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联动多方主体助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携手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8月18日在北京举行“麦田守望者:乡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研讨会,著名学者、教育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汇聚一堂,从各自的经验和视角出发,通过主题发言、高峰对话等形式,就乡村教师发展、乡村学校的变革与展望、科技如何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多维视角的分享与讨论,沉淀指导实践的解决方案,共同赋能乡村教师,推动乡村教育更好地发展。研讨会在央视频、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等平台面向公众同步直播。
国内外教育专家汇聚一堂 探路乡村教育与教师发展
“农村教育要想真正好起来的话,农村老师必须要先好起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致辞中表示,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网络教育水平再高,也没法达到陪伴的目的。有血有肉、有情怀、有水平的老师陪着孩子成长绝对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乡村,因为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乡村老师对孩子人生发展的作用非常大。一个乡村老师水平的提高,会让几十、甚至上百个农村孩子受益,且具有可持续性。这就是新东方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乡村教师培训的原因,也是此次研讨会举办的初衷。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全班50名学生有一半学生不会拼读,很多学生甚至完全不认识国际音标,当时心情十分复杂。”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九三管理局第一中学英语教师尹葆祺通过现场连线,讲述了一位青年教师在边远地区10年的教学实践中的所见所感所思。尹葆祺反映,学生基础差、学校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法滞后、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他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挑战,尽管如此,他扎根一线的信念依然坚定,希望把在外学到的知识与孩子们分享,“我会坚守这里,继续把这件小事做下去”,同时期待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培训机会。
尹葆祺代表了中国乡村教师队伍中一个最广泛而特别的群体——新生代乡村教师。他们在中国快速转型、高速崛起过程中成长起来,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又返回乡村任教,给乡村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新蓉以特岗教师为例,从家庭出身、年龄、学历、婚恋情况、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职业认同、就业路径、地域融入等方方面面,全景式呈现了新生代教师的特征。他们学历较高,女性居多,多出身于农村,多有留守经历,作为第一代完成离土、离乡、离农户以及角色转变的教师,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上呈现出很强的城市性特征,在居住地点、子女教育、择偶与婚恋、网络消费等各方面,有着和城市青年趋同的态度和行为。工作方面,他们面临着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基本功欠缺、语言沟通障碍等挑战,但整体来看,新生代乡村教师对于教育的功效感更为坚定和自信,他们相信教育的力量,近八成乡村教师同意“总的来说,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云南兴隆美丽小学首任校长康健
随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附中原校长、云南兴隆美丽小学首任校长康健,从乡村教育的现状、变革路径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乡村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他认为,对于现在的乡村孩子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保证他们能够拥有健康、文明、有尊严的生活,乡村的孩子们应该同样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他们有权利享受文明的生活。改变乡村教育,必须从办好每一所学校做起,且要走内涵发展的路,让最优秀的人才到最前沿的地方,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把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进而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
谈及备受热会关注的“寒门学子与教育公平”话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寒门学子而言,社会更多关注的是“分数公平”,分数公平只是结果公平,而起点和过程并不公平,把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放在同一条跑道上竞争,并没有真正考虑农村孩子的现实需要。他认为,要想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给农村孩子完整的基础教育,保证他们享有接受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的机会,避免成为应试能力强而综合素养低的“小镇做题家”。此外,要改变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改良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真实评价以及健全综合评价,不能让乡村教育置于城市教育的评价体系之下。真正解决乡村教育问题,核心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是有情感的,是有灵魂的,如果只是用技术手段代替线下教育的话,今后教育就会被机器人所替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项目官员裴伯庸
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是乡村学生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前提,也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教育项目官员裴伯庸在“乡村教师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发言中介绍,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4项就是“优质教育”。目前全球有2.62亿失学儿童和青年,7.5亿文盲,加剧了贫困和边缘化问题。而教师是确保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和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是其他学校相关因素(班级规模、服务、设施或领导能力等)的2-3倍。然而教师的培训、招募和保留、教师地位以及工作条件等依然充满挑战。
由于新冠疫情,全世界165个国家约有6300万中小学教师受到学校关闭的影响,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给老师、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还要增加对学生心理支持的需求。裴伯庸呼吁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对教职人员进行持续关怀,保证教师岗位和工资,以及健康、安全和福祉,同时呼吁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并把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师中长期发展计划。
后疫情时代,科技如何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因疫情而火热的在线教育,为保障 “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全民网课”暴露出的城乡教育公平问题也不容忽视。高峰对话环节,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徐辉,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新蓉以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疫情下在线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科技与教育均衡、乡村教育未来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徐辉
“乡村教师的成长决定了乡村教育未来的发展,乡村教育的发展决定了国家未来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徐辉首先表示,要解决乡村教育问题,首先要靠国家的力量,因为教育具有公益、公共性,因此一定要由政府主导;而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教育的多样化特征,要求社会力量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三要发挥专业的力量,不同特色教育思想的涌现能够对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贡献。只有各方联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教育向前发展。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
钟秉林也认为,乡村教育的治本关键是提高乡村教师水平。科技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非常重要,但教育最终还是需要教师去接收、组织、引导,只有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养,特别是信息素养,才能使教育信息化的效果更好地显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
杨东平表示,要充分认识到线上教育、远程教育所具有的未来性。尽管这次突如其来的线上操练,绝大多数还是属于“课堂搬家”,但经过这次操练,很多没有从事过线上教育的老师、学校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有意识地运用线上教学资源,意义非常重大。他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模式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下一步老师有可能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进行创新,推动教育的升级、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新蓉
郑新蓉补充道,在开展线上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教师的体验。她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老师特别不喜欢上网课,这可能和其线上教学体验不佳有关。“老师会把在线教育的体验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一往情深地推动,一定会带给学生改变。”因此,要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培训、指导和鞭策,从而提升网络教学的效果。
作为乡村教育的积极实践者,俞敏洪肯定了科技对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价值,同时也认为“人”的作用不容忽视,未来新东方公益将两条线并行,“第一条线是通过现代科技把优质教育内容输送给乡村学生和老师。第二条线是集中全国城市里最优秀的资源对乡村老师进行培训。”并未来将在后者投入更多资源。
2020年“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正式启动
在俞敏洪的推动下,新东方一直积极投身乡村教育,通过多种举措输出资金、师资与技术,改善乡村教学的硬、软件,尤其关注乡村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2008年,新东方与民盟中央共同发起了“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活动,过去12年间,新东方500多名优秀教师志愿者,奔赴全国30多个省市,对3万多名乡村教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教学培训,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百万农村孩子因此受益。
本次教师成长与发展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也为2020年“烛光行动——新东方教师社会责任行”拉开了序幕。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培训活动将在线上进行,8月19日~23日,新东方将邀请五位名师面向广大乡村教师开展直播授课,同时,还面向全体乡村教师免费提供新东方中小学全科师训课程,帮助乡村教师全方位提升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梳理职业规划、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信心,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教师成长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