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教学培训师梁莹莹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届集团教学培训师牛津、剑桥访学之旅的第四天迎来了一位重量级教授--剑桥大学的Dr. Linda Fisher。当天,Dr. Linda Fisher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名培训师们分享了她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心得与体会,她正在进行的研究当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个体化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研究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与实践,在课堂上,她与我们的互动堪称中西方教育思想的一次激情四射的碰撞,让我获益匪浅。接下来,结合Dr. Linda Fisher的研究和我六年的教学经验,我为大家简要阐述一下个体化差异研究在教学当中的应用与实践。
第一步:调查(researching)
首先我们要明白调查的重要性。在提倡因材施教的大环境下,老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教学。在新东方的VIP课堂,老师更是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教育背景成长起来的学生,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好个体化的差异很重要。根据Dr. Linda Fisher的研究,个体化差异研究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调查。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在个体化教学中绝对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进行调查呢?最简单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发调查问卷(questionnaires)。调查问卷的设计也是一门学问,它既要包含最基本的个人信息,如年龄、在校英语成绩、是否参加过新东方的培训、是否已经在国外学习过等等,也包含学习目的(what they want from classes)、学习目标(what are their goals)、学习中的问题(what are their problems)。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学习中的问题不应该只考虑学生的因素,还应该关注到家长这个因素。因为在中国,在家长参与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孩子们的学习的问题也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因此除了考虑学生还应该把家长的问题也考虑进来。例如:家长是否太功利化(too utilized),是否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too involved)。通过六年的VIP教学生涯中所做的一系列相关调查,可以看到一些家长由于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最后导致孩子厌学、逃学的现象。其实,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很正常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对雅思或者托福等出国考试了如指掌,因此在孩子备战雅思、托福等出国考试的过程中,过度干涉孩子学习的家长可能会由于自身经验不足而给孩子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家长上网看了一些高分学员的经验分享,就马上照葫芦画瓢地给自己的孩子制定了一套学习计划,买了同样的参考书,希望能够达到同样高的分数。然而,大多数点击率非常高的高分学员的经验分享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同学原本的英语基础就非常好,哪怕裸考都能考到比较高的分数,或者他们的准备时间很充足(一年或者两年甚至更多)。在他们备考的过程中,词汇和语法都不是他们的学习难点,他们只需要掌握考试技巧和规律即可。这些高分学员的经验分享不一定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因此,家长们盲目地照搬经验,无疑会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