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锴杰:个性的发现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2018-07-31 09:44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陈锴杰
【导语】
2018年6月16日,北京,新东方第五届ORZ留学菁英汇盛典。
脱口秀“你的与众不同,估值无限”,几位从新东方课堂走出去,又以个性化玩转人生的前辈学长学姐们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整场脱口秀的主持人由新东方校友,毕业于纽约大学纪录片系的刘欣担任。这场年轻人之间的对话,聚焦的不是如何追逐名利财富,而是探讨怎样以个性化的方式为社会创造价值,履行年轻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参与嘉宾分别是:新东方集团演讲师、新东方北京学校北美项目教师高俊飞老师;来自厦门新东方、就读于杜克大学的陈锴杰同学;青年创业企业家、史克浪体育创始人黄斯沉先生。
主持人:今天我们来探讨个性、社会性,以及赋能。那我想把时间线往前推一下,再回到我们变得与众不同之前,这个自我意识是什么时候开始觉醒的。绝大多数的人生开始都是相对同质化的,我们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其实在这种同质化道路上,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一个人,并且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陈锴杰:我个人特别喜欢“个性的发现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这种说法,它更像是一种旅途,一种成长。个性,人的个别性我们把它叫做个性。问题在于我们太强调个别,太强调它的不同。其实,个别的人性它的落点应该是在人性的很多共通之处上。我们会有各式各样的思维上的漏洞缺陷,导致我们做的很多决策,其实并不是真正我们自己的决策。很多时候以为是我们自己选的路,最后却发现是好多东西把你推到了那个位置。
对于我来说,个性的发现,其实不是在寻求一种不同,而是找到了我在社会上的定位,明白了自己是谁。或许我一直都不会明白我的个性是什么,但是它一直在被发现的过程中。
主持人:接下来咱们聊一聊“出国”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出国,不仅是眼界的打开,思维的碰撞,也需要你作为一个个体,在一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断与之磨合,形成新的看法,这可能是一个在不断自我挣扎中寻找自己的过程。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在反复认知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的坐标的。
陈锴杰: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会出国,当时是怎么想的。我的回答是:我当初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出国。
到底为什么这么选,这是一个自主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列不出一些事情的抽象的原因,但当我们看到这个事情摆在前面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是对的还是错的,这跟我们很多年的积累有关系。当时看到这个选择摆在前面,我就说去试一试。就像梭罗,当时他写《瓦尔登湖》,走到树林里面去,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很多人看到的重点是他走进树林里面体验了自然,拥抱了自然,我看到的是他做了一次实验,他进去了,但没有一直在里面,他又出来了,因为他待不下去了,我同样也做了一个实验,我出国待了几年,我又回来。这整个过程其实是一种实验的精神在这里,在这个实验中慢慢找寻自己。
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跟梭罗有关系的一个哲学家爱默生,他说任何一条帆船的行船路线都是一条折线,只有你从足够远的地方看过来的时候,它才朝一个大方向前进。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些曲折的实验,最终可能指出一个大方向,只是我现在还没有看到,所以又回到了探寻的这条路上。
主持人:离开自己学习、工作了几年的地方回到祖国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你回国的原因是什么?
陈锴杰:我回国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我个人的感受是中国强了,很厉害。我回国后发现中国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美国,虽然在量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就从人工智能来说,它现在资本融入的速度,包括创新企业成长的速度,包括你在这些企业里面以领导者的身份带着大家向前冲,你在前进的道路上所面临的机会,都比在美国要多。所以我愿意带着技术,带着团队回来。而且更有趣的是,不仅是我们这么认为,美国人也这么认为,他们也认为中国机会更多。我的导师他甚至希望有可能的话我们一起在中国合作。所以说对我来说,回国发展,其实是这种大环境下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主持人:你选择了自己想继续工作和奋斗的领域,你在自己的领域里面看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要怎样通过努力更加深入,为这个领域做出贡献?
陈锴杰:我和黄斯沉,包括穷游网的创始人肖异,其实都是抱着一种情怀出发的。很多人都在说现在创业更像击鼓传花,拿到一波钱就离场。我想说的是,我愿意为更多人的生活幸福感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