
其实冥想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集中精力,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更重要是的为了缓解压力,让自己通过对呼吸的训练和控制,来达到意念的高度集中,通过脑神经专家的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结构可以通过冥想呼吸训练而改变,从而,我们也可以加强和改变对自己的情绪管理的思维模式,它被视为是舒缓压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
何为禅修?
曹操在《短歌行》里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生活在天气多变的英国,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尤其是在伦敦通勤的上班族,下班后跟同事一起小酌几杯,不但是为了联络同事间的友谊,而且适度的酒精有消除疲劳的作用,尤其是红酒,适度的饮量对女性健康也有好处。
无奈的是,酒精难免喝着喝着就过了头,再说,恐怕喝酒倒不是为了联谊。尤其,周末的Soho区更是失控,酗酒问题已经成了令政府头疼的问题。
酒精真的能缓解压力,给你带来神经和身体的放松吗?或许一时的轻松是可以的,但这治标不治本,没办法让人真正地快乐起来。
Mindfulness meditation 是来自佛教的哲学体系,从前被视为佛教弟子的修行法规,但近年来在西方也大为盛行。除了因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更畅通,和西方人对东方 “Zen” 哲学的追崇以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得到了脑神经学科的科学证实,大量的科学认证和数据显示,持续的冥想会对大脑结构的改善,和情绪的调节产生的积极改变。
在我们从前的认识里,我们认为大脑结构的发育和构造在成年之年就不会被改变,然而事实上,改变大脑的思维模式,任何时候都可以,这不仅是青少年的权利,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生活中更需要借助冥想的训练来缓解压力。不仅是叛逆的青春少年是情绪”高危人群“,成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禅意,有无“东” “西”之别
禅意,如何培养?
其实冥想,需要有专门的呼吸训练体系,而且集体的训练好于一个人单独练习。不知道冥想是否如此神奇,但关于冥想的周边商品,却已经开始畅销起来。在北伦敦的一间日本生活用品专卖店的销售员告诉我,近段时间他们比较忙,很多人来买关于香薰的产品,并且询问关于静坐禅修的问题。
究竟冥想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自我修行?我的一位朋友,她是佛教信徒,她说她不认同英国人对待禅修的态度,因为佛教认为通过冥想可以来静观,从而达到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
不管怎么说,一件事情总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虽然冥想得到了科学验证,然而事实上,它也不适用于所有人。烦恼和压力会一直存在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以,何不干脆就试着接纳它,从心态上积极应对困难,试图一直要去解决问题的心态反而导致焦虑。
但如果通过冥想可以集中注意力,真正做到“多做少想”,而把精力放在做事情,而不仅仅是把自己困在光是“想事情”上,那或许你的烦恼真的会少很多吧。
(责编: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