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新:你的期待,决定了你的成果
2018-11-24 15:51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专访佟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习教授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
成年和成人的区别
主持人:佟教授您好。今天的论坛主题,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您听到这个主题之后,有什么感想?
佟新:我觉得这个题目很好。成年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年龄。成人就不一样了。成人强调的是社会性,更强调人际关系,在社会里面成为什么样的人。社会学会强调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讲人的一生是不断去学习社会规则的过程,去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今天我们讲到从成年到成人,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我们看到在我们的教育里面有问题,我们的教育问题常常是被应试教育所左右,目标就是考到一个好大学,但是成人不是,成人是未来你如何在社会里面,比如说你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你有一个目标,你有理想,你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而且为自己感到自豪。我觉得今天这样一个题目提出来,对我们整个学校,家庭教育都提出了一个反思,就是我们是不是要去看看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面,有多少是对他的社会性的这一部分做一些关注,非常重要和非常有意义。
女性人才培养与职场实际情况的背离
主持人:您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关于女性人才的成长,也即女性个人的发展,您能否就您的研究给一些建议。
佟新:我做了一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就是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大概是在2016年前后,我们的女大学生入学率跟男性持平,甚至超过男性。在人才培养上女性一点不弱,就是在入学上我们已经达到在国际上是高水平了,女性的入学率,大学入学率,但是我们往后观察,就是在职场里面,我们的女生跟男生比能走多远。在这个过程里面,就是我们会发现的确我们后来叫作5%现象,就是到最高层次,到院士那一级别女生差不多剩5%了,在这个过程里,那就是说如果你用国家人才战略的角度看,是女性人才的浪费,我们有多优秀的女性进入大学,但不能进入到最高层。但是从一个社会学的角度,批判性的角度来看,事实上我们社会还存在着很多男权的权力,就是它使得女性会受到歧视不能很好发展。
我们有几个发现和大家分享。一是我们今天对女性的期待。这个期待从一个社会期待转成为自我期待,我认为是第一重要的。就是让女孩子在心理上觉得这一辈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很重要的,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社会上可能存在一种声音,就是女孩子读个大学不错了,嫁个人就好了,如果是这样期待的话,她就很难说把自己的学识真的用在社会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这一点上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人对自我的期望越高,他可能对这个国家他的人才可能最容易胜出。而影响个人的又是家庭和老师、社会。在这一点上特别期待社会更多的对女孩子要有期望,她的社会角色要期望。
二是我们发现职场大环境不是很友好,依然认为女性的首要角色是妈妈,女生比男生遇到了更大的去平衡家庭的责任和任务,在这一点上,我会觉得应该我们的工作场所,我们的城市建设都应该更友好,就是要对妈妈,对女生要更友好,给她提供更好的去完成做母亲的这个社会空间,比如组织里面是不是有妈妈的哺乳室。硬件上,让她既可以工作,又可以完成母亲的责任。我们也在倡导父亲参与,父亲参与既帮助妈妈一起完成作为父母的角色,同时我们也可以就是让女生感觉到,或者让孩子也感觉到,家里有很重要的一个人是父亲,它成为一个我一直在倡导的叫作支持性的关系,就是夫妻之间是支持的,我们对孩子是支持的,成长起来会非常重要。我想说,我们要给女生更多的激励,让她们发挥重要的作用。
培养女孩提高自我期待
主持人:现在的学校教育,能做点什么样的事情,能让女孩子们从很小就可以对自我期待更高一点?您有什么建议?
佟新:每个人都是有专长的,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最热爱的那个事情是什么,然后去鼓励他。我常常会跟女孩子的家长说,你要告诉你的孩子她是有才华的,不要辜负自己的才华。我做研究发现,男生是一个非常直线性的发展,因为他从小就被期待着出人头地,成功。但是女生一直被期待着上个好大学,上了好大学之后恋爱嫁人。不是说谈恋爱家人不重要,而是女生是可以兼顾,女生是有才华的,不要辜负这份才华。
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容易遇到的三大障碍
主持人:佟教授,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分工是一个比较经典的话题了,你做研究多年,你对于父亲和母亲在家庭里边基本的分工有没有一些建议?或者一些心得什么的?
佟新:我是在去年做了一个项目就是在倡导父亲参与0到3岁的这个照顾,因为我们研究表明,就是所有人的父爱和母爱都是在经验里面得到的,你必须在互动关系里面孩子的一个微笑才会让你唤起我是母亲,我是父亲,这个时候直接的照顾,比如我们倡导父亲给宝宝洗澡,就是这种小的时候0到3岁,因为在传统意义上0到3岁是照顾,没有什么教育的,如果是照顾,就应该妈妈去做,或者女性去做,包括奶奶、外婆之类的,在这个意义上,就是我们倡导的是父亲参与到婴儿的日常照料里面,他才能唤起做父的得那种感觉来。父爱是一种权利,父亲应该享有亲子关系里面那种成人的,快乐的权利。但是的确这个社会存在着很多障碍性因素。
比如一个障碍性因素我把它称作就是妈妈的,就是来自婆婆的,来自小孩奶奶的,如果父亲来给宝宝洗澡,奶奶可能就站出来,这不是你干的事,是吧。第二个障碍来自妈妈,尤其是0到3岁做的调研,尤其父亲参与的过程里面,孩子有时候会撒娇,会哭,会找妈妈,妈妈就会说你一边去,就会把爸爸推开。我们也在倡导父母要改变观念,要把爸爸拉进来共同去在低龄组,因为0到3岁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我们常常忽略,以为父亲可能是7岁以后的事情。从小妈妈有意识的要把爸爸拉进来。第三个就是社会,因为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就是父亲如果推着一个孩子带着一个婴儿出去,全社会的环境眼光里是疑问,怎么是爸爸带?但是从一个趋势上来讲,我们的社会应该改变意识,更接纳父亲带宝宝这种。
主持人:谢谢各位朋友,谢谢佟新教授,感谢。
更多内容请关注>>>第十一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编辑:郝梦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