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也是一种温情和保护
作者:
来源:
2015-08-14 16:51
文/龙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保护儿童及家庭心理支援中心主任
本文为《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导读
面对孩子周而复始的情绪失控、行为失当,父母很容易陷入两难境地。
一方面,纷至沓来的家庭教育“专家”教导父母“对孩子无条件关注”“与孩子做朋友”“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一些父母可能会误以为,尊重就是放弃限制、讨好孩子;另一方面,当孩子经常乱发脾气、做出令人无法接受的行为时,父母即使放弃家长权威而极力讨好孩子也不奏效,反而会强化孩子的情绪失控、行为失当。指责父母,似乎正在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时尚,然而这并不能把父母和孩子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你手中的这本书正在教给你一些实用的方法!
澳大利亚心理治疗师迈克尔·霍顿根据自己多年来针对儿童及家庭的心理治疗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办法,带领父母像灯塔一样,引导孩子学习管理情绪,转变不当行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从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捞”出这本书,并流畅地翻译成中文。相信你们一家人会从这本书的阅读和练习中,找到走出困境的办法。
本书的作者始终强调,父母需要设定必要的行为限制,教会孩子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不能在家里为所欲为,这正是“好爸爸/好妈妈”的表现。由于儿童的脑发育程度有限,因此,父母教会孩子控制激烈情绪的技能并纠正其失当行为,就是在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平衡,让孩子学会用和平、无伤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
然而,如何才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呢?如果父母不停地说教、指责、批评甚至发火,孩子很容易因“情绪过载”而反唇相讥或置之不理。那样,他们只把注意力放在对抗父母上,却无法觉察自己的情绪,更不会让自己保持冷静和克制。
为了避免孩子因“情绪过载”而抵制合理的限制,作者专门设计了一系列简单、实用、易行的方法,教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管理,即忽略那些“烦人却不严重”的行为,引导并鼓励那些“值得鼓励”的行为,在保护亲子情感联结的前提下重点限制“无法接受”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限制不等于外在的强制。限制,需要父母有能力用情绪语言去描述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是承认感受,不是同意观点),从而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感受到父母聆听并理解自己的心声,才有能力冷静下来,从而学会自我安慰,做出有效的选择。
在刚开始实践本书中的教养方法时,你的孩子可能会激烈地反抗。不过,这不一定意味着父母有错,也不能说明孩子对父母有“恨”。这只是因为人总是倾向于抵制改变。这时,需要父母创造条件,支持孩子愿意接受限制——父母要坚持不懈,直到新规矩变成新常态。
家里的成年人要站在同一战线,在改变孩子“无法接受”的行为方面有共同的愿望,对于“允许哪些行为”和“限制哪些行为”保持一致的看法。
不要滥用表扬或奖励。自信,来自于成功地做好某件事而得到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而不是外在表扬和奖励。孩子经常能把事情做好,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就会有真实的安全感。
多与孩子一起做快乐的事,多与孩子共同度过幸福时光,多教孩子善于做事,多让孩子感到做事不难……这些都会增加孩子愿意接受父母限制的情感联结砝码。
限制,也是一种温情的保护。祝福你在阅读和运用本书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一点。正如作者所说:“当孩子和我们住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要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教会他们过一种平衡、健康的生活。”
《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儿童行为问题管理手册》是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献给家长们的一份文化大礼。本书提供了一种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进行分类的实用方法,并针对不同孩子不同类别的行为,指导家长使用“刻意忽略”“释放信号”“情绪引导”及“PASTA对话法”等策略和技巧,发展孩子的自控力,帮助孩子管理好情绪,从而改变孩子的各种不良行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控力,帮助孩子打开成长大门的一把钥匙。少说,与孩子对话需要压住火气掌握技巧;多听,用巧妙倾听引导孩子合理释放情绪。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