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比较成熟的词汇教学法,无外乎以下几类:
一、联想记忆法:运用发音或字形来联想,比如谐音、象形等等。针对一些单词来说,联想记忆确实是一种可以快速记住的办法:
pregnant /ˈprɛgnənt/ adj.怀孕的,“扑来个男的”
ambulance /ˈambjʊlns/ n.救护车,“俺不能死”
二、神话典故讲解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等等派生单词。适用于记忆一组词。
英语中的“人”——human一词构成中hum表示“泥土”的含义,在希腊神话中,我们知道普罗米修斯用土捏了人,各种人都是土做的,都是“泥人”。
“泥土般的”就是humid“潮湿的”。同样,带有“hum”词根的词通常和泥土有关:
humble /ˈhʌmbl/ adj.谦卑的,hum表示“泥土,地面”,自己伏在地面贴近泥土表示谦逊的,卑微的。in my humble opinion依拙见,men of humble birth出身卑微的人,a humble occupation低贱的职业
humiliate /hjʊˈmɪlɪeɪt/ vt. 侮辱,可以理解为使得一个人脸上有泥土就是侮辱。
三、词源讲解法:从音变、形变的角度阐述单词的来源,建立起和单词含义的联系。
而这其中,元音字母替换是英语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是因为词素之间的组合而导致元音的变化而产生的,这种变化可以追溯到在中古英语时期发生的元音大音变(the Great Vowel Shift)。请注意以下几个例子中元音字母的变化:
captive(俘虏)变化为deceptive(骗人的)
factor(因素)变化为infect(感染,传染)
scandent(攀缘的)变化为descend(下降)
legitimate(合法的)变化为diligent(勤奋的)
spectacle(景象)变化为conspicuous(明显的)
subsidiary(辅助的)变化为sediment(沉淀)
四、词根词缀派生单词法:这是最普遍的教学法,利用单词里相同的部分扩展词汇。
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中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这是针对中国文字来说,反映在英语上,音形两者常常是统一的,含义就要靠像中文的偏旁部首一样的词根词缀来联系了。例如,scrib这个词根表示“写”。
describe /dɪˈskrʌɪb/ vt.描写
description /dɪˈskrɪpʃn/ n.描写
prescribe /prɪˈskrʌɪb/ v.开处方
prescription /prɪˈskrɪpʃn/ n.处方
script /skrɪpt/ n.剧本
manuscript /ˈmanjʊskrɪpt/ n.手稿
postscript /ˈpəʊstskrɪpt/ n.附言,后记
transcribe /tranˈskrʌɪb/ v.抄写
subscribe /səbˈskrʌɪb/ v.签署
以上方法均可用于教学,各有长处,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联想法看似记得很牢,其实记住的只是单词中文对应。教学生记单词中文对应就像做菜放很多味精,味道确实好了,讲一个学生记住一个,非常有成就感,但长此以往并不健康,学生只会拿中文单词去对应阅读,养成中文阅读法,形成不了单词的语感。
reluctant /rɪˈlʌktnt/ adj.不情愿的,“驴拉坦克”就是不情愿的。相比之下,笔者更倾向于用例句教学,边读边想,记忆效果更好。
He was very reluctant to go away.他很不愿意离去。
This is a soil reluctant to the plough.这块土地很难耕耘。
联想法还有一种变体,利用不同的字母来联系单词,这种方法经常用来讲解近义词或形近词。ingenious表示“聪明的”,ingenuous表示“天真幼稚的”,两个单词只有一个字母不一样,一个“i”,一个“u”,可以记成“我很聪明,你很天真”。这种讲法挺有趣,不过归根结底强调中文对应仍是对学生的误导,到了真正用这个词的时候根本来不及想到底是“i”还是“u”。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加强单词的感觉,比如重复以下例句:
This is an ingenious scheme.这是一个有创意的计划。
He is an ingenious but rather eccentric inventor.他是一个很聪明但非常自我的发明家。
He seemed too ingenuous for a reporter.作为一名记者,他太天真了。
With ingenuous sincerity, he captivated his audience.他用自己的率真征服了观众。
问题二:词根变体多,变着变着就不明显了。
一些原本产生于同一词源的单词经过语言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变体,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比如,源自拉丁语的全级形式(full-grade form)的weid-表示“看见,了解,监视,观察”等含义,通过拉丁语中添加前后缀以及分词形式的变化之后产生了如下同源词,它们含义都和看有关,可是词形有了较大变化:vide是个冷僻词,表示及物动词的“参见”;view名词表示“观点,视野,场景”等意思,动词有“观看,观察”的意思;visa是“签证”,附加于护照的一种官方认可;visage是“面容,外貌”的意思;vision名词表示“视力,视觉,洞察力”;微软曾经的操作系统的名字就叫vista,来源于拉丁语,可以理解为“景象,展望”;advise和interview很简单;clairvoyant比较难,形容词表示“有洞察力的”,有句谚语叫做Love is blind, but friendship is clairvoyant.(爱情是盲目的,友谊却是具有深远洞察力的。);envy来自使役前缀en-,“使得所有人都看他”便是“羡慕,嫉妒”的意思;evident表示“从外面就能看出来的”即是“明显的”;previse是预先看,表示“预知,预见”,provide来源类似,让你看到,即是“提供”;review是再一次地看,“复习,回顾”的意思;最后的supervise是从超一级的地位从上往下看,即是“监视”;survey也类似,从超一级的地位仔细看,表示“调查,测量”。接下来这个词根发展还在进行,具有v发音部分的单词又进一步派生出了:wise表示“明智的”;wisdom表示“智慧”;wit表示“机智”,来源是因为一个人见识多就经验丰富,充满智慧。
从以上讲解可以看出,一个vid表示“看”产生出了诸多变体,如果没有专门指导,很难看出其词根来源。所以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对此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问题三:词根的含义和单词的含义相差甚远,甚至大相径庭。
specific /spəˈsɪfɪk/ adj.明确的,其中词根“spec”表示“看”。
concede /kənˈsiːd/ vi.让步,屈服 vt.承认,其中词根“ced”表示“走”。
subject /ˈsʌbdʒɛkt/ n.主题;主语;实验对象 adj.服从的,易于…的 vt.服从,其中词根“ject”表示“扔掉”。
这些重点词都无法用词根解释,用传统方法很难记住。
问题四:词根派生的单词不够多,很多词还是冷僻词。
某个词根派生了好几十个词,要么很多不常用,要么就把specific,specify,specified这些本质一样的词都当作不同的词来充数,前文分析的表示“看”的vid也能说明问题。
问题五:学习词根不符合语言习得规律。词汇量小的学习者遇到生词观察不出来词根,词汇量大的学习者能观察出来词根,可单词却都已经认识了。
很多英语很好的人当年学习英语的时候经常把单词当成整体来记,并没有使用词根,顶多学学前后缀,效率并不低。只有当一个人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回过头反观学会的词,发现了规律,总结出了其中的词根,后期学习就更快。所以词根是总结会的,不是学会的,词根法不适合词汇量较小的学习者。
问题六:学生是来学英语词汇的,不是学英语词汇学的。
毕竟有钻研词汇学需求的人只是少数,不要从专业的角度要求所有学习者,就像人们跑步大都是为了锻炼身体,但如果教练都拿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所有跑步者就没必要了。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说,学词汇的目的不是为了词汇量大,而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英语水平高不是因为词汇量大,就好像鲁迅先生语言水平高不是因为认识的中文字多一样。有些人词汇数量不大但是质量高,就能熟练运用语言,遇到生词绕过的能力相当强。背单词就是为了使用,背了不会用就是浪费,炫耀词汇量不是目的。
问题七:西方神话不是中国人从小了解的,读完一知半解,不懂精髓,最终容易忘。
对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来说多读读现当代英语文章尤其是科研类文章足够了,没必要听神话故事记单词,即便听了很多故事自己不感兴趣也容易忘。每个学习者不要忽略母语的训练,多读中国文学作品,钱锺书先生说:一个人英语不好的原因是因为中文就不好。所以学语言应该回归语言习得的本质,尊重规律。
以上七个问题使得大量学生写作或汉译英中经常用词不准确,甚至极其不准确。笔者收集到学生如下“表现”:
1. 问学生“他是受欢迎的作家”里“受欢迎的作家”如何表达,正确的说法可以是“a popular writer”或者“a writer of popularity”,但学生回答的是“welcome writer”这样完全不合适的词。
2. 问学生“把两者分开”怎么说,常用的说法有“divide”,“separate”等等,应该找及物动词,但学生回答的是“apart”。
3. 问学生“获得知识”怎么说,正确的说法是“acquire knowledge”,如果说成“learn knowledge”属于偶尔的词汇误用,还情有可原,可学生会给出差得比较远的“achieve knowledge”。
以上问题说明如果中文解释类似,对应的英语单词学生往往不会区分,没有任何英语语感,这些都是谐音法、词根词缀法记单词无法解决的。
针对词汇学习的诸多问题。笔者教学中倡导用感觉记单词,用英语词组例句反复强化记忆而不是用中文解释强化记忆,可以称之为“用英语来学英语”。
记单词感觉的第一大优势:容易记。
形成感觉的速度比形成中文对应的速度要快,我们常常感觉一个词非常熟悉,可就是说不出中文意思,这就是记住了感觉,读文章听文章完全用得上。这正好说明了“先形成感觉,再形成中文对应”的原理。
记单词感觉的第二大优势:更准确。
英语中有些词用中文无法描述,或者用中文描述起来非常费劲,比如:
keen /kiːn/ adj.锋利的,聪明的,敏锐的,强烈的,热情的,热切的
中文解释包含多个方面,如果用例句来理解,一词多义,迎刃而解。
a keen ear
灵敏的耳朵
a keen chess player
聪明的棋手
She is keen on going to Europe.
她企盼着去欧洲
She is very keen on the handsome young boy.
她非常喜欢这个英俊的男生。
His entire body hungered for keen sensation.
他的整个身体渴望强烈的感觉。
articulate /ɑːˈtɪkjʊlət/ vt.发音,发音清晰 adj.发音清晰的,表达清楚的
中文解释累赘拖沓,如果给出这个例句:
Articulate your words so that we can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saying.
学生大多能猜出它是“说清楚”的意思。
同理还有extinguish /ɪkˈstɪŋgwɪʃ/ vt.熄灭
This is a new method of extinguishing forest fires.
这是一个熄灭森林大火的新方法。
The storm extinguished their last hope for rescue.
暴风雨浇灭了最后的营救希望。
记单词感觉的第三大优势:容易用。
很多老师都会这样讲engage这个词,它有几个意思,比如从事、忙碌、雇佣、吸引、交战、订婚等等,然后一个个讲下来。但笔者认为这个词最核心的意思应该是“雇佣”。后面的引申义在给出例句以后学生都能理解,强化几遍以后达到熟练使用。
He was engaged as a tutor.
这是本义。
He sure can engage an audience.
“雇佣”听众就是“吸引”听众。
Nothing engages his attention for long.
这里也是“吸引注意力”。
The woman’s adverse situation engaged our sympathy.
这里自然可以理解成“引起同情”。
Housework engages much of her time.
Studying engages most of a serious student’s time.
这两个句子自然理解成“占用”的意思。
He was busily engaged in painting the furniture.
“被雇佣油漆家具”可以理解为“忙于油漆家具”。
以上的理解全部建立在用英语直接读的基础之上。请记住:一定要先读懂再翻译。
(责任编辑:张英伟)
更多内容请关注》》新东方教师培训与管理中心访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