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备受关注的第二十三届哈佛中国论坛正式开幕。在全球经济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的背景下,本届哈佛中国论坛以“深化共识,同舟共济”为主题,包括商业、创投、国际化、医疗四大主题论坛。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为线上举办,在网络平台进行全程同步全球直播。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但从中依然涌现了新的商业启示与机会。在首日举行的商业论坛中,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学教授宋怡明(MichaelA.Szonyi)作为主持人,与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展开了对话,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各产业未来发展发表了各自看法。
在俞敏洪看来,疫情给教育领域带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次重大的革命。他坦言,疫情开始时新东方曾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100多万学生要全部转为在线上课,孩子和家长对在线教育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未可知;二是新东方4万多名教师绝大多数是线下教师,几乎没有在线授课经验,春节期间很多老师也没有电脑和直播设备,要在几天之内接受教学培训和配齐设备;三是新东方自有的“云教室”在线教学平台以及任何一家第三方平台,当时都无法支撑新东方庞大的学生量和强互动小班课程,要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对自有平台进行大幅扩容和升级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扛下来了,从平台到教师都经受住了考验,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线上教学的体验和效果都非常满意。在所有教育培训机构中间,新东方可以说是应对疫情最成功的机构之一。”俞敏洪认为,这次疫情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就是中国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师到家长和学生,全都以最快的速度接触和熟悉在线教育,这后续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第一个影响是技术对于教育的渗透和变革将成为常态。也就是说技术加快了在教育领域中间的应用,并且跟教育进行了完整的结合,最后两者将密不可分。这对未来是有巨大的影响的,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学生将从以到教室上课为核心,变成了课堂和线上双重核心、双重平台的概念。
随之而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教育模式的变化。过去人们讨论最多的常常是纯粹在线或者是纯粹地面教育,实际上这一次变化以后会带来一个不可逆转的OMO模式,线下和线上教育会有机地融为一体,这在中小学教育中会表现得尤其突出。甚至会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疫情之后,我们会看到变化最大的领域可能就是教育领域,未来可期。”
另一个重大影响则是,在5年之内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在中国乃至世界会催生出一批非常厉害的教育公司,包括教育内容公司、教育平台公司、教育技术公司等等,一定会出现百亿美元甚至几百亿美元之上的教育公司。紧接着资本领域就会进一步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由此产生教育与科技未来更加紧密结合的效应。
在问答交流环节,有观众提出教育信息化会不会加大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俞敏洪表示,从个人实践经验来看不会加大,反而是缩小了。他解释,新东方大概每年都会对二、三十万的农村和山区孩子进行教育,其中很多是通过双师课堂模式,他的一大感触是孩子们通过屏幕另一端来自大城市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学得更好,比如新东方的外教可以给他们上更标准的英语课,从这个意义来说,教育信息化大大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农村的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连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学习资源的获取方面,城乡孩子的差距会越来越小。新东方实际上也在筛选出农村和山区更好学的孩子,倾注更多优秀的教育资源。
据了解,哈佛中国论坛成立1997年,是北美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由学生组织的中国峰会。论坛旨在为富有建设性的对话提供平台,深度探讨中国面临的挑战、问题和趋势,改变与会者对中国的传统印象,并鼓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的美好未来出谋划策。论坛邀请商界、学界、政界等领袖精英各抒己见,与会者有机会听取世界知名专家对各种与中国相关话题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