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走进英国|人物特写|玩转英伦|漫话英伦你问我答

漫话英伦:帮助孩子备考减压的误区

漫话英伦:帮助孩子备考减压的误区面临中考高考压力,孩子紧张焦虑。家长想为孩子减压却不得要领,反而帮了倒忙增加压力。

随着我女儿的第一门 GCSE(英国中学会考)考试、拉丁语考试一天天临近, 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说话声音大了,女儿吼一嗓子,你不知道我下周要考拉丁语么?

压低嗓门说话,女儿又吼一嗓子,你们鬼鬼祟祟的干什么,creepy!

当初选择 GCSE 科目,我女儿这门也不舍得丢,那门也不舍得丢,一口气选了13门,光外语就选了3门。 悔不当初呀!(一句揶揄的话只能咽到肚里,说出口,父女关系恐怕就会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

偏方减压

“考试季”前夕,女儿中学的校长给每一位家长寄来一封长信,提醒家长帮助孩子减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总结了“家长帮助孩子减轻考试压力10大诀窍”。

接到信,如获至宝,雪里送炭呀!(更贴切的比喻应该是灭火器?)有些建议是 “英雄所见略同”。比如,“倾吐:鼓励孩子吐苦水,并以过来人的身份跟着一起吐。郁闷吐出来了,压力也就减轻了。”

给女儿讲当年我在考试重压下的各种“丑态”,是很让她开心的。“丑态”都描述过不止一遍,没了新鲜劲,不得不拿出最“丑”的家底——高考数学考了11分。女儿眼睛睁得溜圆,足足三秒钟说不出话来。我的潜台词比明说更响亮:高考数学考11分,也没拦着我飘洋过海在异乡成家立业不是?你怕什么!

但细捋捋10大诀窍,不以为然之处颇多。比如,“安慰孩子考好考坏家长都爱、提醒孩子掌握复习与休息的平衡、告诉孩子,让“思绪火车停车,下车”、让孩子想一个放松的记忆……”等等。

这些话,恐怕是不说还好,说了会让孩子更是气急败坏。理论与实践之间,有距离呀!

看着孩子备考紧张有压力,家长难受。孩子放松一下,家长又担心孩子备考不充分。一句安慰,一句督促,分寸掌握不当,都可能适得其反。

这里总结多位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帮助孩子备考时应该避免的误区,仅供参考。

漫话英伦:帮助孩子备考减压的误区被考试压得焦头烂额的孩子,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一句好心的安慰话,也可能被当成“驴肝肺”。

感兴趣,但不越俎代庖

教育专家从孩子们那里听到的最多的抱怨,是家长、主要是妈妈们, 关心的太过分。这让孩子紧张,害怕辜负了家长的期望。《学生考试成功指南》一书的作者特蕾西说,考试和成绩的“所有权”是孩子的。孩子备考,家长的关心应表现在后勤保障上,偶尔的进孩子房间问候一声,送去一杯茶,而不是接管孩子的复习日程表。

提个醒,但不唠叨

如果发现孩子应该复习功课但没有这么做,切忌“你还不该复习吗”、“又上Instagram了”之类的刺儿话,这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应该用“我”第一人称说话。比如:“我注意到你很多时间花在Instagram上,有什么事情吗”。“我知道你没有做功课,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

帮一把,但不增加压力

被考试压得焦头烂额的孩子,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一句好心的安慰话,也可能被当成“驴肝肺”。比如,“你很有潜力的”,到了孩子耳朵里可能变成“你说我失败了”。儿童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博士建议,家长想帮助孩子,应该从“主动”变“被动”,比如,问孩子“告诉我三件我可以帮助你的事”,或“告诉我,我说什么话最让你有压力”。这样,可以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基础。

漫话英伦:帮助孩子备考减压的误区“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未来不指靠任何一次考试,是家长的责任”。

做功课,但不要在卧室里

孩子备考紧张,往往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几个小时不露面。教育专家认为,“数小时”与“卧室”连在一起,是一个坏组合。中学校长米歇尔说,孩子从学校一回家,就让他/她到自己的卧室里关起门来复习数小时,效率低,压力高。孩子放学回家,应先让他们“晃悠”一阵子放松一下,吃点有营养的小吃,再开始坐下来复习。最好在客厅里或家里相对安静的一角设一个桌子让孩子使用。

看考分,但不决定未来

一考定终身,是许多孩子唯一能看到的前景,因为他/她们的视野被学业箍住了。教育专家特蕾西说,“扩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未来不指靠任何一次考试,是家长的责任”。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其它技能,如团队精神、社交能力、创造力,在今后的生活中同样重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