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家庭教育>父母必读>正文

18岁女孩起床太晚,被父亲拍视频示众:父母的边界,就是孩子的世界

作者: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

2020-04-26 09:56

  

  作者:主创团·唐小西

  


当有人掀开被子,拍下你睡觉的视频发到微信群里,你会怎么办?当有人闯入你的房间,指着你破口大骂,你会怎么想?


前几天,杭州一女孩就遇到了,而对她做这些事情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的父亲。



视频里,女儿浑身颤抖地哭诉,自己在家帮忙做家务,父亲却还是嫌她不懂事。明明上课时间还没到,自己只是休息一下就要被责骂。


“他还把我睡觉的视频发到家庭群里,他怎么这样?”女儿委屈地默默流泪。


晚上,当父亲毫无分寸地闯入房间,再次掀开被子、对着女儿责骂的时候,女儿紧绷了一天的弦突然断裂,她失去理智地举起了房间的剪刀……


这样的冲突不是第一次,但却是女儿反应最激烈的一次,万幸,都平安无事。


可面对女儿的控诉,父亲仍一脸的不以为然,“还不是你不听话。”


被误解的心酸,被公之于众的视频,在孩子眼里都是天塌了的大事,但对父亲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18岁的女孩,生性敏感而骄傲,她有自己的隐私,更有着生而为人的尊严。那种被摊开所有包裹,任凭别人围观的感觉,犹如凌迟。


  


父母没有分寸地介入孩子的领域,捆绑孩子的人生,正一步步毁掉和谐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有些父母以爱的名义,严丝合缝地要求着孩子,归根到底,不过是想控制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生活。以爱为名,不留余地地突破安全边界,不但给了孩子最深的伤害,也让孩子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父母没有边界感,孩子早已“精神死亡”


华裔女孩Karen的父母对她管教很严,从小就帮她筛选了“合适”的交友范围,一位双方父母彼此相识的女孩,以及一位成绩优秀的女孩。等她接触网络,父母开始审查她的网友,排查她的电子邮箱,偷偷删掉他们认为不合适的邮件。每次外出的时候,父母肯定会连环发问:和谁出去?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哪怕她已经逃到外地工作,只要回复父母信息晚一点,他们就会立即查询她的行踪,甚至不断地给她的朋友打电话发短信。


“我快要窒息了!他们毁了我的生活。”


可惜父母们的自以为是,常常让他们忽略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呐喊。


以爱为名的控制,看似保护,实则给孩子打造了一座樊笼,让他们不断地逃离。最可怕的是,这种无形的控制任意流动,最后蔓延到孩子生命的每个角落,酿成人生的苦酒。


前不久,一位妈妈因为自己工作忙,担心女儿娇生惯养吃不了苦,所以在朋友圈给女儿找保姆。


妈妈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来说,她做的太多了。


大一的孩子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孩子却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该反思的应该是父母。


孩子已经站在赛跑的起点,你不能现在才开始教她走路。


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还能顺利的抵达终点吗?


父母对孩子浓度超标的爱,终究会变成害。


过度的控制,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与成长的机会,更难以培养他们挑战未来的能力,最终成为附庸在父母身上的巨婴。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父母令人窒息的爱,如同往孩子的灵魂塞入其他不合规格的灵魂,久而久之,孩子丧失的不仅仅是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决断力,更会囿于终身无法摆脱的心魔。

  没有边界感,源于父母的控制和焦虑


动画短片《包宝宝》中,空巢妈妈意外遇到了一个包子变成的宝宝,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感,她悉心照顾着包儿子,将它的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当儿子长大后决定离开家,妈妈变得焦虑不安,最后竟在愤怒之下含泪吞下了她的包儿子。无法继续掌控孩子的失重感,让妈妈亲手毁掉了他们母子间的关系。



你可能认为这不过是夸张的臆想罢了,但类似的场景,却时常在我们身边发生。


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生活中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着所有的爱,模糊了孩子的界限。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共生关系,让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了缓冲地带,一旦孩子决定离开,父母的世界就会崩塌。


当父母把过度的关注施加在孩子身上,更是对他们心理边界的打压与冒犯,阻碍着他们的自我成长。


就像朋友的父亲,对于儿子的的教育向来亲力亲为,让朋友倍感压力。


他给朋友选择自认为合适的学校与培训班,亲自制作学习计划表,就连孩子的高考志愿也是他一手代劳。朋友也曾反抗过,但是父亲却言辞激烈的反驳,“你懂什么,听我的没错。”在父母眼里,孩子始终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作品,他们不容许孩子存在瑕疵,更不允许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


  


父母的控制欲越强,其实内心安全感越缺失。


而与之相随的焦虑,则一遍遍地冲击着本就脆弱的亲子关系,促使他们模糊了本该与孩子之间的界限。这样的爱愈浓烈,孩子愈压抑。一旦孩子尝试伸出独立的触角,父母的焦虑感则促使他们变本加厉地继续控制孩子,深陷无解的死循环。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恰到好处的爱


没有孩子可以一夜长大,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掌控,而是父母心里有分寸,学会适时放手。有时候,父母的思维稍微转变,改变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1、不做孩子的“答题器”


前几天,幼儿园的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孩子自己画一幅春天的景色。


女儿噘着嘴,撒娇地扯着我的袖子,“春天是什么样的啊?”我本想回答,最后却决定带她到楼下的花园。女儿很兴奋,甩着胳膊冲了过去,眼睛滴溜溜地四处乱转:“那个红色的是什么?”“这里有虫子!”“这里怎么香香的啊?”是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春天有美艳的花朵、奔走的昆虫,但却无法让他们感知缤纷的色彩与悦耳的虫鸣。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孩子有问必答,却无形中熄灭了孩子渴望探索的光芒,让他们无法独立思考与观察。


《成功,动机与目标》中曾说,孩子渴望在归属感中获得幸福,在新事物中获得成长,在自由选择中获得动力。只有通过孩子的感知与观察得来的结果,才能激发内在的潜能。放手让孩子主动探索,才能让他们把握自我成长的方向。 


2、好好说话,杜绝“煤气灯效应”


“你怎么那么笨啊,连这个都不会,你能不能学学XXX!”


“别弄了,反正也弄不好。”


“你还有什么用,养头猪都比你好!”……


有时候,父母只要责骂贬低孩子几句,他们就会变得格外听话,小心翼翼地讨好,而不少人甚至还引以为豪。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你的一句否定与轻视,都会不断地消磨孩子的意志,甚至让他们沉溺在自卑的情绪不可自拔。这种以贬低的方式慢慢摧毁孩子自我认知的方法,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煤气灯效应”。一旦你找到这种“捷径”控制孩子,实际却是开始了一场以爱为名的摧毁之旅。嘴巴是表达爱,而不是彼此伤害。好好和孩子说话,以鼓励代替指责、以夸奖代替批评,这样,孩子才能在阳光下自信阳光,明媚成长。


3、允许孩子成为“白眼狼”


去年,电视剧《小欢喜》火爆朋友圈,凭借宋倩一角,陶红再次走入大众的视野。她再三表示,自己和“宋倩”不一样,“我不是那种会控制孩子的人,也没打算为了孩子放弃我的事业。”


女儿刚出生时,陶红推掉工作,将所有精力都投注在孩子身上,享受着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等女儿长大后,哪怕女儿哭着哀求自己不要出门工作,她也只是温柔的拒绝,解释自己工作的意义。她曾开玩笑地说,孩子永远是“白眼狼”,她也会支持孩子做“白眼狼”,长大了就自己去飞,她和孩子都要活得精彩。


无论多爱孩子,父母与孩子始终是灵魂不同的个体,父母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未来。不要让你的爱,成为孩子戒不掉的依赖,更成为他们展翅飞翔的阻碍。


雏鸟终归会离巢,只要父母内心有分寸,守护好与孩子之间的边界,让孩子放手一搏各自精彩,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每一次放手,孩子内心就多一分爱与自由。父母的爱有边界感,孩子心中也自有分寸,他们自会懂得生命的底线,学会敏言讷行,活得独立而尊严,才能更好的掌握人生。


养育孩子,其实就是父母体面退出孩子生命的过程。愿每个父母都可以分清爱的边界,从容不迫地放手,让孩子在松弛有度的爱中,自由生长。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相关推荐换一换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5067667 | 京ICP证060601号 | 京网文󞪍]0911-960 | 京公网安备1101084985

Copyright©2011-2020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