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新:父母共同助力教育,守护孩子成长初心
2019-11-16 15:40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嘉宾:佟新(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 段博(左)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泡泡少儿教育推广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
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教育的初心
主持人:非常荣幸能邀请您参加我们新东方的家庭教育论坛,关于今年的论坛主题“守初心,育未来——从孩子成长视角赋能家庭教育”,您有什么想跟我们分享的吗?
佟新:我引用习总书记的一个讲话,习总书记在2015年6月1号的时候,对小朋友提了三个期望,一个叫学会做人,一个是学会立志,还有一个叫学会创造。我觉得这就是所有教育者、家长的一个初心,就是谁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成人。其次呢就是要有理想,另外就是要有创造力。我觉得挺到位的,这就应该是教育的初心。更学术一点的话来讲,我们会觉得教育的初心应该是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父亲也要承担更多育儿的责任
主持人:现在社会女性因为压力大,其实已经开始在挣钱,甚至有一些选择不生孩子了去工作。在这样的一种变化下,就是我们现在的家庭对于养育孩子这个理念会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佟新:对,我们其实一直倡导养育应该是夫妻俩共担的责任,这个不仅是双方的一个劳动分工。我们社会有很多的传统观念,认为三岁以前是女人的事,是由妈妈、奶奶来负担来照顾孩子。但事实上,父亲从零岁开始参与孩子的教养也非常重要,这不仅对孩子好,其实对于妈妈也是很大的鼓励。研究发现,现在产后抑郁水平在增加,而父亲的参与会一定程度上减轻母亲产后抑郁,能让妈妈感觉养育孩子不是她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事。
另外,之所以父亲的参与会相对少,是因为父亲跟孩子没有建立一个特别好的互动关系。但是我们调查90后的爸爸,有的下了班就回家照顾孩子,因为他说他在孩子婴儿的时候就给孩子洗澡,孩子洗完澡冲他一笑,他就觉得一天的疲劳都没有了,所以他下了班就直接奔回家。这种互动其实也能让男性在养育孩子中享受到快乐,只是我们传统的那种分工剥夺了这种快乐。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发现,有夫妻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的孩子会变得更勇敢,视野也更开阔。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应该多带着孩子进行室外活动,比如去登山、踢球,这样会让孩子对未来不会感到恐惧。
妈妈在养育的过程中会习惯去扮演照顾者的形象,但她们时常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告诉孩子“你不能”,但是爸爸一般不会说“你不能”。另外,妈妈有时候会阻碍父亲的参与,因为当父亲带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跑的快一点,这时妈妈就会喊孩子不要这么快。所以我们会说,妈妈要让一些权利给爸爸,当孩子跟父亲熟了以后,他们的关系会更融洽。但有时候我们的妈妈会有些过度的呵护,总让孩子不要什么,这对他们探索社会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讲,教育一定是要父母匹配的,这样的话这个孩子的心智发展才是比较平衡的。
过度的关注反而是压力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的养育环境和过去相比有没有变得更复杂?
佟新:也没有更复杂,就是我觉得在七十年代之前,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我们一个家庭都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每个孩子的重要性不突出。但是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孩子太重要了,父母会全身心的关注,甚至可能是过度的呵护。这对孩子来讲其实挺可怕的,孩子会处在一个随时被监管被看护的状态,反而让他们心灵受到影响。一个是压力大,限制了内在成长,二是主动性、能动性会变弱。我们这次调查发现,事实上至少一半以上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有规划的,是能够处理自己生活的。也有大概20%、30%的孩子,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有规划,有人生梦想,也想这么做,但是家长可能阻碍了他们去做,经常会跟他说你不要什么样,或者替他安排。我们还是建议家长给孩子更多空间,少一点指挥,就是减少你的“替代式”的教育和过度的呵护。另外就是说在一定事情上跟孩子商量,比如问孩子要不要去新东方上课,大多数孩子选了要,但也有20%左右的孩子,说其实不想上,是父母逼着上的。这个时候应该跟孩子讨论,你为什么要去上,你不想上是为什么。如果孩子我就是不想上,那么我们要考虑如何尊重他们的选择。我觉得至少到青春期之后,家长要学会倾听一下孩子的主意,给予适当的尊重。
先去理解孩子才能引导孩子健康地上网
主持人:我看到您曾经做过一个北京市青少年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提到孩子上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事情,未成年上网已经达到93.7%,家长该如何去接受孩子玩游戏,或者说去接受他上网这件事情?
佟新:我们的调查发现,所有的家长都很焦虑孩子用手机的问题。他们主要的困扰是,不知道孩子上网干什么。如果孩子上网是学习,其实家长也挺愿意的。但是家长会困扰说,他真的在学习吗?所以我们开家长座谈的时候,也有家长我觉得做的特别好,我们有一位爸爸就说,他们家女儿暑期的时候就要打游戏,他也知道她在跟同学一起打游戏,但是就是很着急,很焦虑她在打什么。那这个爸爸是怎么做的呢?他和女儿说:“我跟你一起打,我跟你组成一队”。跟孩子打了大概一个半月,孩子就说其实打游戏也挺没意思的,就不玩了吧。但是如果你用特别强制的方式说,你不能打游戏,那这个游戏对于孩子来讲永远是诱惑。所以想减少焦虑呢,首先你要知道孩子在用网络做什么,那么你可以跟他一起做这件事。其实我相信我们孩子有自主性,他也能够判断这个事情是不是有意义的,他觉得这个事没意义他会停止。有时候孩子是故意在逆反,他知道所谓逆反就是“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为了防止孩子逆反产生,一定要了解他在做什么。
网络对于孩子来说至少有三大功能,一大功能学习,这是我们所有老师家长都期待的。还一个功能叫社交功能,这个我觉得家长要警惕一下,因为虽然跟同学、老师社交聊天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有些社交网络可能会有将未成年人引入到成年人世界里面的不良用心。我觉得我们学校和家长应该有足够的教育告诉他们,你在社交网络上会面对什么样的风险,告诉他们如何保护自己,因为在网络上我们的孩子出于好奇误入了别人的陷阱,一定要告诉孩子你底线在哪里,所以对于社交这一类功能,我反而觉得比游戏还更需要警惕。
游戏,我一直是反对小朋友们玩的,因为游戏的确是有着上瘾这件事,因为我们年轻人都无法抵制游戏的诱惑,何况我们的孩子。这个底线要跟学生讲清楚,你面临的诱惑是什么,你是不是有足够的自制力。如果他知道背后潜在的风险,孩子会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