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杨雄:家校共育要遵守边界和规律
2020-11-07 20:51
来源:新东方网
作者:
主持人(左):佟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嘉宾(右):杨雄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青春期的“恋爱”难题
主持人:我隆重推出杨雄老师——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欢迎杨老师!有个问题:青春期特别是部分高中学生,会出现情感恋爱问题,对这个问题,可以给家长支个招吗?或者你怎么理解这件事情?
杨雄:关于青春期的性教育是我最早在青少年研究所主攻方向,我博士论文就是做性教育,当时我和姚教授承担了课题部重点课题——关于中国青春期变迁研究。我们做了大样本调查,一直跟踪了15年。最近这几年和日本性教育协会合作,对中国6000名样本进行跟踪。我们发现,日本性早熟、性行为经历了TOP期已经开始下降了,中国现在是上升时期。
主持人:如果家长向你咨询,我孩子谈恋爱了,我们怎么办呢?我们要说点什么?
杨雄:谈恋爱其实很正常。当时我们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中国初潮和初经,男孩12岁,女孩11岁左右。在早熟社会,从早熟发育到结婚有十多年的空窗期,不谈恋爱是不符合人性的,家长要正确看待这个现象。
16岁算早恋还是晚恋?我觉得开放社会需要用开放心态看待青少年的恋爱行为,因为恋爱很复杂:有些发生性行为,有些藏在心里朦朦胧胧爱慕、暗恋,不同阶段状态不同。你既不能信息量空白又不能信息过载,他发育了,你说这个不能看、不能知道,让他无师自通,那绝对是很low的传统指导方法。
主持人:您觉得性教育应该在家庭内部做还是在学校做?
杨雄:家庭教育是家庭性教育的一部分,主流应该是学校,因为学校代表权威,代表非常正向的指导方向。国外也是,学校承担青春期性教育。现在学校不敢讲,怕讲了以后刺激了他朦胧,其实这个观念是不对的。西方和东方不一样,像荷兰都谈避孕了,日本开放了性教育博物馆。
其实,现在孩子上网早就能够看到相关内容,成人思维远远落后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速度。我们为了保护不敢去碰,孩子早就懂了。我同意性教育适度地提前。不能跟孩子掩耳盗铃说没有的,不用学习。学校应该公开科学地讲,而不是让他无师自通。有两种观点:有师自通和无师自通,我主张有师自通。如果你不讲反而所谓越轨行为越来越多。
杨雄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家校合作“度”的把握
主持人:家长、老师、孩子之间的关系,你怎么看待这个三角关系?、
杨雄:我们调查发现,学前孩子会认为父母最伟大,一旦孩子进入学校以后,权威便让给班主任,他一般会说张主任、张老师、李校长怎么说,不会说妈妈怎么说。因为学校是传授知识的系统,所以学校更权威。
主持人:进入学校阶段以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家校合作的度,你怎么看?
杨雄:现在提“家校合作、亲师共育”。家校合作”则指的是组织间的关系,“亲师共育”指老师和父母的关系。家校合作,家长委员会占领学校,餐饮、课程都要干预了,这就是过度了。还有一种倾向,学校认为家校合作,把学校承担责任全部扔给家长。比如,最近出现了家长批改作业,这其实是学校的事情,这模糊了家校关系。
学校是权威,家长是协助。要有分工。
现在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老师越来越年轻,80后、90后,刚结婚或者没有结婚,但他们面对孩子的母亲是两个娃的妈而且都是高学历。老师知识、养育孩子经验不如家长,他指导家长时,就会引起矛盾和冲突。
亲师互动,要遵守游戏边界和规律,老师有老师的责任、家长有家长的责任,不能角色混乱,亲师共育配合得好,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对孩子成长有利,如果互相对立会导致孩子的歪曲。之前有个案例,小男孩功课中上,平时蛮乖的,结果那天老师批评他,他就对抗犟嘴,老师一发火让孩子叫家长,结果他就跳楼了。现在这种案例蛮多的,因为不太听孩子心声,不照顾孩子想法,总认为我是权威,你应该这么做,但现在互联网信息很多,孩子早熟、早会,他有很多想法,他懂的比你还多。所以,老师和家长学会配合,学会如何面对孩子,因为两者的目标都是把孩子培养好。但有时候一些做法不够了解孩子,适得其反。
未来教育新挑战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现在互联网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您会觉得对未来教育有什么挑战吗?
杨雄:肯定的,总书记说未来的世界疫情常态化。未来真的可能面临疫情常态化,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会发生改变。上海等各个地方,提前实验大规模停课不停学,事实证明总体上还是有效的,我们提前实现了教育信息化。我们要应对学习方式转变这种挑战。这次疫情证明了智能化对社会教育治理起到非常强大的作用,所以要有积极心态拥抱和面对未来的社会,怎么让孩子健康发展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正向作用。
想看高峰论坛现场实时播报吗?精彩内容尽在交流群中分享~