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毁掉一个孩子?不让他独处!
作者:沐洋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2019-04-10 17:06
文/沐洋
周末带孩子去朋友家,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儿子一进门看到朋友的女儿正在玩乐高,就非常兴奋地加入了进来。朋友放下手中的书本,对着天猫精灵说了一句:唐诗三百首。
我很诧异朋友的做法,明明孩子在专注地玩耍,为什么还要给她听《唐诗三百首》呢?
朋友很神秘地一笑,对我说,我怕他自己玩耍太无聊,而且这大把的时间,想着可以让他边玩边学点东西。
她的这种教育方式我也曾有过,儿子玩积木,我就在旁边读故事;儿子看画报,我就给他放钢琴曲;甚至坐飞机出去玩的时候,我会一直盯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他看窗外我就给他讲大气层、他摸安全带我就给他讲安全知识。
直到有一天,儿子很严肃地跟我说:妈妈,你能不能先不说话,让我安静地玩一会儿。
我能感受到儿子对我“喋喋不休”的厌烦。从那以后,我发现儿子自己玩耍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无聊。
很多父母都很重视对孩子的陪伴,费尽心思地去计划、填满孩子的所有时间,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
独处,让孩子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研究表明,善于独处的孩子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曾专门做过实验,名字就叫“What happened when kids are bored?”,实验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无聊”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几个孩子留在一个空空的房间里,房里只有桌子椅子少许日常物品,没有任何真正的玩具,然后告诉孩子们工作人员稍后会回来。
一开始孩子们也表现出了无聊的状态,他们以为工作人员很快会回来,结果等啊等,一直没等到。
无聊的孩子们灵机一动,开始玩起了游戏。他们把手边的日常物品想象成了故事中的各种道具,桌子椅子变成了城堡、船,在小小的房间里玩起了角色扮演,上演了一出令研究人员惊叹的自导自演戏。
独处,让孩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善于独处的孩子往往都有着富足的内心,他们在家庭中能感受到被爱、尊重和自己的价值,所以才能内心充满力量,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更好的自己。
独处,让孩子更具专注力
纪录片《零零后》用十年时间拍摄了几个孩子的成长轨迹。
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一一的小女孩,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独处,不爱交朋友。
当大人鼓励她交朋友时,她会说:我喜欢一个人玩,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的。
其他的小朋友,三三俩俩的一起在沙坑里玩,一一会自己拿着小铲子铲来铲去。园长问她要不要选择一个人来跟她一起玩,她回答:我想自己玩。
中午小朋友一起吃饭时,一一还会沉浸在自己唱歌的世界,当小朋友吃完纷纷离开时,她不紧不慢地享受自己的午餐时光。
一开始,家长和园长都很担心一一的独处,害怕她将来不能融入社会。后来观察发现,一一更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光,她很悠然自得。
十年后,一一上初中二年级,她说她现在既能享受交朋友的乐趣也能沉浸在独处的快乐中。不过,她更喜欢独处。用她的话说就是:交朋友是收集来自世界的信息,而独处是整理来自世界的信息。
跟同龄人相对,一一的专注力更强,她能自已一个人做喜欢的事情很久,而不感到孤独。
这就是独处带给她的神秘力量。
让孩子学会独处,孩子更幸福
心理学家Larson和Lee把独处分成两种:非自愿独处和积极独处。
非自愿独处,会给个体带来伤害,且常与强烈的寂寞感和痛苦有关;积极独处能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有益于心理健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孩子积极独处的能力。
(1)适度放手,给孩子独处的机会
闺蜜就是一个懂得放手的家长。
她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她就开始尝试让孩子独处,最开始是几分钟,后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独处的时间慢慢变长。
现在她的儿子两岁多了,可以自己玩耍一刻钟,而且常常会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内,他会自己研究搭建积木,自己研究拼图,每当自己完成一个小作品,都会兴奋地手舞足蹈。
独自玩耍的孩子可以自己制造快乐,从而达到自我满足,他们不依赖父母,内心更有力量。
可以试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孩子布置一个自己玩耍的小天地,放上孩子感兴趣的玩具,让他自己享受独处的时光。
(2)引导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综艺节目《了不起的孩子》中,来自贵州的四岁女孩谢宛彤,让人惊叹。
小小的年纪,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专注力和逻辑力,能够坚持几个小时不分心,完成复杂的拼图。
在节目中,她用三天时间完成了500块巨型梵高星空拼图。这副拼图长6米,宽5米,难度极高,尤其是黑色的油画部分,成人都很难分辨,这个小女孩却用自己超乎同龄人的耐心完成了挑战。
除了拼图,她还会游泳、骑车等等,她的爱好非常广泛。这样的孩子一定不会害怕独处,内心丰富,就会有足够的力量享受独处。
意大利传奇导演费里尼曾说:
独处是种特别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并不多见。我向来羡慕那些拥有内在资源、可以享受独处的人,因为独处给你一个独立空间、一份自由。这些都是人们嘴上喊“要”,实际上却害怕的东西。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独处更让人惧怕的了。他们害怕寂静无声、害怕那种剩下自己一人与自我思绪及长篇内心独白独处时的静默。
从小培养孩子几种兴趣爱好,长大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自己的陪伴。
就像美剧《生活大爆炸》里leonard在母校毕业典礼上送给学弟学妹的那句话: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练习大提琴,其实你正在做的事让自己变得有趣,等有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时,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更酷的人。
(3)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微博上很火的短视频广告《陪着≠陪伴》中,有个镜头印象深刻。(仅讨论剧情,相关产品真实性与本文无关。)
两个妈妈带孩子在游乐场玩耍,孩子进入游戏区后,妈妈就自顾自地聊了起来,孩子从难度较高的滑梯上,顺利地滑下来,满心欢喜地期待妈妈的表扬,看见妈妈在聊天,就大声喊了妈妈,却得到的是妈妈头也不回地敷衍,孩子很失落,自己一个人走回了滑梯。
独处的能力从小就可以培养,但是每个年龄段独处的时间长短不同。我们在培养孩子独处的能力时,要记得不是把孩子放在一旁,让她自己玩耍,我们要在她玩累了或者高兴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回应。让他时刻知道爸妈一直就在身边。
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本身就像一道光。能穿透所有的负面情绪,即使独处,也能充分感知爱的力量。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孩子对大人的依恋是他们自身心理的发展需求。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培养孩子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帮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强大的人。
教会孩子学会独处,这会激发他思考的力量。一个人只有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拥有真正的自由。
就像龙应台说的那样,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她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来自孤独。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玩闹之余学会独处,并能在独处中学会智慧地与自己、他人和世界相处!
作者:沐洋,梦想着做一枚扎实写字的手艺人。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